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让非遗“活”起来“潮”起来
分享到: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宋 鑫   2023年02月17日08:38

 节目发起人杨澜(左)在体验白族扎染。   

出品方供图

 

去江苏扬州探寻富春茶社背后的文化基因;到云南大理体验千年传承的白族扎染;在四川邛崃感悟瓷胎竹编中蕴含的匠人精神……近日,江苏卫视播出的《新生万物》节目由知名媒体人杨澜作为发起人,邀请单霁翔等专家以及多位新锐设计师参与,带领观众走近1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呈现中国非遗丰富的形态和样貌,将观众鲜少听闻的非遗故事与手艺人的情怀细细道来,让非遗“活”起来也“潮”起来。

《新生万物》聚焦“新生”二字,以“焕新”和“赋活”作为主线贯穿节目全程,通过全流程的技艺体验和完整脉络的文化梳理,带领大众领略这些宝贵技艺如何在岁月传承中经久不衰,在现代生活中重获新生。跟随节目的镜头,观众能从“一褶一批、一色一味”的精细工艺中,看到富春茶社60年如一日的坚守与敬畏;从“一针一线、一挑一劈”的复杂工序中,领悟传奇苏绣“一丝一世界,一线一天堂”的真谛;还能从“一种蓝靛,晕染千年”的考究手艺中,感受白族扎染“一针一线皆是诗,一蓝一白总关情”的东方美学。

《新生万物》想要呈现给观众的,更是蕴藏在每一项非遗背后的精神内涵和人文价值。第四期节目中,嘉宾们到邛崃向瓷胎竹编技艺传承人罗荣成和他的儿子罗勇拜师学艺。通过刮青、分片、分层、起薄、冲头、揉丝、抽匀7道复杂工序,节目展现了手艺人的高超技艺,点题“一切伟大皆由双手创造”的节目内核,也展现了罗勇继承父业,致力于非遗传承的赤子之心,带领观众体察非遗背后手艺人的精神追求和品德情操。

非遗是中华文明延绵传承的生动见证,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智慧,也向世界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新生万物》除了邀请专家深入实地、沉浸体验、立体解读非遗,还联手新锐设计师打造新文创,以现代视角激活文化瑰宝。通过专业化和普及化的呈现,节目让原本只存在书籍上或博物馆中的宝贵技艺及其载体被青少年接受和喜爱,润物无声地走进更多人的心田。

访谈更多

红孩:做一个把文学、哲学和生活打通的人

“长期的写作经验告诉我,散文和小说并不是两条永不相交的铁轨,有很多的时候,他们会在同一条铁轨同行,只是走着走着最终回到各自的终点。”

原创推荐更多

散文 | 回望涪江

这条奔涌不息的江河,何止是地理的脉络?她是巴蜀文明汩汩流淌的文化血脉,是千年烽烟与诗篇的沉默见证者,更是无数生灵赖以生息、梦想得以滋养的永恒摇篮。她用清澈而坚韧的水流,日

小说 | 七分钟

他和她终于站在了同一个空间里。然而,他站在那里,她躺在那里,中间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大气层,稀薄,冰冷,无法穿越。

诗歌 | 我们都是彼此的人间(组诗)

诗歌

诗歌 | 像一弯安稳的新月(短诗一组)

比如/把这些朴素的信仰/堆起来/就是她们的一生

散文 | 洞庭物语

八百里洞庭,壮阔、豪迈。云梦泽的古名,平仄抑扬,诗一般美妙。 岁月轮回,大浪淘沙。岁月研磨的亭台楼阁,在洞庭湖,或零落成泥,或沧桑得浑身灰黑,散发着尘埃的气息,古韵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