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时间重塑中的祖辈
来源:中篇小说选刊(微信公众号) | 王秀梅   2023年02月02日09:56

我孜孜不倦地写槐花洲,写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写他们那神秘的人生以及和我们之间的关系——归根结底,大约是着迷于控制和处理时间的种种方式。

电影、戏剧、音乐、绘画,都有各自改造时间的方式,而小说比之于以上艺术门类,在改造时间的手段上更为丰富。它突破形式、场景、画面等几乎一切限制,更容易达到完全的叙事,哪怕它切割下来的只是时间的一个切片。

从《父亲的桥》开始,我就在重塑和打磨着关于祖辈的时间切片。这些人物和故事当然并非真实地来自于我的祖辈,只能说,我摄取了他们身上的一些影子,比如性格、相貌、行为方式、经历过的历史事件。他们本身也有故事,我需要把它们用技术方式与故事主线产生关联。久而久之,我真实的祖辈和小说中虚构的祖辈,成为同一条时间轴上的两个平行世界。我从来没有混淆过现实和虚构中的他们的身份,但有时我会陷入短暂的想象,把虚构中的祖辈当成我真正的祖辈,因为他们个个身上都闪耀着不凡的光辉。

在为数不少的同类小说中,我的祖辈们有时在不同的小说中有交叉、因果、承启等关系,有时独立存在。在至少接近十篇小说里,我的父亲有一个固定的名字:缪一二。不管他是一名高级桥梁工程师,还是槐花洲的一位退休老头。而在《山的另一面》中,我重新塑造了父亲,他叫鲍起风。我的祖父名叫鲍惊涛。在他们身上发生了全新的故事:关于身世,关于一个隐秘的伟大的事件,关于祖父和祖母被蒺藜、砖头阻隔的半生。大的故事线、许多小的故事线,共同交织作用在这篇小说中,几十年的时间以及历史之谜被我重塑,切片由模糊到清晰,又走向最后的浑沌:父亲失踪在一湾水洞里。最大的可能是他穿过那面传说能够自开自合的洞壁,进入他孜孜以求的那条神秘的通道中。

我用小说切开了时间,把它们重塑,现出谜底,还原真相。然后,我又让父亲永远地走出了时间。我无比着迷这样的叙述方式——总要有一个人走出时间,消失在时间系统之外。

在《山的另一面》中,我还重塑了槐花洲这个村落。这源于有一天我忽然接触到我现实生活中的村庄的某些地理、传说、古迹等信息,它们多数已经风化剥蚀,消失在时间的尘埃之中,却令我愁肠百结、念念不忘。我在《山的另一面》中把它们一一重塑,包括遥远的大山、永不枯竭的水窝子、嵠西院、桃花井、星石,等等。有一些事物我赋予了它们新的名字,有一些则还原了我们村的历史传说。不管怎样,我为自己把它们进行了重塑而感到骄傲。实际上,对它们的重塑,归根结底,还是在重塑时间。

感谢《中篇小说选刊》,感谢原刊《中国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