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二月河:“颠倒”带来新认知
来源:北京晚报 | 李之柔  2024年05月15日09:29

那年冬天,作家二月河先生来北京参加活动,在活动现场提及他说过的一段话:“要好好过日子。好日子就是可以上去,不怕下来,不要进去。”我把这段话发到微博上,并附了自己的评论:“平常心,本分事,才能日日是好日。”

“可以上去”,说的是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急功近利、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不怕下去”,说的是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体现担当,守住本分;“不要进去”,说的是做事要合法、合情、合理,这是一切行动的前提。次第想罢,又下意识地将三者的顺序颠倒了一下——合法、合情、合理的日子就是好日子;如果能守规矩,那么上去抑或上不去,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大作家通常都具有非凡的见识。这段话的字数不多,却能给人很多启示,碰到我这种习惯“颠倒”的人,或许就会更明显。毕竟“颠倒”着看,总能带来新认知,比如“名人书画”与“书画名人”,我就是“颠倒”着看的。

有史以来,前贤收藏的多是“名人书画”。何为“名人”?按照我的理解,无外乎立德、立功、立言者,如褚遂良、颜真卿、苏东坡、曾国藩等。虽然从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等方面来看,秦桧、蔡京、严嵩之流的书法也不错,断然不会入大收藏家的法眼。“书画名人”则是近几十年的产物,但凡敢拿起毛笔抄抄唐诗宋词、名言警句,或是在某些团体任职,便具备基本的条件了。曾闻某“书画名人”游走江湖二十余载,其实就会写四个字——“龙飞凤舞”。一次,他酒后吐真言,说自己在笔会现场写字不会超过四幅,这“龙飞凤舞”可以有七种组合——龙、飞、凤、舞大字各一,是为榜书四幅;“龙飞”和“凤舞”,又是两幅;再加上一幅“龙飞凤舞”,绰绰有余!收藏“书画名人”的一张作品都是面子,难道你还不知足?

知足是这么讲的吗?那收藏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所谓“收藏”,其实是在陶冶情操、愉悦生活,与此同时学习经典、提高认知,“书画名人”的作品起不到这样的作用。

记得多年前,我曾与著名学者朱季海先生谈起有专家倡导“文化书法”,朱先生笑问:“书法什么时候不是文化?”我答道:“当无处不文化的时候。”

确实,现如今,有太多事都能和文化挂上钩,我也不免俗,自造过一个词“文化茶”,这个提法“颠倒”自“茶文化”。所谓“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但不限于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文化的魅力原本在于其多样性,可近些年来,一众茶人致力的茶文化无外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收藏养生、茶服茶艺,千人一面,“禅茶一味”都快成为“禅茶无味”了。基于此,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提出“文化茶”的概念,它是根植于不同环境所派生出的一种文化现象,不但具备民族文化的地域性、多样性、传统性、时代性,还兼具实用性、融合性、典型性;简而言之,就是要在文化共性的基础上,充分彰显民族和地域的个性。我和许多好友都谈过“文化茶”,毕竟所有文化形态从出现到完善,无不需要社会生产力和文化发展的共同作用。我希望在有识之士的努力下,“文化茶”不再是脑海里的一个设想,而转变为活生生的现实。

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批评当时文坛追新逐异的现象:“效奇之法,必颠倒文句,上句而抑下,中辞而出外,回互不常,则新色耳。”颠倒,是“烦恼根本”。不过我的“颠倒”与刘勰无关,因为我还想到了“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文化产业”与“产业文化”……

记得二月河先生回到河南后,给我转发过一条短信:“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人生的经验中,如果原有的观念带给自己或周围的人烦恼、压力,自己就必须去突破原有的思考。”或许这才是我“颠倒”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