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蔡元培的雅量
分享到:
来源:人民政协报 | 张雨  2023年03月23日09:00

1917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出版了《石头记索隐》一书,提出《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小说”的概念。

1921年,小蔡元培25岁的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与蔡元培研究《红楼梦》的观点截然对立。他毫不客气地把矛头对准了蔡元培,说蔡元培的索隐是牵强附会的,是“大笨伯猜笨谜”的方法,认为蔡校长的研究走错了路。

胡适受聘北京大学为教授,是蔡元培破格录用的。两人交往密切,彼此相互关心,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蔡元培对胡适的才学很是欣赏,大力提携这位年轻后进。1918年8月,他为胡适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大纲》一书作序。可以说,蔡元培成就了胡适,胡适也成就了北京大学。但在《红楼梦》研究这一问题上却缺少共识,观点截然对立,直至最后成为论争的对手。

值得一提的是,胡适为了推翻蔡元培的观点,树立考据派的地位,曾到处寻找有曹雪芹身世的《四松堂集》这本书。就在胡适“踏破铁鞋无觅处”之时,蔡元培也帮助胡适四处寻找此书,后来托朋友为他借到了此书,这次,胡适“得来全不费功夫”了。胡适根据书中的史料记载,更加充分地证明了自己关于《红楼梦》是“曹雪芹自述”的说法。

胡适驳斥蔡元培的学术观点,蔡元培不但没有严词反驳,而且还主动帮胡适找驳倒自己的证据,蔡元培这种举动无异于“涨别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却又恰恰彰显出他的雅量。

后来,胡适不止一次与人提到了这场争论,他颇有感慨地说:“当年蔡先生的《红楼梦索隐》,我曾说了许多批评的话。那时蔡先生当校长,我当教授,但他并不生气,他有这种雅量。”

“蔡胡之争”持续多年,尽管谁也说服不了对方,但蔡元培倾力为胡适找书,支持胡适考证的举动却尽显大家风范。时人称赞:“蔡元培的举动无异于给敌人送弹药,此等雅量,几人能有?这种容纳异己的雅量,这般尊重学术自由思想的卓见,可谓实属罕见。”

访谈更多

黄灿然:谜团解开也就是诗歌的末日了

关于诗歌与语言的真相也许就存在于这些丰富而含混的、毛茸茸的细节之中。就像他说的,诗歌是一种“幸运”与“神奇”的结合,“我相信谜团解开了也就是诗歌的末日了”。

原创推荐更多

散文 | 回望涪江

这条奔涌不息的江河,何止是地理的脉络?她是巴蜀文明汩汩流淌的文化血脉,是千年烽烟与诗篇的沉默见证者,更是无数生灵赖以生息、梦想得以滋养的永恒摇篮。她用清澈而坚韧的水流,日

诗歌 | 泥土的形而上(组诗)

他咽下一粒沙。这一粒沙的孤独 仿佛这一片沙漠被风吹跑一个梦 他咽下一口气。这一口气里的一生 仿佛这一生都睡在泥土里未曾觉醒

散文 | 玛不措

伫立湖岸,我才惊觉曾经对高原古湖的想象太过浅薄。那爿湖水有着奇妙的层次感:近岸湖水透着翡翠般的透亮,灵动而鲜活;越往深处,颜色逐渐转为墨绿,沉淀着岁月的深沉;至湖心,近

诗歌 | 青花瓷

一首诗分成两阙 / 躺在两页纸上 / 即使它们被夹在同一本集子里 / 彼此紧贴一起,也只是一场误读

散文 | 油纸伞

这篇散文以油纸伞为线索,串起三代人的温情记忆。从祖父珍爱的旧伞,到母亲冒雨送伞的温情,再到“我”寻访匠人学习制伞手艺,油纸伞承载着家族情感与传统文化的延续。在追求便捷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