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阿微木依萝:从打工妹“蝶变”为知名作家
来源:第一读者App | 何建  2022年11月18日12:08

对于一个初中肄业的人来说,16岁外出打工,下过工厂,端过盘子,因为热爱文学,喜欢阅读,凭借对文学的热爱和天赋开始了小说创作,最终成为知名作家,几乎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阿微木依萝用自己的成长经历至少回答了四个问题:一个小学毕业的打工者能不能成为作家?她为何选择写作?她的成长经历有何特别之处?阅读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最欣赏的作家是卡夫卡

2022年11月12日,在第十届四川文学奖、第八届四川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颁奖典礼上,来自大凉山的青年作家阿微木依萝备受关注。她的作品《檐上的月亮》获得第十届四川文学奖特别奖,还有一部作品《我的父亲王不死》获得第八届四川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可谓双奖加身。最近几年,阿微以兼具先锋气质和现实经验的个性化表达、极具魔幻与想象的写作风格蜚声文坛。目前,她已出版多部小说集和散文集,曾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第四届茅盾新人奖提名奖、第七届华语青年作家奖短篇小说奖双子星奖等奖项。

翻看阿微的作品就会发现,她喜欢写底层人民的生活与命运,故事多取材于自己的真实经历,所以她的作品充满真情实感,贴近大部分人的生活,让人读起来感觉亲切、一见如故。其语言夹杂着方言俗语,生动幽默,充满灵性,行文结构不受拘束,天马行空,带给人焕然一新的体验。尤其是小说,她总是凭着灵感漫无目的地书写,在魔幻与现实中塑造一个个故事。阿微最欣赏的作家是被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先驱和大师的弗兰茨·卡夫卡。在她看来,卡夫卡强大的想象力,精密的细节和跳跃的思维,那种聪明的、癫狂的、隐蔽的智者魔力极具吸引力。她说:“读他的文字根本不需要考虑他在讲述一个具体的什么故事,接触到文字的那一瞬间,我们就仿佛生活在了他所创造的那些个奇妙幽深的世界里。不是每一本书读了都会让你变得聪明和愿意思考,但是他的书可以。”于是,在阿微的作品里,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会体会到阅读卡夫卡作品时的相似体验,情节支离破碎,思维跳跃性极大,时空交错,在魔幻现实中调动读者的感官。

还有人说,阿微的小说很像散文,散漫、随意,多用直觉性语言来叙述故事。作品是作家的影子,毫无疑问作品会带上作者自身的气质。如果了解阿微本人的话就会发现她本人就是个随性洒脱、率真朴实的人,她走上写作之路的经历也是十分独特。

16岁开始“跑江湖”

一直以来,阿微从辍学打工到靠写作寻到人生新出路的经历为人称道。

阿微的老家在四川大凉山,5岁时被父母送到学校读一年级。然而,不喜欢上学的她最终只考出了语文1.5分、数学0.5分的成绩,这让父母十分头疼。无心上学的阿微被父母安排去放牛,天生洒脱的她很喜欢那段日子,觉得“很有成就感”。就是这样的阿微,作文却成了课堂上的优秀范文。如今回过头再看,阿微认为,这其实是为自己未来的写作之路埋下了铺垫。

老人言:“一技傍身,走遍天下不用怕。”正是因为这句话,初中肄业之后,阿微毅然离开家乡外出打工。

她回忆说:“初一上完半学期,我便离开学校一直流浪在路上:大凉山、成都、江浙,可能还到过别的地方,再往后就是东莞。越走越远,但我既没有到达心中追寻的使我平静和向往的远方,也无法回头看见故土。不论生活看上去多么安宁,心灵仍然飘荡,空落,宿命般无根无涯。最可悲在于,即使回到出生地,也找不到归属感。那些同我一起生长的事物随着岁月的敲打已经凋落。”

阿微先后学习过理发、制衣技术,摆过水果摊也进过工厂。但还是因为自身不安分的性格,觉得工厂生活太过于枯燥死板,最终辞职。“大城市看不出显眼的压力,大城市只有显眼的万家灯火。可我觉得没有一盏是我的。我仍然每天在那些幽深路上跑着、醒着或睡着,无法停下脚步。”回首往昔,

阿微无不感慨地说道,“30岁之前我没有写作,我是纯粹跑江湖的。每次回家过节,父亲会在门边偏头看看家背后的路——他对我的脚步声相当熟悉——笑着说:跑烂摊的回来啦。我就是跑烂摊的,从16岁跑到30岁。30岁后,我就不能说自己是跑烂摊的,要说,跑烂摊写作的。是,我干了一件在熟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写作。”

阅读之后的职业写作

阿微性格内向,拙于交际,工作之余就上网,并开始混迹一些文学网站,看别人写的散文、诗歌。在东莞的出租屋里,她开始看书。最开始看的是三毛的《撒哈拉沙漠》,后来,又看了萧红、鲁迅、余华的大部分作品。后来,卡夫卡、黑塞、毛姆、赫拉巴尔、托尔斯泰、胡安·鲁尔福、玛丽·奥斯丁、赛珍珠、皮兰德娄等外国作家的很多作品也陆续看完。

