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2 纪录片:暖起来 融起来 活起来
本报艺术评论部推选2022年度10部优秀国产纪录片:《零容忍》《中国2》《文学的日常2》《人生第二次》《众神之地》《与象同行》《领航》《美术里的中国》《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风味人间4》(按播出时间排序)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北京冬奥会顺利举办,中国三年抗疫终于迎来曙光……作为“国家相册”,中国纪录片忠实记录了每个难忘瞬间,为国家民族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记忆。本年度,国家政策支持,继续为中国纪录片事业健强锚定主心骨;新媒体、新技术赋能,媒体深度融合浪潮,推进中国纪录片内容和产业变革;制播主体发挥创新驱动效能,探索纪录片在当下的新题材、新类型、新美学、新表达。中国纪录片呈现出“暖”“融”“活”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暖”
十年成就暖民心。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纪录片发挥“献礼”价值,聚焦党的二十大主题,全景摹写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十年历程,“这十年”成为核心叙事命题。《领航》作为党的二十大献礼纪录片的“领航之作”, 由中央多部委联合牵头,政论情怀、故事表达,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景梳理了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展现了党的思想理论光辉。此外还有《征程》《我和我的新时代》《加油!新时代》《十年逐梦路》《村庄十年》《这十年》《中国的十年》《为了更美好的生活》《闽宁纪事2022》《黄河安澜》等一批献礼片,并成功实现了全媒体、全平台、全渠道,多视角、多形态、多维度,融合化、规模化、协同化的复调传播。党的二十大献礼纪录片整体表现出鲜明的人民美学特质,统合宏大叙事背景和微观个体书写,观照时代发展中的人民故事,展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之奋斗的历程,凸显了党的有力领导。十年成就,百年逐梦;人民主角,凝心聚魂。
“人间真实”温暖点亮现实。2022年,腾讯纪录片推出“人间真实”片场,《真实生长》《一次远行》《亲爱的敌人》《了不起的妈妈》《大象出没的地方》等多部作品接档播出,用镜头观察记录多元群体、洞见社会不同切面,社会现实题材纪录片在网络端的长尾效应渐显。此外,《人生第一次》团队守正创新,本年度推出的《人生第二次》在命运重启中彰显人性的不屈与韧性,以及由此获得的成长;《守护解放西3》围绕派出所日常警务工作展开观察式记录,在普及法律知识的同时,也引起公众对于相关社会现象的思考;《采棉时节》跟拍了三户新疆棉农家庭的真实劳作生活图景,讲述温暖细腻的新疆故事;《但是还有书籍2》深入以书籍为纽带的趣缘群体,在一个个温情小故事中,发现人与书之间的奇妙连接,透见文化的力量,点燃大众对阅读的兴趣;《书店,遇见你》《我们在此相遇》以“人”为落点,选择特定空间观察,聆听城市声音,邂逅百味人生……这些作品不回避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与问题,但总体取向是建设性的,用温暖与和解抚慰疫情下的人心。
“融”
元素技法融合。纪录片的“融”,融在元素与技法,表现在以新技术驱动为核心,创新融合各种开放素材、视听元素与表现手法,实现其创作上的范式转换。2022年,《美术里的中国》通过影像技术赋能,释放视听语言对美术作品的表现力,将二维美术作品在三维空间动态延展,实现想象性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叠加和融合,完成由“看”到“体验”的审美转换;《“字”从遇见你》利用CG技术对静态文字作拟人化处理,以技术美学赋予汉字字符以动态鲜活的生命力。还有《游戏星球:沙漠治理》《家有恶猫2》《百姓的味道》《辛苦了,先吃饭》《闪耀吧!中华文明》《千里江山万里歌》借鉴真人秀等手法,引入明星、竞技、游戏等元素,增加了作品的看点。
