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玉树临风”张养浩
来源:解放日报 | 沈鸿鑫  2023年05月18日08:41

张养浩是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全元散曲》收录其小令161首、套数2首,数量仅次于张可久、乔吉。其散曲题材广泛,多为怀古讽时和写景之作,风格豪爽与婉丽兼而有之。明代朱权编纂的北曲曲谱《太和正音谱》评其曲“如玉树临风”。张养浩还能诗,著有《云庄类稿》诗文集。

张养浩少时便有文名。19岁那年,他游济南白云楼时作《白云楼赋》,文中有“惜余才疏生晚后机会,不及奋笔为拟燕然铭”“长歌慷慨吊陈迹,风动仿佛来英灵”等句,抒发了愿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志向和情怀。文章一出,人们争相传抄,后来传到山东按察使焦遂那里,焦遂读了大为赞赏,破例接见张养浩,并推荐他当上了东平的学正。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22岁的张养浩到京城大都求仕,当时的平章政事不忽木看过张养浩的文章后,推荐他为御史台掾吏。一次,张养浩生病,不忽木到张养浩家探望,只见他家十分俭朴,别无长物,赞曰:“此真台掾也!”

张养浩为官清廉勤政,官声很好。看到朝廷上下腐败盛行,他写了《三事忠告》,专论为官之道,提出“忠以事上,敬以持己,仁以恤民”的观点,在当时广为传布。他在翰林直学士任上还做了件大事,与元明善等人积极推动恢复了废弛十多年的科举考试,于延祐二年(1315年)主持了元朝第一次科举考试。他坚持举人唯贤,录用了张起岩、许有壬、黄溍等一大批人才,还提携了欧阳玄、杨景行等才俊,后来他们都成为国家的栋梁。

不过,张养浩对朝廷的败落早已看在眼里,对功名利禄也归于淡漠。他在《山坡羊·洛阳怀古》中写道:“天津桥上,凭栏遥望,舂陵王气都凋丧;树苍苍,水茫茫,云台不见中兴将。千古转头归灭亡。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他还在《中吕·红绣鞋·才上马齐声儿喝道》中写:“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他写官场险恶,选取“上马喝道”这一典型细节着墨,尖锐地指出那些官员骑着马飞扬跋扈的行为,正是日后天怒人怨、身败名裂的祸根。尤其是末句中的“威风不见了”与首句中的“齐声儿喝道”形成强烈对比,一并道出其中的因果关系。

生性耿直的张养浩并不适合官场,最终他还是选择归隐。归隐后的他,以诗酒为友、以山水为伴,陶醉于隐逸闲适的生活。一首《山坡羊·一头犁牛半块田》生动描写了隐居生活,直白自然而富有趣味:“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他在《雁儿落兼得胜令》也有类似活泼的句子:“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闲云野鹤的日子没过多久,朝廷便多次征召张养浩出仕,他都断然不应。但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他破例出山了。那一年,关中遭遇大旱,田地颗粒无收,民不聊生。《元史·张养浩传》说他“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以年近60岁高龄出任陕西行台中丞,主持赈灾工作。在赴任途中,他写下了著名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首怀古小令充满了作者对民瘼的关切和对历史的反思。开笔写潼关地势的雄奇和险要,意在突出潼关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望西都,并非镜头的横移,而是把眼光投向历史长河的深处。张养浩深深地明白,朝代兴盛时,统治者大兴土木,加重赋税劳役,百姓苦不堪言;战乱时期,百姓更要遭颠沛流离、生灵涂炭之苦。整首曲子气势雄浑、感情沉郁,是元代散曲中的名篇。

《元史·张养浩传》记载,他“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祈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他也写过自己的赈灾经历:“路逢饿殍须亲问,道遇流民必细询,满城都道好官人。还自哂,只落的白发满头新。”他看到饿殍流民都要上前询问处理,百姓称他好官,他却自感惭愧,愁得满头白发。他祈祷上苍降下甘霖:“青天多谢相扶助,赤子从今罢叹吁。只愿得三日霖霪不停住,便下当街上似五湖,都渰了九衢,犹自洗不尽从前受过的苦!”如果没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真切感情,断然写不出这样动人的曲词。

张养浩积劳成疾,于天历二年逝世于任上,终年59岁。他的死讯令百姓悲痛欲绝,史书记载:“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如今,这位元代名臣逝世已近700年,而他的精彩曲文读来依然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