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董夏青青:爱的代价
来源:《中篇小说选刊》 | 董夏青青  2024年06月10日19:31

前段时间上网看到一段对谈,受访者是我母亲那个年代很受欢迎的偶像——费翔。费翔讲他养了多年的一只猫死去的时候,他看到了英国女皇说的一句话,“悲伤是爱的代价”。他说:“你悲伤是因为你有那么多的爱,对于不管是身边的一个人或者是你的宠物,你有多少的悲伤,就代表你曾经拥有过多少的爱。所以要接受这个悲伤,你也不能因为这个悲伤而后悔任何事情。不能说为了避免那个伤痛就跟任何什么都切断,这是不行的,人做不出这种事情,所以我们就要接受这个代价。”

确实,不抗拒善意和爱,并极力稳住颤抖的心去接受未来某一刻的失去是积极且健康的,那后续如何接受那代价呢?接受是由无数个会激烈反复的十分具体的时刻组成。当我在面对身边熟悉之人的生老病死时,心痛如绞,遍寻不见安慰的抓手,只能尽自己对生命和生活的无常写些什么,以此来梳理、调试,自我说服——这就是人所应当且几乎都会经历的。如果这些文字能够给予另一些有类似经历的人些许宽慰,那就十分好了。同时,写这篇文章也有自我提醒的意图,比方说,我希望自己能够明白,即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件事,都未见得是单发性,发生过后,很可能还有绵延不绝的影响,就像两军交战时为了防止对方摸上阵地就要埋雷,即便战争结束,清扫雷场的工作也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我们只能说尽力清理,或避免触发机关,绕道而行。再者,不要总觉得时间用不完,认为此刻无法为身边人做的,以后多得是机会,这几年让很多人明白,生命的节奏有时就连生命的所有者都无法掌握。我们拥有的只是无比珍贵的“当下”,这也是我们唯一能真正靠近、融入以及有效互动的时态。

在之前的写作中,我更喜欢待在短篇小说的“舒适区”,更多将叙述的视角设置为一个男兵,一个离战地或者训练场地不远的观察者,这一次,我在一位编辑朋友的建议下尝试用第三人称展开故事,这样的尝试还很稚嫩,却必要地解放了受限的表达,释放了更多抑制的时空与视角,经过这一次尝试,也许在下一个中篇小说里,我能取得更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