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群山呼啸》:讴歌英雄人物 激扬家国情怀
分享到:
来源:人民日报 | 江飞  2022年08月12日09:29
关键词:《群山呼啸》

“记忆可以忘却,但发生过的永远不会消失,这就是历史。”在长篇小说《群山呼啸》的结尾,作家季宇深情写道。《群山呼啸》通过贺氏家族几代人的命运沉浮,全景展现大别山地区(小说中以“霍川”命名)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以及那些在历史深处矢志不渝、熠熠生辉的革命者形象。

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近代以来,这里更是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许多仁人志士从这里起步走上革命道路。为了准确还原这段革命史,作者多次前往金寨、霍山、岳西、霍邱等地进行实地采访,做了大量资料搜集和阅读整理工作。作者在此前创作《淮军四十年》《燃烧的铁血旗》等多部长篇纪实文学时,也曾深入研究近现代历史。这些准备使《群山呼啸》扎根大别山的历史文化土壤,在虚构与非虚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写出了历史积淀和地域色彩,以文学方式彰显大别山精神。

小说再现了革命的曲折历程和战争的激烈残酷,刻画了革命者为理想信念不畏牺牲、顽强战斗的崇高精神。小说勾画贺氏家族四代人的奋斗历程,个人的信仰选择不仅关系着自己的人生命运,也关系着家族的兴衰荣辱。伴随着小说叙事的推进,贺文贤、贺廷勇等革命者形象如群山耸峙,在读者面前清晰起来。

作者在刻画主人公“我爷爷”和“我大伯”时别具匠心。前者经历了辛亥革命失败后的种种迷惘、彷徨和挫折,最终找到救国之路,投身抗战洪流。后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亲历者,参加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参与组建红军,经受过敌人残酷的“围剿”。在红军长征后,他和战友们坚守大别山,承受爱人牺牲、女儿失踪的巨大苦痛,革命信念坚定如磐。在小说最后的霍川抗日保卫战中,当看到“我爷爷”身负重伤仍坚持在担架上指挥战斗时,“我大伯心疼得眼泪都流了下来。‘爹’,他说,‘你放心,有俺哩。’我爷爷听了这话,才闭上眼睛,昏迷了过去。”父子接力,前仆后继,这一幕感人至深。

以小切口展现大时代,以家族史书写民族史,以个体命运折射国家命运,使这部小说在历史叙事中充满人情味和代入感,让人心潮澎湃,也让人唏嘘嗟叹。略有遗憾的是,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还有深化空间,个别人物流于模式,不够丰富立体。

为了使家国叙事生动可感、直抵人心,作者在叙事视角和结构安排上也颇为用心。全书以第一人称娓娓道来,亲切感和在场感穿越历史扑面而来。小说还打破线性时空结构,采用以人物为主的块面结构,每章都以不同的人物为中心,他们轮番登场,交错推进,呈现出多视角、多声部的结构,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红色主题交响乐。

作者将红色历史与家族历史融合,又将家族历史具化为几代人的奋斗故事,在对历史娓娓道来的讲述中讴歌英雄人物,弘扬革命精神。这样的作品启发我们对文学如何回望红色历史、如何增强家国叙事的思考。

访谈更多

东来、林晓筱:迁徙是我们这一代共同的宿命

东来和林晓筱、汤明明围绕“怎样的生活值得一过”,聊了聊青年人如何处理“迁徙”带来的撕裂与不确定性,如何在流量时代,安放自己的欲望等。

原创推荐更多

诗歌 | 村庄美的烟

村庄美的烟

诗歌 | 蛙鸣

蛙鸣

散文 | “挑石油”的男人们

在我们村,家里有个挑石油的男人是件很“长脸”的事。石油容易弄脏身上,黑乎乎的极难洗掉,无论抹多少肥皂都没用,只能用点灯的煤油或柴油洗。但那时候哪有那么多煤油、柴油能让你奢

诗歌 | 县城文艺复兴(组诗)

现代诗

散文 | 情系汉口江滩

江滩从来不是静止的岸,是长江向尘世摊开的手掌。那纵横的掌纹里,写着武汉人最本真的活法:把童年丢进浪里,浪会送回更鲜活的回声;把牵挂系在风上,风会织进归期的纹路;连那些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