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第39届“青春诗会”诗丛首发式在京举办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尹超  2024年07月01日15:51

1

6月28日上午,第39届“青春诗会”诗丛首发式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

6月28日上午,第39届“青春诗会”诗丛首发式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诗刊》社主编李少君,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陈涛,诗人、翻译家树才,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敬文东,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秦立彦,《三峡文学》执行主编毛子,河南宏光国学博览馆馆长李志军,开封市诗歌学会会长李双,《中国作家》副编审赵依,《当代·诗歌》执行副主编李义洲,中国石化作协副主席马行,重庆市作协副主席张远伦,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主席马慧聪,长江文艺出版社诗歌中心编辑王成晨,《山西文学》编辑张二棍,《北京文学》编辑侯磊,《民族文学》编辑张媛媛,出版人王晓笛,以及第39届“青春诗会”诗人代表李壮、许诺、马文秀、康承佳、北潇,往届诗人代表蒋在、苏笑嫣、江汀、张慧君等嘉宾参加活动。活动由中国诗歌网新媒体部主任罗曼主持。

首发式现场

首发式现场

“青春诗会”作为有影响力的诗歌品牌活动,是青年诗人正式亮相的舞台与成长的摇篮。《诗刊》社从1980年起,已成功举办了39届“青春诗会”,每届推出的诗人和作品都成为与时代同步的文学热点。今年6月,由《诗刊》社编选、长江文艺出版社·长江诗歌出版中心出版的第39届“青春诗会”诗丛正式面世,分别是:《劳作圆环》(李越)、《骑马路过达里诺尔》(安然)、《如果屋顶没有星星》(加主布哈)、《松鼠记》(吕周杭)、《黑与灰的排列》(范丹花)、《寂静成形》(北潇)、《你在飞鱼座》(李昀璐)、《青瓦之上》(王太贵)、《握过月光的手》(许诺)、《当我再次写到大雨滂沱》(郑泽鸿)、《母豹进化史》(田凌云)、《三江源记》(马文秀)、《熔岩》(李壮)、《一种具体》(康承佳)、《女巫聚会的前夜》(蒋静米)。

吉狄马加对第39届“青春诗会”诗丛的出版表示祝贺,他认为“青春诗会”是中国诗歌活力的象征,代表着青年诗歌写作的生命力。他以歌德的写作历程作比,谈到写作在经过青春激情的沉淀后,作者的创造力也会不断煅炼出新的韧性与弹力。“青春诗会”诗丛的出版既是感受青春和见证青春的机会,也是诗人写作生涯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节点。他说,如今青年诗人的写作起点都很高,在形式和语言修辞上也具有相当个性化的特点。虽然一些诗人很年轻,但现代资讯能够让他们更加便捷地接触到经典诗人与经典诗作,他们的写作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和深度。从个人写作史的角度来讲,吉狄马加强调第一本诗集的重要性,第一本诗集往往奠定了一个诗人的写作气质,例如艾青的第一本诗集《大堰河》就奠定了他独特的写作风格。青春诗会诗丛给予了大部分诗人第一次出版诗集的机会,因此这套书具有非凡的意义。

李少君表示,《诗刊》社以“青春诗会”为抓手,推出了一系列扶持青年诗人创作的计划。“青春诗会”是中国诗人的摇篮,自1980年启动以来,“青春诗会”已成功举办39届,成为最有影响力的诗歌品牌活动。《诗刊》也正在通过重点栏目和活动也推出青年诗人的作品,改版后的《诗刊》以“双子星座”“数字诗界”“后浪新声”等栏目发表青年诗人的作品。《诗刊》社每年与各省市作协举办“青年诗人研修班”,重视对青年诗人的培养培训,带动青年诗人投身中国式诗歌现代化的探索。青年是诗歌的未来,诗歌需要充满激情、感悟力和想象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都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诗人的探索和建设。《诗刊》将继续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唤醒青春诗人的创造力和激情,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作出诗歌的贡献。