在看书之余,阿微开始尝试写散文。因为没有系统地学过使用电脑,每次打字,只用三个手指,用拼音输入法,在键盘上跳舞般地写作。阿微刚开始在天涯社区的散文论坛发了几篇当时连她自己也搞不清是散文还是小说的作品,被江西作家傅菲看到后,主动跟她联系,并帮她把文字推荐给了《湖南文学》。2012年6月,在《湖南文学》上发表的第一组散文是《路标上的招贴》,这是她正式写作的一周年。阿微回忆道:“2011年,我甩掉别的工作,专职写作。写作这件事我早在十年前就可以干,但那时候,我没有时间,也没有底子,看书有一搭没一搭,何况友人取笑:当个爱好就行了,可别当真。我很想抱怨,既然是爱好,为何不能当真,不当真的爱好什么也不是。”2013年11月,散文《走族》又发表在《文学界》,并获得被称为华语散文民间第一大奖的“第五届(2013)在场主义散文新锐奖”,颁奖辞是:“中国画的白描和话剧的对话手法,洗练而精准。才情倾洒于一群市井商贩,讲述小人物的生活和梦想,或是散文的在场常态。人是为了理想而活的,哪怕那理想很渺小渺茫。”2015年,《走族》又获得第五届荷花文学奖散文奖。

阿微早期的作品大部分都是自己的经历。因为她觉得,写自己的经历很顺手,是写作的入门。随着写作能力的提升,其作品也不再局限于自己的经历,而是“越来越复杂”。2013年,阿微开始写小说。那段时间,除了继续写作,她拼命地看卡夫卡和鲁尔福的作品,看他们文字的节奏感和作者的创作气息。“卡夫卡的很多篇目我都喜欢,是整篇,而不是仅仅某个段落。尤其是《变形记》中收录的一篇《在流放地》,还有《饥饿艺术家》等等。他的每一个字我都爱,但每一个字或者片段,我都不会去记得,一方面在于我天生阅读的忘性,一方面也在于,我不需要记得,这是枕边书,我总是会反反复复去看,看完了又从头开始。”

当小说处女作《土命人》在《钟山》杂志发表后,1.8万字的小说《杨铁匠》发表在《星火中短篇小说》上,3万多字的小说《牧羊人》也陆续发表。阿微觉得找到了一点感觉,但这也只是刚开始。《出山》《响礼》《曲莫阿莲回家》《迷雾》《武师陈无敌》《树寄》《影子商店》《人子》《蚁人》《摔不死的人》《失约》《毛竹林》《有雨漏下来》《我姐姐玖诗陌不见了》……阿微以别具一格的想象力和才华横溢的叙述能力,逐渐构建出属于自己的一个景观独异、光彩夺目的文学秘境。

2020年,散文集《檐上的月亮》获得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创作“骏马奖”。“骏马奖”与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并列为中国文学四大奖项。《檐上的月亮》中的散文以生活的写实为主,以阿微在浙江、凉山、东莞等地的生活为背景,以其独特、纯真的视角描写了一代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打工的悲欢喜乐。但她并不煽情滥情,反而用幽默而轻快的遣词造句风格营造出“生活不过如此”的冲淡氛围。也正是这种艺术上的努力方向,让文集透过生活的重重幻象折显出坚韧而温情的辉光。阿微说:“我自己像个诗人一样去写它,因此我觉得它是诗性的,动荡也壮阔的,写了自己故土的一些人和事,也写了在外漂泊二十年期间所经历的人和事。它是我的半个人生。我所见到和感受的都在书中。”

陪女儿一起阅读

阿微是一个不看重物质生活的人。在她看来,“如果仅仅为了生存,什么样的工作并无多大区别。凭着双手吃饱饭、饿不死,自己高兴就好”。可她还有些不甘心,但她当时并不知道这种不甘心出于什么缘故,它没有轮廓。“直到有一天,我开始写作,感到内心踏实和安定,才知道终于找对了事情。从前没有哪一个工作我可以做满一年,唯独写作,到今天已经是第11年了。人生是茫然的,也是需要在时间的长流中进行矫正的。”

事实上,阿微是个很自卑的人,双重性格,更倾向于仿佛是自说自话的表达,而无论写作小说还是散文,都满足了她个人的需求,使其更好地探索和更好地理解人间生活。如今,阿微知道,写作出于个人,辐射广阔,世界以更多维度和样式向自己敞开。至于这些年将写作坚持下来,阿微觉得最终只会落在“热爱”这个词上面。“因为热爱,我们念念不忘,因为热爱才会持续写作,因为热爱,我们愿意承担所有孤寂甚至失败。人生最自由的,莫过于你做的事情,始终与你热爱的有关。”

作为一名专职作家,阿微非常喜欢阅读,她也一再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坚持阅读,哪怕不读多,每天阅读两三页,也可从中寻找到灵感。“任何时候的阅读都是有用的。你开心的时候,不开心的时候,人生的巅峰或谷底,富贵或贫穷,阅读就是在跟无数有趣的灵魂交流,也是在跟你自己的内心见面。”

谈及获取新书的渠道,阿微用两个字“阅读”来概括。她说:“一个作家肯定会牵涉出一大批作家,他会无意中提到一些对他有影响的作家。也可以通过朋友推荐,以及诺贝尔文学奖的名单。也喜欢逛书店,在书架上抽几本读一下,喜欢的就买回家了。网购也是不错的渠道,有试读章节,可以看看是不是符合自己的阅读偏好。”

当年如果没有阅读,没有写作,自己如今会怎样?对此,阿微感慨地说:“那可能跟所有正在上班的人们一样,早九晚五或者996,也有可能自己做生意,因为我不喜欢别人管束,自尊心又强。当然,女儿也可能会成为留守儿童。所以说,写作改变了我的命运。”

如今,闲暇之余,阿微会陪伴女儿一起阅读。“《山海经》《小王子》《吹小号的天鹅》之类,还有一些国内外画家的作品,她很喜欢阅读和绘画。不管她将来选择和喜欢什么样的工作,艺术的塑造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必不可少的,内心丰富的人,拥有想象力的人,才可以将自己所做的事情进行创造和提升到最好。”她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