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网络文艺如何健康发展?听听代表委员们怎么说
来源:文艺报 | 刘鹏波  2023年03月23日09:10

2023年全国两会,网络文艺依旧是代表委员们热切关注的话题。如何推动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让网络文艺在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中起到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精神力量?他们积极建言献策。

打击盗版,加强网络文艺版权保护

随着网络文学、有声、动漫、影视、游戏等行业的多元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数字文化产业的繁荣离不开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网络文艺是数字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侵权行为时有发生。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文艺版权保护,成为不少代表委员的关注对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热切关注数字文化产业的盗版问题。他表示,在盗版侵蚀下,创作者的热情受到打击,诸如现实题材、科幻题材等网络文学创新题材的发展受阻,对营造百花齐放的内容生态环境造成了危害。他建议,有关部门能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相关问题予以明确,加强搜索引擎和浏览器等网络服务商的主动过滤义务,对境外盗版网站进行站点屏蔽,建立高效的监管与司法联动体系等,巩固网络文艺盗版治理成果,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也关注网络文艺的版权保护,呼吁重视网络文学的产业价值。他建议,有关部门推动落实“黑白名单”制度,向各大网络文学平台定期征集并公开重点作品监管名单,搜索引擎、浏览器、应用市场等网络服务服务商采取必要措施强化对“白名单”作品的版权保护,对盗版侵权整治不力或本身存在盗版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商进行“黑名单”公示等。同时,尽快推动惩罚性赔偿制度在网络文学领域的落地,提高盗版侵权行为的违法犯罪成本,让犯罪分子无利可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范宗钗将目光投向短视频侵权现象,建议加大惩处力度,明确相关平台责任,规定“二创”作品定义,限制短视频时间内容。具体内容包括: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侵犯著作权行为的惩处和追责力度,对于情节严重的,可以适用惩罚性赔偿。二、明确相关平台责任。短视频平台绝不能以“避风港原则”为由减免应尽义务。三、争取各方权益合理最大化。在法律允许情况下,规定“二创”作品定义,限制短视频时间内容,合理分配平衡各方权益,促进版权权利人、平台、作者等群体共同成长,从而促进短视频行业乃至整体产业环境的健康发展及完善成熟。

媒体融合,助推传统文化破圈传播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破圈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也是近年来热议的话题。在助推传统文化破圈传播方面,网络文艺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是随着网络直播迭代更新,走进更多人的日常生活,依托于网络平台,传统文化传承人和爱好者纷纷开设直播间进行文化展演,令传统文化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便观察到,近些年,随着网络直播成为促进文旅消费的重要媒介,不少非遗从业者选择在直播间推广表演类、手工艺非遗,引发了一阵阵的“非遗热”和相关非遗项目的消费热潮。在他看来,用好直播等新型媒介,培育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非遗文化消费模式,有望成为今后提振文旅产业的重要抓手,也能够为文旅发展增添强劲动能。他建议,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支持、鼓励各地非遗传承人参与网络直播培训,用直播打赏、电商等工具为非遗创造经济效益。各地在直播平台开展“非遗”传播的集中宣传等活动,加强针对年轻人的非遗知识传播。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儋州市白马井镇学兰村党支部副书记吴少玉也关注到文旅融合的浪潮,“非遗+文旅”的新模式不仅能使非遗项目丰富旅客体验,还能激发传统手工艺人的创新热情。近两年,吴少玉探索了不少新的销售渠道,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把海南土糖卖向全国,并根据顾客的消费习惯,改变包装、化整为零,扩大销路。“以土糖为核心建立的乡村手工艺文化产业组织体系,将土糖工艺从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产业,既实现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发展,也为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探索。”

