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献平:把诗歌还给诗歌
原标题:专访诗人杨献平
杨献平,河北沙河人。先后从军于巴丹吉林沙漠和成都。作品见于《天涯》《中国作家》《人民文学》等刊。曾获首届三毛散文奖一等奖、全军文艺优秀作品奖、在场主义散文奖、四川文学奖等。主要作品有《沙漠里的细水微光》《黄沙与绿洲之间》《弱水流沙之地》《沙漠的巴丹吉林》《张骞的道路:从河西走廊到阿拉善》《黄沙飞雪:河西走廊之书》等边地散文系列,《生死故乡》《南太行纪事》《作为故乡的南太行》《南太行大地往事》《自然村列记》等南太行文学地理系列,以及书写当下时代个人现实和精神困境的《中年纪》《世上最好的事情》及多部长、中和短篇小说,诗集《命中》等。现居成都。中国作协会员。
1、 你是从哪一年开始诗歌写作的?最早激发你写诗的灵感是什么?
我的诗歌创作大致是中学时代。那时候懵懂,觉得写诗是一件很高级的事情,同时也是提现人的文学水平和内心质地的事情。当然,触发点很简单,还是因为情感。写诗的人都早慧(但这个并非好事。古人讲少年得志、中年丧偶、老年失子并称为人生三大悲剧。因此,少年时代适合磨难,更适合傻不拉几,直率,不设防,对任何人无条件信任。)
最早激发我写诗的好像是莫名其妙的一种想法,当然,是关于人的。那时候还写个几个短篇小说。都是觉得有意思的事情。诗歌写作的最初,就是想证实一下自己并非一无是处,可以看作是向他人的“投名状,”也可以看出是青春期的某种心灵与精神上的觉醒。
2、 请选择2—3位对你的诗歌创作最有影响的古今中外诗人或艺术家。
第一个是李白,第二个是杜甫。外国的,是博尔赫斯、帕斯、艾略特,以及中国的昌耀。艺术上,我以为米芾、岳飞、黄庭坚的书法,以及八大山人、毕加索、梵高可能看起来更有感觉。小说上,更喜欢托尔斯泰、加缪、马尔克斯等人。
3、 请提供你自写作以来的10首代表作题目,并注明写作年代。
《感伤》1995年8月;
《纯洁的含义》1995年3月;
《雪中的长城》
《和小木一起走走》,1999年7月;
《向南的路口》,2003年5月;
《凉州词》2003年10月;
《莫高窟》2008年8月;
《入中年赋》2013年10月;
《离别赋》2014年1月;
《此时此刻》2013年12月。
作者注:2013年开始重新写诗,一直到现在,仍在写。截止到这一时期,可能更客观一些。
4、 你写诗一挥而就,还是反复修改,还是有其他写作方式?
从时效上说,诗歌肯定是一瞬间的事情,也是最具有即兴性质的。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智力、觉悟、思想、思维、天赋和境界的问题。反复修改是写作者的一种“道德,”但诗歌的本质是爆发性的,修改只是一种“事后自检”而已。
5、 你如何看待生活、职业与你诗歌写作的关系 ?
生活的本身就是诗,但诗歌却不是生活。诗人是读诗、研究和写诗的时候才是诗歌的和诗人,其他的时候和俗人无异。这个不能混淆。做编辑也好,鉴赏者也好。编辑可能是一个难以养家糊口的职业,尊重每一个人的写作,但不是纵容每一首作品的自以为是。认真对待每一个作品,但不可以放宽“尺度”。写东西是自我的造化,最忌讳的就是做作和“舍我其谁”,敬重真正的“一流”和“首屈一指”,也尊重在路上的“节节向上”,尤其是具有“自我省察”的写作者及其作品。
6、 你关注诗歌评论文章吗?你写诗歌评点、评论和研究文章吗?
我是很关注诗歌评论文章的,也服膺好的诗歌评论。很喜欢阅读,从中获益。我自己也写一些诗歌评论,但极少,也不成系统。真正的诗歌评论,当是说真话的,尽管说真话非常的难,但要努力说点真话。不能说的时候,就不写。
7、 你如何评价现在的中国诗坛?
诗歌终究是要诗人自己负责的。这是诗人的责任,也是自由。是荣耀,可能也是代价。
诗歌最好的状态是,把诗歌和诗人分开,把诗人和诗歌江湖分开,把诗歌还给诗歌,诗人只是书写者,而不是主宰者。
好诗是有其基本标准的,这个标准,是打动人心的,是有创新性的,是有进步性的,是有开创性的,是对诗歌发展和建设有推动性的。做不到这些的话,最好的方式,就只有努力写,罔顾其他,摈弃其他。
8、请写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诗歌写作要素。
第一,诗歌是具备神性的。也是具备隐喻性与发散性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是由诗歌的起源与诗歌的文体性质所决定的。
第二,诗歌是自由的,自觉的,在心为思,发言为声。诗之所以是诗,注定她必须是独我的,排他的,但她势必与读到的人息息相通,或者暗通款曲。
第三,诗歌是讲究气象和境界的,也是有观照性与情怀的。这来自于诗歌之外,一个人的内心质地,思想层次和精神境界是决定其诗歌层次的要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