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举办“散文的传统与新变”主题作家读书班
2月3日—5日,扬州市首届暨高邮市第五届作家读书班在高邮市汪曾祺纪念馆举行,7名国内文学名家应邀来邮,围绕“散文的传统与新变”这一主题,为扬州作家献上一道新春文学大餐。元宵节是著名作家汪曾祺的诞辰,每年在元宵节期间举办的作家读书班是高邮的一项特色品牌文学活动。本届作家读书班为期3天,采用扬州市读书班与高邮市读书班两级联动的方式,并全程进行了网络直播。《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穆涛、苏州大学文学院讲席教授王尧、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汪政、百花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汪惠仁、江苏省散文学会会长姜琍敏、《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黄德海6名专家学者为学员们带来了6场精彩讲座,百花文艺出版社副编审王燕主持举办了穆涛散文新著《中国历史的体温》扬州读者见面会,整个读书班活动丰富,内容充实,使广大作家受益匪浅。
穆涛在《我们的散文传统》讲座中以汉代董仲舒“不知来,视诸往”开篇,分析古今散文概念上的区别,梳理天地日月、先贤圣哲以及古书典籍中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通过深入讲析古代散文带着大家思考如何让今天的散文大方起来,他提出,只有了解散文的传统,才能在思辨中寻找到新变,从而写出更好的作品。就如何继承传统与现代写作方面,他用盖房子做比喻,指出用历史材料要去掉“材料里的旧气”,写历史散文,要读全记、志、表里所有的材料,要反省历史、古为今用,写出符合天道、世道、人道的文章,才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旋律。
王尧在《散文与日常》讲座中从多个角度去解读“日常”,指出散文所写的日常生活,其实是作者以其独特的情感认知,书写在日常生活中的独特发现、感悟以及独特的人生体验。就应对变化了的日常生活,重新赋予散文新的内涵,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多读经典,在经典中汲取更多文学营养。二是要学会独处,只有独处才会更多的思考机会,才会将外界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三是要坚持写作,不断发现生活,发现风景,找到日常生活中创作的源泉,以从此岸的日常生活,抵达彼岸的精神家园。
汪惠仁在《我的散文观》讲座中就如何获得精神性的叙述能力指出,写作要有精神性的追求,而精神性追求的两大标志是文字要有洞见性和穿透力。写作要克服实用主义,必须有要持续性的反思能力。要在内心设置一个和自己斗争的对象,要培养质疑自己的能力以及回应这个质疑的能力。就如何提升语言的自治能力,他提出三点建议:一要处理好写作者的语言自身系统与共同语言的关系。二要保持青春创作,对共同语言的使用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性。三要保持对汉字的充分热爱。因为汉字可以实现跨越千年和古人对话,具备超越时空的天性,更能彰显中国民族文化精神和追求。
汪政在《乡土散文的创新与出路》讲座中就如何写好乡土散文给出建议。一要熟悉党和国家的农业、农村政策,尤其要认真学习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央1号文件中对有关农村、农业、农民的政策,要理解政策背后的丰富内涵。二要突破对传统农业的审美框架,打破过去的审美观念,要多写现代农村的真实故事。三要树立发展和创新的理念,不仅要写当下的农村、农业、农民,还要多书写未来的农村、农业、农民。要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写出农民爱读的作品作为乡土散文写作的目标。
黄德海在《散文与传统经典》讲座中以韩愈、苏轼的诗文以及《诗经•秦风•蒹葭》等经典名篇为范文,逐字逐句给学员们讲解经典著作之美。现场学员与黄老师热情互动,他一一作答,令学员们茅塞顿开。就如何定义小说黄老师指出,小说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小说的定义本身就是伟大的写作者定义的。就围绕哪些经典下功夫,能够迅速提高写作水平,黄老师建议,兴趣是最快的路径,根据自己的性情喜好阅读学习,才是成长的样子。就如何处理非虚构和真实性的关系,黄老师说没有虚构连思考都没有可能,而作品的真实性关键是对于素材的把握。
姜琍敏在《当下散文的走向与出路》讲座中就散文写作从四个方面给学员们指点迷津。一是要真,一个作家一定要有坦诚自我的勇气,写作时才会有更深更广的意境。二是要细,写作者要善于捕捉生活的细节,在选材上不要放过那些触动灵魂的感动。三是切入点要准,姜老师通篇朗读了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的《你没有听到狗叫吗》,为学员们分析文章中描写父爱的那些既准又真的切入点。四是要拒绝从众,写作者观察生活,不是照相机式的平面化的留影,而是要有立体化的观察,找到生活的内核,要有别于他人的发现。
读书班期间,穆涛老师的散文新著《中国历史的体温》扬州读者见面会也在汪曾祺纪念馆隆重举行,百花文艺出版社副编审王燕主持会议。参加读者见面会的嘉宾还有苏州大学文学院讲席教授王尧以及百花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汪惠仁。王尧从穆涛生活工作的轨迹、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讲起,逐步将读者带进了穆涛的作品里。他表示,《中国历史的体温》这本书中有穆涛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很多的语言有他的独创性,书中对汉文化的研究,可以说打通了历史和现实的通道,书中有许多古为今用的言论,有对宏观历史的引用,也有微观评论和叙述。这本书实现了“大散文”写作跨越,是一本值得读者认真研读的好书。
汪惠仁先从他对《中国历史的体温》这本书的封面题字讲起,告诉了读者《中国历史的体温》是一本带着谦卑、带着守拙,犹如穆涛为人一样的好书。他向穆涛提出了读者关心的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样的机缘,促成穆涛开始研究汉文化并且创作了《中国历史的体温》这本书?二是穆涛的语言风格是如何养成的?穆涛用他温婉谦和的语调回答了上述提问。他表示,完成《中国历史的体温》这本书,不是作为一个作家而是作为一个编辑为出发点而创作的,他是带着“大散文”创作的任务而完成的。开始研究汉文化,他更是受到唐代韩愈“古文运动”的影响。穆涛将《中国历史的体温》这本书的准备过程、创作过程、出版过程一一告知了读者。他谦虚地说,《中国历史的体温》的创作过程其实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在本次读书班的开班仪式上,中共高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伟伟对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学员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就培养名家、推出力作、打造品牌,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持续加强队伍建设,让文学沃土孕育新生。进一步加大对文化、文学、文艺工作的支持力度,促进文坛新秀成长成才。二是要着力推出精品力作,让文学高原铸成高峰。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创作一批能够在精神力量上表现和引领人民的“立得住、叫得响、留得下”的文学精品。三是要不断丰富文学活动,让文学之乡名扬四海。全力推动“中国文学之乡”创建成果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落地生根,不断擦亮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开班仪式上,扬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姜师立就文艺界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发表讲话。他指出,2023年是实现党的二十大战略目标的开局之年,要学深悟透,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对文艺工作的要求。要勇立潮头,紧密围绕中心工作描摹“好地方”,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实践的战略部署。要守正创新,打造扬州文学创作新高地,坚持“出精品、出人才”,创新工作举措,厚植精品土壤,助力全市文艺高质量发展。
扬州市作协主席周荣池介绍了2023年扬州市重大文学活动安排,扬州市35名作家参加了此次读书班活动,千余名文学爱好者通过网络直播收看了相关讲座活动。(扬州市作家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