类型创新融合。纪录片的“融”,体现在不同题材类型的嫁接与类型化打造。文物纪录片《重生技》融合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视角;历史文化纪录片《中国2》将东方气韵的情境美学融入纪录片的叙事、表意、传情中,凭借电影级的“重工业”打造,实现了历史文化类纪录片的美学创新;《文学的日常2》以同行游记模式焕新文学纪录片的叙事场域,从文学的文本走向文学的现场;《零容忍》这样的作品,打破了传统专题片桎梏,将从严治党这一宏大主题进行类型化、故事化处理,案例鲜活、正风肃纪、发人深省。
产业内外跨界融合。纪录片“融起来”本质上是“纪实+”观念下纪录片业的“破圈”,“纪录片+文旅”“纪录片+出版”“纪录片+健康传播”等一系列跨界融合实践,为中国纪录片产业提供巨大发展潜力。
“活”
市井饕餮的生活气。《风味人间4》作为顶级美食IP,本季带领观众漫游谷物星球,打造“舌尖上的世界”,是中国纪录片迈向“重工业”制作、全球化表达和流通的代表。美食纪录片继续按照美食的地域、时令和品类进行细分化开发。时令性如《早餐中国4》《宵夜江湖2》《美食令》,品类性如《江湖菜馆3》《一面之词》《辣椒的征途》,地域性如《寻味贵阳》《新疆滋味》《念城味》《拿一座城市下酒》《山东味道》《湘辣香辣》《傲椒的湘菜2》《老广的味道7》。美食本身或被打造为视觉奇观;或突出人文关怀,成为情怀和治愈的代名词;或承载地方特色和记忆,成为容纳乡愁与地方文化认同的价值符号。还有《鲜生史》这样以文学为媒,盘点文学大师美食心路的美食话题作品。
冬奥纪录片展现活力中国。北京冬奥会无疑是2022年中国最具关注度的盛世之一,媒体借势推出了一系列与冰雪运动、体育竞技相关的纪录片,记录冬奥赛前与幕后故事,传递“一起向未来”的向上精神。冬奥会开幕当晚,揭秘张艺谋团队设计筹备过程的幕后纪录片《盛会》台网同步播出,平台浏览量四天破千万,凸显冬奥话题的巨大影响。《飞越冰雪线》《冰雪道路》《了不起的冬天》《零度之下》《冰雪梦启程》《粉雪奇遇》《跨越》《谷爱凌:我,18》《从北京到北京》《冬奥山水间》《智慧冬奥》《大约在冬季》等作品或介绍冰雪运动知识,或展示冰雪运动魅力,或呈现冰雪运动员的竞技训练及生活日常,或讲述北京冬奥会背后的城市人文故事,营造了浓厚的冬奥氛围。
考古文博纪录片让文物“活起来”。2022年,三星堆考古新发现继续引发围观,助推此类题材纪录片走红,《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又见三星堆》《重生技》《古蜀瑰宝》《良渚》《与丝路打交道的人》《敦煌师父》取得了不俗的口碑和话题度。纪录片是文物活化利用与传播传承的重要媒介和艺术形式,需要加强对题材择取、叙事话语等多个方面的创新,与融媒体环境下主流观众的审美和消费需求接轨,更好实现基于用户导向的价值传播,以此拓展自身在当下的发展空间。
自然地理类纪录片的活动轨迹。《航拍中国4》本年度载誉而归,继续天际遨游,以“鸟瞰美学”观照祖国11个省级行政区的大好山河,至此,中国纪录片史上首个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从空中记录当下中国真实面貌的大型系列纪录片交上完满答卷。《与象同行》完整回顾了2020年引发全球热议的亚洲象北迁事件,动物化身为情感和价值承载,以此探索共同体观念下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傍焦热门话题与追求共情表达的新路径。《众神之地》对特殊自然环境下“旗舰动物”生活进行观察,就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哲学探讨,内蕴中国文化、中国价值。还有《大河之洲》《太湖之恋》《守望秦岭》《中国湿地》《武夷山·我们的国家公园》《大美中国》《遇见最极致的中国》等纪录片将镜头深入中国的大好河山。
2022年下半年召开的党的二十大强调了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使命任务。中国纪录片需要继往开来,借势而为,建设纪录片强国,将“暖”“融”“活”的基因发扬强大,以价值引领和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文艺作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在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贡献文艺的纪实力量。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教授、“一带一路”纪录片学术共同体秘书长)
- 刘慈欣首部国际合拍纪录片诠释科幻魅力 [20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