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无论多晚,这间书屋为你留灯
来源:中国文化报 | 王彬  2024年07月10日08:47

临近退休,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的吴先生开始规划自己的新生活。“要有书,而且是想读的书。”有一天,离家不太远的一座建筑闯入他的视野,让他的愿望有了着落。名为“异己”的这间留灯书屋面积不大,书架上有各种书籍。“书屋氛围安静温馨,能沉下心来看书。”吴先生说。

吴先生在留灯书屋享受阅读的状态触动着温江图书馆馆长黄晶。“刚开始建设这间留灯书屋时,心里还有些‘打鼓’。现在了解到大家发自内心地喜欢,心里踏实了,要好好运营下去。”黄晶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就要不断制定新的阶段性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沿着正确的道路往前走。”

从“有没有、缺不缺”跃升为“好不好、精不精”,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打造留灯书屋就是这样一项回应人民精神文化新期待的创新举措。

“镶嵌”阅读空间

2021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营造小而美的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当年10月,温江区第十五次党代会作出“将高品质的文化供给作为基本的民生予以保障”的决定。

2021年,温江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深入调研,全面了解群众所想,一个计划酝酿成型:建设24小时“身边的图书馆”——留灯书屋。2022年,首批留灯书屋推进建设,在河滨、绿地、闲置空房等“金角银边”嵌入适宜的、多样化的阅读空间和服务。“‘镶嵌’留灯书屋,本质上是民心工程,保障的是文化民生。”温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异己”“视阈”“鸣谦”“图南”“仙境花园”……留灯书屋的名字充满诗意,分类也体现规划性,包括引领型书屋、主题型书屋、通识型书屋。“不同类型的书屋配置不同类型的书籍。”黄晶介绍,引领型书屋侧重配置理论性强、有一定阅读门槛的书籍;主题型书屋有中医药文化等主题性强的书籍,方便按类查询;通识类书屋内则多是通俗易懂的书籍,适合各个年龄层的读者。

小空间 大智慧

无人值守、便民阅读设施、24小时开放、自助阅读……在温江,留灯书屋不是一个标准化的书架,而是各有风格,服务于每位“夜读人”。在这些不足100平方米的空间里,跃动着一颗颗充满智慧的“暖心”与“匠心”。

利用大数据平台,留灯书屋设置了智能身份认证、自助借还系统等模块,具备图书查找、图书借还等功能,在实现智慧化管理的同时,方便市民安心沉浸于阅读。

此外,根据书屋所处环境,设计了相宜的风格和匹配的书籍。如万春镇留灯书屋是基于成都市历史建筑文家院子利用而成,书屋内摆设的是瓷瓶、盆景等,房前屋后的小院清幽洁净、花草蓬勃,令人陶醉其间。再如,建在乡村中的书屋增加了乡村旅游及四时风物等类型的书籍。“这份用心,是服务模式改革的重心。”黄晶说。

与名家对话、与父母共读、送图书漂流……“无论多晚,这里为我留灯。”群众的评价最能说明书屋带来的温暖。许多温江人都在此度过了美好的阅读时光。温江全区市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市民知晓留灯书屋,51.9%的市民表示留灯书屋提高了自己的阅读频率。

目前,温江建成投入运营的留灯书屋共有21座。

长效管理 良性运行

建一座书屋不难,有一个固定空间和一批书就能基本完成,难的是运营得好、融入群众生活。

自建设以来,留灯书屋就注重广泛联动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的文化活动,扩大服务覆盖面。温江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留灯书屋有3种运营模式,即由政府投入、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盘活闲置空间、社会力量自主建设及运营书屋。“政策撬动非常关键,消减了社会力量的观望心态,触发了他们的积极性,让更多人看到了高质量文化服务与高品质文化消费的互促互补,形成了政府、社会力量、市民游客的多赢局面。”黄晶认为。

去年,温江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温江区留灯书屋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对留灯书屋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服务提供及扶持补助进行了详细说明,明确提出“留灯书屋实行标准化形象标识和文字标识”“留灯书屋可申请作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中的特色分馆”等,很快收到了各方积极反馈。目前,留灯书屋已吸引社会投资逾500万元。

在社会力量的热情参与下,近年来,留灯书屋达成了“提供一本书”“自带一本书”“分享一本书”“交流一本书”的目标,与大型书店、省市图书馆对接合作,建立了留灯书屋图书资源库,实现有指向性图书流转,设置图书漂流角,鼓励书籍交换,并通过读书分享会等活动,以多种形式促进知识分享,满足了市民自习、阅读、交流的多元阅读需求。

成都市不少图书馆管理者还告诉记者:“留灯书屋出现后,感觉大家都‘卷’起来了,比拼阅读活动特色,这是好现象。公共图书馆与新空间交相辉映,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共同努力。”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谈及留灯书屋下一步计划,黄晶首先关注的是人的成长和提升。“在这样一个‘小而美’的空间里,管理运营者的品位往往会对整个书屋的气质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参与运营一间留灯书屋,我们正在培养馆员和运营方与群众互动的能力,希望他们持续发出精神之光,点燃一群人乃至一座城的精神世界。”黄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