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林为攀:每一个汉字里都有一个宇宙
分享到:
来源:中篇小说选刊(微信公众号) |  林为攀  2023年03月23日08:39

我创作欲望强的时候,晚上会失眠。积攒在脑海里的素材在争当破壳而出的先锋,木偶这个意象就这样在众多素材里脱颖而出。可我又不想落入窠臼,写一些老生常谈的故事,只能尽量“旧瓶装新酒”,还得为故事选择一个最佳背景,就像戏台假如没有扩音的藻井,精彩程度就会大打折扣一样。我想到了我的故乡,一个常年有雾弥漫的闽西山区。

于是我笔下的主人公松姑就这样排闼出来跟我见面了。她有一颗我见犹怜的泪痣,因常年吃不饱饭而显得有些瘦小,似乎一阵风就会把她吹走。待看清她的五官,我才明白这篇小说该如何进展下去,我决定以体现她五官的“吞、泪、陌、活”四个字统摄全篇。

首先“吞”刻画她成为傀儡之前的饭量大,其次“泪”描写她在傀儡班里每天以泪洗面,然后“陌”讲述她学傀儡戏时面对陌生话语时的专注,最后“活”形容她成为傀儡后想起舌头沾奶水即成活的婴儿时期。

写完我才明白原来每个汉字都有一个宇宙,它们就像旋转的陀螺,直到遇到有缘人,才会停止旋转,而后镌刻在书籍里与其他有缘人相见,直到在人们心中长存下去,风与水都朽不坏。

写完这篇小说后,我终于不再失眠了。我的睡梦里出现了多雾的山区,那里的太阳须硬得像一块烙铁,才能烫出一个晴天;那里的动植物多得眼眶装不下,你放牛的时候无意间常会瞥见一只偷吃的田鼠,或者撞见一朵正在盛开还带露珠的杜鹃花。

这篇小说不但讲了一个小女孩成为傀儡的故事,更重要还让我故地重游了一遍。我看到了年幼的自己,正睁着好奇的眼睛期待将来出现在脚下的每一条路。

访谈更多

AI 写作与人类创作的未来

“庄子说‘物物而不物于物’,人与机器之间应该建立一种生成型的、有机的、互相激发的关系,而不是人依附于它、被它操控。”

原创推荐更多

散文 | 弦上潮声

《弦上潮声》以作者在苏州茶馆初闻琵琶的体验为起点,勾勒出江南评弹中琵琶与吴侬软语相融的温润初感。文章对比了传统琵琶曲或激昂或清冷的风格,着重书写林海《琵琶语》的独特魅力

散文 | 淬火时节

夏以其灼热铸就了浓烈的生机,以其暴烈催生着无尽的繁盛——生命在酷热中锤炼,在疾雨里昂然,在浓荫下自适,在星空下沉思。这季节以最磅礴的火焰,淬炼出最坚韧的生机;以最淋漓的汗

散文 | 高山之高

坡不陡,山却高,极目仰望山顶,有一片杏树林的黑杆铁枝支撑住了快要掉下来的云,枝缝里隐约有庙宇的檐角嵌在云间,使人顿觉天堂就近在眼前,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那琼楼玉宇了。

散文 | 乡村的雨

文章回忆故乡雨的童年记忆(恐惧与温馨),写如今故乡变坚固后雨失却往日与生活的联结,母亲叹其 “寂寞”,流露变迁中的怅惘。

散文 | 嵌在大地裂痕的土林

冰舌尽头,大地突然凹陷,惊世裂痕中,一大片地下土林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