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十月的土地》:土地上的传奇
分享到:
来源:中华读书报 | 韩春燕  2021年02月26日09:21
关键词:津子围

关于东北的长篇小说,可能大家记忆最深的是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近年,刘庆的《唇典》以及孙惠芬、老藤、周建新等人的长篇新作也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长篇小说的东北军团正在崛起,而东北书写也正越来越得到学界的关注。

津子围的长篇小说《十月的土地》应该是东北文学的最新收获。我认为《十月的土地》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史诗性。民国初年到抗战结束,这部作品描写了东北大地近半个世纪的历史风云,呈现了那些小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悲欢离合与命运浮沉。作品布局宏阔,内蕴丰沛,诗与史在小说中高度遇合。

二是地域性。文学是作者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作者的经验是创造的基础。《十月的土地》有着深刻的东北印记,东北的风情画、风景画、风俗画在作品中得以完美呈现。东北的地域文化是作品表现的一个重点,东北婚丧嫁娶的礼俗,过年过节过生日的规矩和禁忌,民谣、童谣的不断穿插为小说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三是传奇性。这部长篇小说内容饱满,一方面与大东北蛮荒的气质、神秘的地域文化相契合,一方面也为文本增添了美学魅力。小说中描写了命运跌宕的少爷、追求爱情的小姐、各色各样的土匪、神勇的猎手、粗俗的赶车人……当小人物遭遇大时代,这部小说无疑上演的是一部传奇大戏。书中是语言是多种语言风格的杂糅,除了绵密细致的叙述语言,既有对东北大地山川河流的诗性描写,也有契合人物身份和东北俗文化气质的粗俗语句,有古诗词、有土语、有俚语、有黑话……这不同气质风格的语言构成了小说语言的交响。

四是艺术性。这部作品针脚绵密文本结实,作者将个人命运、家族故事置于时代大戏之中,以章家三代人串联起整个东北的历史画卷。小说塑造了血肉丰满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章家的男人,勤劳厚道的章兆仁不同于心狠手辣的章兆龙,踏实胆小的章文德不同于“潮乎人”章文海,也不同于追求新事物的章文智,但这只是他们性格中的一面,胆小的人有勇敢的时候,冒失鬼也可以意志坚定,浮夸的公子哥也可以成为革命战士。而小说对于东北女性的塑造更是精彩,尤其是章韩氏这一女性形象非常具有光彩,泼辣能干敢爱敢恨有情有义,她既有普通女人的缺点,更有光彩照人的品格。哪怕强横一世的章兆龙和刁钻蛮横的曹彩凤,作者也写出了他们性格中的丰富性。小说深入探讨了人与土地的关系,两次写到“土能生人”的场景,一次是开篇章文德得了霍乱,埋在土里活过来,一次是章文德把死过去的章文海埋在土里救活过来。土生万物,也可生人,小说写透了农民对土地的感情和土地对农民的意义。土地养育了人,同时土地也局限了人,土地赋予了农民很多优秀的品质,但土地也限制了他们的眼界和思考。

总之,《十月的土地》既是东北文学的收获,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收获,它贡献出了一幅壮丽宏阔的东北历史画卷,也贡献出了一部兵荒马乱中的大地传奇。

访谈更多

东来、林晓筱:迁徙是我们这一代共同的宿命

东来和林晓筱、汤明明围绕“怎样的生活值得一过”,聊了聊青年人如何处理“迁徙”带来的撕裂与不确定性,如何在流量时代,安放自己的欲望等。

原创推荐更多

诗歌 | 村庄美的烟

村庄美的烟

诗歌 | 蛙鸣

蛙鸣

散文 | “挑石油”的男人们

在我们村,家里有个挑石油的男人是件很“长脸”的事。石油容易弄脏身上,黑乎乎的极难洗掉,无论抹多少肥皂都没用,只能用点灯的煤油或柴油洗。但那时候哪有那么多煤油、柴油能让你奢

诗歌 | 县城文艺复兴(组诗)

现代诗

散文 | 情系汉口江滩

江滩从来不是静止的岸,是长江向尘世摊开的手掌。那纵横的掌纹里,写着武汉人最本真的活法:把童年丢进浪里,浪会送回更鲜活的回声;把牵挂系在风上,风会织进归期的纹路;连那些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