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邂逅学术的温暖 ——《胡智锋学术小品集》新书分享会在京举办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尹超  2022年09月28日21:09

9月25日,《胡智锋学术小品集》新书分享会在京举办。

9月25日,一场影视艺术教育领域学术名家云集,别开生面的学术研讨与新书分享会在北京SKPS RDV空间举行。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路英勇、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一川、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顾亚奇、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国涛,与作者、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齐聚一堂,围绕《胡智锋学术小品集》的新书出版以及影视理论与传媒艺术展开对谈。对谈分享会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主持。

《胡智锋学术小品集》封面

《胡智锋学术小品集》近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学术小品集收录了胡智锋近年来所写之序跋、学术类讲稿、随笔、书评、活动致辞、人物访谈、印象记,及影视个案评论等文章。书中凝练了作者对传媒艺术、影视教育、电视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思考与见解,以及对影视创作、传播、教育、学科发展规律的深入分析。书中文字兼具学术理性和个人生命温度,渗透着作者对影视艺术的关注、对影视事业的思考和对影视教育的使命感。这些具有时代感感、哲思性和人文性的记录,可以作为中国影视教育、影视学术和影视艺术发展脉络的见证,亦可为打造中国特色的文艺评论话语、深入中国特色的影视教育和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供生动的素材和鲜活的经验,是作者近年来学术研究的一个见证与小结。

会议现场

分享会上,路英勇代表作家出版社对《胡智锋学术小品集》的出版表示祝贺,他认为这四卷小品集文字真诚,雕琢自然,化境无痕,抒发了作者的真性情,并且书中文章体现出作者始终站在学术前沿,与当前的学术实践紧密相连,“小品不小,大品有致”。

张颐武对小品集中蕴藏的大历史印象深刻,他认为这几卷本的学术小品集既是胡智锋作为一名有着广泛社会影响力学者的个人学术路径的集结,也是二十年来国内影视教育、影视传播发展的有力见证;从中既能看到作者的史韵、诗心、史笔及深厚的学术功底,更是书写和记录着中国影视发展之路的集体记忆。小品集中的“真性情”“真功夫”“真精神”可让读者体会到移步换景之妙,是嘉惠后学的优秀作品。

王一川认为小品集让人看到作者学术成就之外的真性情和鲜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他总结这套小品集具有几重价值:有文学价值,理性语言的整体书写中兼入性灵的诗意的文字;有学术价值,作者在小品集中用艺术观照传媒理论;有教育价值,小品集中有育人的智慧与风范;有德行价值,小品集将仁爱、道义、温厚、经世致用的儒家之风传递给读者。

张国涛回忆了与作者交往以及学术成长的点滴。他说,《学术小品集》仅仅是胡智锋老师从教以来取得的一部分学术成果,胡智锋以学术小品的形式,建构了独具特色的以“观念”作为核心概念的学术话语体系,以“介入式研究”拉近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证明了理论既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巨大价值;学术小品也是作者“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好例证。

顾亚奇认为该小品集是一个学者围绕学术展开的自我显现,与作者其他学术巨著形成了“互文”。仔细品读,小品集有四个“见”:见人——见他人、见自己,有对前辈学者的传承、与同辈学者的交流、对后辈学人的提携,还有对自我的回望;见事——书中涉及中国影视传媒诸多重要节点、重要现象、重大事件的分析,可以作为影视传媒教育的参阅书;见情——书中有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有学术研究者的初心情愫,有与影视传媒几代人的深厚情谊;见思——书中有对中国影视发展的理性思索与独特创见。小品集具有内容丰富性、叙述主体性、文本的可读性的鲜明特点,启发影视传媒教育者和研究者知晓学者何为,师者何样。

作者:胡智锋

在创作分享中,胡智锋从“史”“诗”“情”“思”几个角度分享了该学术小品集的结集过程。“史”即这部小品集中含有历史意识,将人、事、作品、现象放置到大历史的进程中体验和解读,力求以历史性的思维思考研究对象的历史品格。同时,这些时间跨度较长的文字本身或许也记录了一段历史。其次“诗”,小品集所收录的文章,大到文章架构,小到细节、场景、修辞、意境,在写作时都尽可能地尝试表述体现一些韵律、节奏和“诗”的意味。而“情”是该书追求的情怀和情感,既有对党和国家、民族、文化、传统的“大情”,也有对师长、前辈、朋辈、学生辈以及对于影视从业者、研究者、教育者的情感化的理解。“思”则是作品中追求的思想性,也就是在灵动的表达中,尽可能渗透对某个人、事、现象、问题、作品独特的解读和独立的思考,并得出某种观点和见解。

胡智锋还特别感慨时代给予的发声的机会,感恩师长给予的提携教诲、同辈给予的激励和年轻人给予的启发。他希望能通过此次活动表达做学术不仅仅是冷静和理性的,也应体现出主体生命的关怀和和学术的温度。

在同读者的互动环节,胡智锋教授与大家分享了文学创作与影视化的关系,认为“致广大而尽精微”,创作者有广阔的视野、精妙的细节展现力才会让作品有艺术张力;在回答中国影视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影响力的问题时,胡智锋简要介绍了中国影视的现状,表达了对中国影视发展的期许,并鼓励前来参加活动的青年创作者们,要在今后的创作中体现温暖向上的积极力量。

一场分享会,让读者与温暖的学术邂逅;一套学术小品集,让大家了解到人文学者的历史感、责任感和艺术感,感受学术的温暖与美好。

作者简介:胡智锋,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戏剧与影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传媒学术领域第一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入选中组部首批“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新中国60年影响中国广播电视进程的60位人物”。长期从事影视文化、影视艺术、传媒艺术教学与研究。承担国家社科重大课题等四十余项,著有《立论中国影视》《影视文化论稿》《电视美学大纲》等著作三十余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四百余篇,成果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曾赴亚、欧、美、非等大洲四十多个国家进行讲学和学术交流。

(摄影: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