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翦商》作者抱病出书《历史的游荡者》 李硕:这世界没有 两全其美的事情
来源:北京青年报 | 祖薇薇  2024年03月28日07:45

2023年春,因病中断了巴基斯坦背包行走的学者李硕,在被医生宣布了存活期不超过一个月的情况下,回顾并整理了他自2005年以来思考并写作的文字,最终汇集成《历史的游荡者》。该书近日由世纪文景出版发行。

“一切完满具足,无劳挂念”

2023年,因创作《南北战争三百年》《孔子大历史》《翦商》而被读者熟知的历史学者李硕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消息:“朋友们或陌生人……我即将告别这个世界了。目前有大学旧友们帮我料理生前身后事,一切完满具足,无劳挂念。”消息随即引发各界关注。在病中,李硕萌发了将自己过去二十余年里散落的或者未曾刊发的文章编辑成书的想法。于是,有了这本名为《历史的游荡者》的自选集。幸运的是,借助传统和现代的医学手段,后面几个月里,李硕的症状逐渐减轻,在胸前插着塑料管引流胆汁的情况下,终于完成了文稿整理。

《历史的游荡者》收入的是李硕从2005年以来写作的若干篇学术论文——有些论文的构思时间,始于20世纪末,他还在读本科时。(部分论文尚未刊发过。另外,在他已出版的书中使用过的,也不再收入本文集。)书中记录内容不局限于一时一地的研究,东晋江南、华北蠡县、北魏洛阳、上古关中、玉门关外、内蒙古、新疆、西藏,甚至霍布斯时代的不列颠;故事主角涵盖了帝王、贵族、士大夫、军官甚至“骗子”;涉及的学科领域或专业方向则包括上古史、中古史、文学史、边疆民族史、法制史,甚至考古……内容之庞杂,连李硕自己都感叹,“一个学人,怎么能在二十余年的时间里,写出领域跨度这么大,甚至风马牛不相及的一堆文章?简直是行为艺术啊!”“如果我不死(或者做死的准备),这些文字也许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被放置在一起。”

“把思考和发挥的空间留给读者”

在书中,李硕用12篇导读来讲述自己的学术历程和酸甜苦辣。因为觉得这些文章跨度太大、有必要向读者解释一下,于是,他把解释写成了导读,放在每篇(或每组)论文的前面。“这些导读可能比论文本身更有趣味,也更开放,包含着更多的可能性。”

在前言中,李硕讲述了自己的治学经历:初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被选入了文科实验班(“元培学院”前身)。这个实验班创办的目的,是破除学科壁垒,文史哲三系联合开课,学生自由选课。这段学习经历带给李硕两个影响:其一,从文科试验班开始,就“学杂了”;其二,“当初的哲学课程对我有很直接的影响,甚至和我后来的表达方式有关,就是用尽量日常的语言,清晰简洁地写出一件事、一个人,不习惯讲理论、讲道理、讲应该如何如何,把思考和发挥的空间留给读者。”

“要有被冷落、靠边站的准备”

北大毕业后,李硕的工作也很杂。他依照自己的意愿,没有留校,也不回老家,而是南下。先在广州一家旅行社上班,后来进入深圳一家报社做记者。工作一段时间后,他考上清华,正式接受历史研究训练,专业方向是中古历史。博士毕业后,他决定再次走出“象牙塔”,去西部地区游历。2013年,他赴新疆大学任教,利用假期,踏遍了少数民族聚集地……

在一次读者交流中,曾有人问李硕,为什么能够这么奢侈,有条件到各处游历,能做自己喜欢的研究,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对此,李硕回答:“这是一种个人选择。”同时,他也披露自己四十多岁的人,没车、没房,存款也没多少。在《历史的游荡者》前言中,他评价自己的治学心得,“从现实角度而言并不实惠,要想在现在的学术圈里找工作、发论文、拿课题、评职称、分房子,还不能太凭自己兴趣来,该尊重的规则和潜规则都要尊重。这方面我只能提供教训,没有经验。如果追逐自己的兴趣,就要有被冷落、靠边站的准备。这世界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