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 | 《陈土豆的红灯笼》:土豆·毛驴·红灯笼
2017年,我开始创作“金色时光系列”儿童小说。这套书的策划和责编孔庆梅老师说:“金色时光”要凸显的就是少年之光、成长之光、时代之光、文学之光。到2020年年底,我一共完成了《马匹克的枣红马》《桑麻的舞蹈》《大雪封山》《陈土豆的红灯笼》等十余部作品,塑造了多个性格各异、内心充满时代精神和传统道德力量的男孩形象:变声期的马匹克、少年舞者桑麻、骑行少年彭大蓬、留守儿童陈土豆……当然,这些男孩形象中,后来最受读者青睐和关注的,还是那个来自乡村的陈土豆。
我的童年是在北方乡村度过的。我的小说里,经常出现田野、雪花、炊烟、土豆和毛驴……
在所有农作物中,土豆可能最常见、最常用,也最普通不过,它深深埋在土里,不声不响,实实在在,春天种下去一筐,秋天就能结出一麻袋。我从小就长得黑乎乎的,常被大人们形容成泥土里的土豆,那时候觉得很没面子,等我长大了,我开始写作了,我觉得叫土豆也挺好。几年前,我想写一个留守儿童小说,头脑中首先出现的形象,就是一个长得像土豆一样的孩子,当我把“陈土豆”的名字给了他,这个人物一下子就活了起来。
我小时候村子里有很多毛驴,我的邻居家、亲戚家都养了毛驴。我经常跑去和毛驴玩,和它说话,给它喂草。长大以后,我仍然喜欢和毛驴亲近。我最喜欢看毛驴的眼神,或者说表情——我觉得毛驴是有表情的,我从中看到了聪慧、善良、坚忍、乐观、调皮,有时还有点小害羞,我把这些丰富的表情叫“偷着乐”。我把毛驴交给了主人公陈土豆,他们有很多共同语言,他们成了最好的朋友,它成了小说里一个重要的“人物”。
这部小说最初的名字就叫《偷着乐的陈土豆》,时任吉林出版集团副总编辑的孔庆梅老师,看过初稿后说这是一部有味道的小说,有乡土味道、传统味道、中国味道。她建议我在“红灯笼”上再做做文章,让整部小说更亮堂一点。我在小说的最后一章,也是小说的高潮部分,用了很多笔墨写“红灯笼”,后来书名就改成了《陈土豆的红灯笼》。
红灯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它在小说中照亮了主人公的童年精神。男孩陈土豆的理想就像雪天升起的红灯笼,鲜艳、明丽、不屈不挠,他心中有了这盏红灯笼,艰苦的生活不再艰苦,困难的境遇不再困难,红灯笼升起来,也升腾起他对明天最美好的期盼和祝福。
儿童文学也可以表现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复杂的成人世界。我在小说中没有回避社会转型时期,传统家庭道德和乡村秩序受到的冲击和发生的变化,赋予“留守”以新的文学含义。主人公陈土豆“留守”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和美好的乡愁,是一个当代乡村少年面对诱惑与困境,最坚韧、最动人的乡村力量。
儿童文学作家是单纯的人,又是有着丰富想法的人。我的写作理想就是用我质朴的文字,照亮少年世界的成长之美。通过《陈土豆的红灯笼》这本书,我希望能让读者感受到红灯笼迷人的色彩,感受到陈土豆与毛驴精神上的映照,感受到主人公身上最朴实最美好的生命庄严,感受到乡村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希望……
这些美好的想法,也可以算作我心中的一盏“红灯笼”了。
更多
陈登:诉滞涩以诗,微小却尖锐地疼一下
“摄入厚重而深刻的事物,吐出平稳又客观的话,这种反复动作对刻露的躁动有镇定作用,也使一些情感冲动及创作表达变得蕴藉、安全且凝练。”
更多

【温故】七月,烽火,薪火;真实,满足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更多
小说 | 大姨和两只狗
人和狗的情谊有时候胜过于人和人。狗和狗的情谊也是一种灵性让人动容
散文 | 记忆深处是故乡
记忆深处是故乡 何光顺 少年时踩着母亲的肩离开家门是外出。伏在母亲的背上,穿过田间小路,左转、右转、上坡、下坡,再右转、左转、下坡、上坡,朦朦胧胧中就熟睡了。待父母从背上放
散文 | 外婆的菱角
顶头府门前那青砖路还在呢。春末下过雨,砖缝里的青苔乌暗暗的,踩上去滑不溜秋,鞋帮子总带着点潮意。
散文 | 三贤秋声蕴华章
三贤山的秋天堪称是一场调色盘打翻后的色彩之争。夏天那铺天盖地的绿还没退尽,却被秋阳泼了些赤橙黄进去,看着就热闹。山脚的灌木最先翻脸,夏天还嫩生生的鹅黄绿,这会儿红了半张
诗歌 | 时间的局部(组诗)
荒原永远建造无边的荒原/而阅过山河的人,一定阅过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