谢冕对“青春诗会”总是抱有极大的热情与期待,他说,“自己总是被青春的召唤吸引”。他回忆到自40年前第一届青春诗会时,就曾召集“青春诗会”的诗人们在文学研究所开会。“倾听青年的声音”,是他对待青年写作以来一直的愿望与期待。在会上,他追忆了1916年李大钊于《新青年》上发表的长文《青春》,文中呼吁的青春中国远景是他毕生的追求与梦想。与此同时,他还回顾了艾青的《太阳》等作品,指出火把和太阳在诗歌创作中是永恒的主题。他提到,闻一多曾与学生们谈论诗歌,提到艾青与田间的诗歌时,便呼吁着——“太阳向我们滚来,为什么我们不向太阳滚去呢?”这一号召所展现出的热情与活力,至今仍包含着对当下时代诗歌写作的启示。他以盛唐气质和李白与杜甫的写作为例,认为如何整合时代声音并把握时代精神非常关键。回到文学史的脉络当中,谢冕还提到路翎写于1989年的诗歌《盼望》,并激情地背诵了诗作的经典片段“忧愁和快乐的时候盼望酒和永远的青春”,以此为证,这就是大时代的大师。他还引用蔡其矫的《祈求》,并同样以饱满的热情背诵着“我祈求歌声发自各人胸中/没有谁要制造模式/为所有的音调规定高低;我祈求,总有一天,再没有人/像我作这样的祈求!”最后,谢冕总结道,这些经典的诗歌是写出了生命的诗篇,是把握时代脉搏的佳作,他祝愿未来年轻一代的写作者们——“永远在青春的路上,始终盼望和祈求,向着自由和进步不断前行!”

王成晨代表出版方表示,本届青春诗会推出的15位青年诗人尤其年轻,有一半是90后,还有一位00后。“青春诗会”不同于传统出版,专注于发现和支持青年诗人,代表了中国诗坛的新兴力量。诗集的出版赋予这些年轻诗人的写作以实体,延续了“青春诗会”的品牌力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长江文艺出版社在制作这套丛书时做了许多努力,将丛书从平装改为精装,并在设计和印刷上做了改进。今年的丛书每位诗人都选了一首诗压印在封面上,设计典雅且有力量感。

在嘉宾研讨环节,徐可认为第39届“青春诗会”诗丛的出版对青年诗人和出版社来说,都是一件极其重要,对诗歌新力量具有推动性作用的大事。陈涛强调“青春诗会”作为诗歌品牌的不易,当下青年诗人的起点很高,写作充满想象力,而诗歌是文学语言的底色,他期待入选“青春诗会”的诗人们能够在未来大放异彩。树才认为“青春诗会”鼓励诗人投身生活,树立了诗歌写作的时代风貌,写作不仅是理解生活的过程,更是完成自我理解的途径,因此,生活的历练对诗意的保持至关重要。

敬文东从诗歌的现实处境出发,表示出版诗集和写诗在如今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而年轻诗人起点之高正是来源于写作技术的原始积累,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也应不断替换自己的写作范式,就像蛇的蜕皮,这样的写作才能永葆青春。秦立彦引用了韩愈的“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的观点,指出诗歌的道路漫长,同时也充满寂寞与诱惑,从青春开始,诗人需要兼有生活上的刺激和文学滋养,以不断求变。

在研讨中,大家一致认为,青年编辑是青年诗人的同代人,也见证了青年写作者多重身份的转变。青年作家们通过互相阅读促进彼此成长,作为写作者,要与时代共振,作为编辑,更加关注青年人的写作,这种关系是相互激励和促进的。青年作者需要避免陷入私人化的“小情绪”和从文本到文本的写作方式,诗人们应走出书斋,了解普通人的生活,找到创作的真谛。

李壮、马文秀、许诺、康承佳、北潇发表了创作感言。李壮谈到威廉·布莱克的《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指出“天真”与“经验”也正是作为诗歌的维度,对诗歌进行检验。他认为诗歌重新定义了青春,让人不再麻木于“忧愁和快乐”,能够感受生活的本质。马文秀则分享了自己在青藏高原上的生活和对家乡青海的探索,强调了行走和源头探寻的意义。许诺回顾了作为军人的职业经历,诗集的出版如同被检阅,既幸福又有所畏惧。康承佳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了诗歌写作在AI时代不可被取代的独创性。北潇也表示诗歌创作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努力和探索。

据悉,第40届“青春诗会”将于今年下半年在开封举行。开封是八朝古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尤以北宋时期最为繁华,期待《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在这里寻找到璀璨的历史明珠,焕发新的青春力量。

1

合影

(摄影: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