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看待近代报刊人物研究
报刊具有内容广泛、信息翔实、史料价值高等特点。清末民初,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建立了官方的政府公报,另有党派、团体、行业乃至个人争相创办报刊,办刊风格多样,刊载内容五花八门,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报刊文献资料,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
近代报刊为人物研究提供丰富素材
近代报刊关注社会生活。随着社会力量崛起,普通民众在国家社会各项事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代报刊也呈现了这种的社会生态。
呈现人物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事迹。人物研究,要厘清人物生平和主要事迹,这是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报刊自身的特性,集中报道某一人物的时期也是人物的活跃期、事业的爆发期。此外,报刊的报道具有持续性,能为我们初步勾勒人物在这一历史阶段的发展历程,并可以从报道中管窥人物在这一时期的重要事迹。以上海《申报》对旅日爱国华侨吴锦堂的报道为例,《申报》对吴锦堂的报道主要集中在1906—1926年,其中尤其以1909—1912年、1924—1926年居多。前一时期是吴锦堂在国内投资、办学、兴修水利的主要时期,后一时期则是吴锦堂晚年在国内开展慈善活动以及家乡人民对他的纪念活动等。
再现人物的朋友圈和社会交往。报刊报道内容中,除了我们研究的主人公外,还会涉及同时期的其他人物,通过报道可以了解主人公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再现他的朋友圈,理顺人物的社会关系网。社会关系又和个人的事业、行为形成某种互动。吴锦堂常年旅居日本,他在国内的事业大部分是依靠国内的合作伙伴开展,很多慈善活动也是在朋友的推动下进行的,如《申报》1918年11月11日刊发《沪南北广益中医院敬谢诸大善士》,反映出吴锦堂对朱葆三及其慈善事业的支持,在致谢中还有其他捐款者名字出现,对研究吴锦堂、朱葆三的人际网多有裨益。
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呈现人物的影响力和社会地位。新闻报刊的问世,在传统的官方档案、个人著述、日记、家谱等史料之外,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第三方视角。通过历史人物参加的活动和在报刊上发表的言论以及社会各界的反响,可以多角度呈现社会舆论的重叠与交错,各种思想的交汇,为研究人物对某一事件的观点、主张和态度提供了资料。
审慎对待近代报刊史料
新闻报刊对报道内容的即时性和真实性都有着较高要求。但是,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近代报刊内容讹误、混淆、行文不明以及价值立场不同等情况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虚假新闻无法避免。所以对将近代报刊史料运用于人物研究,要审慎看待。
为史求真,辩证分析报刊史料真实性。一方面,受制于记者(作者)和通讯员自身的局限,报刊对于真相的报道可能只体现一时一地,应格外注意同一事件的后续报道。另一方面,不同的报刊有各自的办刊宗旨与价值取向,报刊的定位不同,出发点和视角会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特别是在近代政治团体办报的大背景下,团体的报刊是宣传主张、发表观点的重要平台,具有引导舆论的价值导向。因而,使用报刊史料时,不仅要和同时期不同报刊相互印证,还要与官修或私修的史书、家谱、方志、档案材料,特别是个人著述、日记、书信,相互校对,以求准确。报刊中同名同姓但不同人的情况也应该加以注意。《申报》上出现多个与吴锦堂同名同姓之人,但是根据报道内容前后推断,一人为侦探,另一人则是一位士绅,相关报道不能贸然归于爱国华侨吴锦堂。总之,报刊资料运用中要注意前后内容的比对,以及相关旁证的收集。
报刊中相关时间务求精确。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是新闻要素,时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物研究中,时间的先后和重要时间节点关系着基本史实的确定以及历史人物功过是非和历史地位的评价。所以,近年有学者提出,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研究中,时间至少要精确到上午、下午或者晚上,最好能精确到时分。虽然报刊时间的准确性相对于传统的史料有了极大地提升。但是,研究实践中发现,近代报刊依然存在着时间错误现象。例如,报刊中有大量“昨天”之类表述,这个“昨天”并不能简单地以报头日期往前推一个日期,二者之间往往有两到三日的差距。客观原因在于近代即时通讯工具不如今天发达,报道内容由记者到报社再到排版印刷,出版有不可避免的时间差。如果不能厘清时间关系,容易出现判断失误,不符合研究求真与严谨的要求。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习惯造成的时间确认难题也应注意。例如,为求简便,电报中引入了“韵目代日”,必须对“韵目代日表”使用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报刊抬头是阳历,行文则是阴历的情况也普遍存在。还应注意不同时期的年号纪年问题,以便进行日期转换。
以科学理论指导报刊史料在人物研究中的运用。新闻报刊资料有其自身的特性,运用报刊史料不可避免要先对新闻报刊理论有一定的研究。此外还要综合运用系统的历史学理论和方法去作全面分析和评价,提高研究的系统性、思辨性、科学性。历史场景、社会背景是史学研究、资料选用的重要前提条件,报刊史料也不例外。涉及人物评价时,更应该注意不同历史背景下历史主体的言行以及报刊关注的侧重点。像吴锦堂这样与国外有着深度交集人物的研究,使用国外报刊资料是必要的,但是运用过程中应先对所在国和地区同时期的社会概况有一定的了解。总之,不仅要研究报刊的历史,还要研究“历史的报刊”。
(本文系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吴锦堂年谱(20WH60069ZD-9Z)”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