“我们感受到群众对文艺工作者的认可,也体会到当今时代文艺作品的价值所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谈到,文艺与数字科技的结合,可以碰撞出更大的火花。北京人艺在庆祝建院70周年期间,将剧本朗读、经典剧目导赏放送、专题纪念晚会、院庆当日9小时实时直播等一系列演出和活动搬到线上,8天时间网络实时观看人次达约1.5亿。其中,首次采用的8K技术录制、高清实时直播更是把经典剧目送到观众身边,以科技力量加持文艺精品的传播。冯远征表示,北京人艺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守正创新,展现新时代新形象,创作更多文艺高峰作品。

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陶瓷大学高等文化研究院教授刘文斌也认为,新时代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丰厚土壤。他研究的陶瓷文化也需要活态传承,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为此,他建议,陶瓷文化可以和展馆、数字、研学、文创以及文旅等结合,通过当前先进的网络、虚拟现实等技术,在线上集中展示中国制瓷技艺以及陶瓷展品。

创造条件,为文艺“出海”保驾护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成效卓著、影响远大,但实际的问题也不少。如何构建良好的“出海”条件,为中国文艺扬帆远航提供保障,成了部分代表委员关心的议题。

阎晶明注意到,有一大批境外文学翻译网站,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大量翻译国内网络文学作品,谋取经济收益,阻碍了中国网络文学海外市场的开拓与发展。由于海外取证难度大、侵权内容监控难、小网站打击难等因素制约,中国网文平台进行海外维权的成本和压力极高,难以保障自身知识产权,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长期品牌形象受损,不利于“出海”事业的长期发展。为此,他建议相关主管部门组织专业机构和服务支持单位,协助中国网络文学企业在海外维权和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竞争力。

今年首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吴敏婕是一位中华文化传播者,她于2013年创办的“意外艺术”致力于让艺术走近大众。她在多年的文化传播实践中观察到,短视频已经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但中华文化在通过短视频传播过程中,时常遭遇“水土不服”的问题。为此,她建议自媒体工作者和专家学者能密切配合、取长补短,以优质内容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基础,通过完善对外传播机制、加强政策引导、深化传播内容、支持多形式文化精品出口等方式,探索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路径。

“陶瓷是一张传播中华文明的名片,从古至今在中华文化传播中起到重要作用。中华文化走出去,始终绕不开陶瓷文化走出去。”刘文斌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国内、国际之间的陶瓷文化艺术交流,向国际社会积极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张婧婧是一名陶瓷艺术家。她也表示,陶瓷是世界认识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文化符号,是承载东亚文明、西南亚文明和欧洲文明相互影响作用的“天下之器”,在文化传播和交流中有着天然优势。

开拓视野,网络文学作家仍需潜心创作

近段时间,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席卷全球,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大讨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不可避免地成为热议话题。尤其是ChatGPT,可以像真人一样和客户交流对话,还能写诗、做文章,引起了文艺界代表委员们的关注。网络上有人实验,用ChatGPT进行网络文学写作,质量不输一般水平。这让人不禁怀疑:未来人工智能会抢走作家的“饭碗”吗?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蒋胜男对此有所思考。她认为,人工智能对文学创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文艺作品终归是人类创造力的结晶,优秀网络文艺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但劣质网文很有可能将被人工智能替代。同时,对于网络文学IP影视化后出现的“魔改”现象,蒋胜男认为目前很难避免,但作为网络文学写作者,绝不能草率拼凑作品,仍需要坚持潜心创作。

网络文学作家还需开拓视野,耐心写作,这也是全国政协常委、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黑龙江省作协主席迟子建的观点。她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黑龙江省作协重视网络文学发展,于去年成立了网络文学委员会,她自己也曾主持过网络作家创作座谈会。“黑龙江有一个知名度很高的网络作家群体,他们在文学表达上率性通透,艺术上自由奔放,这些都是好的文学品质。但他们书写的题材,多集中在历史领域。如果他们能兼顾现实,并且更多地从中外经典作品中汲取营养,他们创作的视野将更加开阔,作品质量也会有更大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