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籍作家骆平“高知女性”系列小说出新作:《半糖时刻》描摹当代人“情感方程”
川籍作家骆平的“高知”系列又出新作了!2023年3月,《半糖时刻》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这部作品延续骆平一贯的风格——通过对高校知识分子家庭生活的书写,描摹中年高知女性的情感与精神困境,表现出一种独立又温润的女性思想。小说勾勒了一种婚姻中的趣味生态——“他们不是初婚,即使是相识时,也已经不可能有太过浓醇的甜蜜,一切都是淡淡的,所谓的半糖状态”,寥寥数笔,便将人的理性考量与现实抉择刻画入微。
《半糖时刻》一经出版,便获得阿来、毛尖、张莉、张勇等名家学者联袂推荐。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作家毛尖辛辣趣评道:“中年女性的情感方程,是青春与残年的量子纠缠,也是释放和锁守的力学平衡,骆平的知识分子书写,直接突入这个女性元宇宙,既有兵不血刃的不动声色,也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壮阔。”
骆平是四川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在大学工作已二十余年,高校生活已经成为她不可分割的创作源泉。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讲述高校故事,高校元素贯穿了她的创作历程。从《譬如朝露》到《漫长的告别》,再到《狻猊》,直到《过午不食》,“这是一系列关注高校的作品。在大学工作二十多年,触手可及的人与事前所未有地散发出了无与伦比的华彩,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同样未曾预见的是,生活与文学,原本就是世间最近的距离,阻碍它们的,不是想象力的贫瘠,而往往在于视野与深度的缺席。”骆平说。
《半糖时刻》推出的同时,还全新修订再版的骆平中短篇小说集《过午不食》,那部作品讲述的也是高校背景下不同年龄女性的生活与困境,展现了50后、70 后、90后三代女性的人文生态与命运景观。骆平的作品为读者展现了独特女性视角下的生活面貌,以悲悯细腻的语言叙写人生的千姿百态。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主办人张莉所说,骆平笔下的人物,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人,不卑微也不强大,他们身上,珍贵地保有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柔软、笨拙以及脆弱。
骆平说,她还在筹备高知女性系列第三部的写作计划,未来将以三部曲的形式与读者朋友见面。
更多
AI 写作与人类创作的未来
“庄子说‘物物而不物于物’,人与机器之间应该建立一种生成型的、有机的、互相激发的关系,而不是人依附于它、被它操控。”
更多

柴德赓与刘乃和:亦师亦友三十载
《柴德赓日记》中师友、同事人名出现最多的是陈垣,其次是刘乃和。
更多
散文 | 弦上潮声
《弦上潮声》以作者在苏州茶馆初闻琵琶的体验为起点,勾勒出江南评弹中琵琶与吴侬软语相融的温润初感。文章对比了传统琵琶曲或激昂或清冷的风格,着重书写林海《琵琶语》的独特魅力
散文 | 淬火时节
夏以其灼热铸就了浓烈的生机,以其暴烈催生着无尽的繁盛——生命在酷热中锤炼,在疾雨里昂然,在浓荫下自适,在星空下沉思。这季节以最磅礴的火焰,淬炼出最坚韧的生机;以最淋漓的汗
散文 | 高山之高
坡不陡,山却高,极目仰望山顶,有一片杏树林的黑杆铁枝支撑住了快要掉下来的云,枝缝里隐约有庙宇的檐角嵌在云间,使人顿觉天堂就近在眼前,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那琼楼玉宇了。
散文 | 乡村的雨
文章回忆故乡雨的童年记忆(恐惧与温馨),写如今故乡变坚固后雨失却往日与生活的联结,母亲叹其 “寂寞”,流露变迁中的怅惘。
散文 | 嵌在大地裂痕的土林
冰舌尽头,大地突然凹陷,惊世裂痕中,一大片地下土林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