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珍惜青年时期的特质,以真诚的创造回应时代呼唤” 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引发热烈反响(之三)
来源:文艺报 |   2024年09月11日08:12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上,青年作家们深入探讨文学创作与生活、人民的紧密联系,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未来的创作计划。大家表示,此次会议是青年作家集结的号角,是激励他们书写时代与人民心声、勇攀艺术高峰的冲锋号。今后的创作中要更加坚守人民立场,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养、涵养、修养,勇于创新,向着历史的深度、社会的广度、生命的力度和艺术的高度进发,担负起新时代的新使命,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这是一次出人意料却又别开生面的交流。”谈及大会闭幕式上的发言,陈楸帆如此慨言。通过此次青创会,他更加明确了中国科幻文学未来发展的核心问题,即在一个西方舶来的类型中寻求突破,确立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他谈到,今后的创作中将努力尝试把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展现人与机器和谐共生的未来图景。“作为青年创作者,唯有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创作,拿出更新锐、更宏阔的大作品,才能对得起这个伟大时代。”

会后几天,青年科幻作家段子期一直回味青创会期间的各种细节,思考着科幻创作的前景。在她看来,科幻在展现宏大主题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能深入挖掘幽微的人性,依靠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人类对自我命运的认知。随着《三体》让中国科幻受到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科幻作家更要用卓越的见识和扎实的文学积淀将创作放到时代与社会发展的主流之中。“中国科幻的发展成熟也是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种体现,这是其他文学体裁很难代替的一点。中国科幻需要形成大气候,中国科幻也必须形成大气候,这是新时代对科幻文学创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们科幻文学创作者的共同任务。”

中华文脉源远流长、星汉灿烂,如何创造性运用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时代新声中融汇悠久文明的浩瀚共鸣,是新时代文学创作必须面对的课题。“中国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无数优秀作品值得我们在当下的创作中借鉴。”胡竹峰表示,自己一直在思考如何传承古典文学中的腔调、笔法,突破创新,写出不失古典优雅的白话文;修炼好观照时代的文心、文眼,用手中的笔写出新时代的似锦繁花。在他看来,此次青创会为广大青年作家提供了宝贵的交流空间,让大家充分了解到当下文学创作的成就与难点,意识到个体的创作从未脱离现实的土壤,“希望自己未来的创作可以将时代风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的永久魅力相结合”。

“写出见天地、见众生,也见个人心性和才情的好文章,是古典文论现代转换的重要一维。”杨辉同样谈到古典文化现代转化的问题。此次青创会让他更加明确了古典文论并非只是概念、范畴的推演,而是思想、情感、才华的融汇。“仅从概念的角度理解,是无法洞见古典文论的精深幽微之处。”今后,他将在个人评论写作和学术研究中,继续努力接续和转化古典文论,吸纳西方文论,为文论的中国话语建构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湖南代表团的一员参加此次青创会,并有幸在闭幕式上发言,袁子弹深感荣幸。“通过与前辈、同行的交流,深深感到党和国家对青年作家的重视与关怀,感受到长辈的殷切期待和文化传承的分量。通过内省与内观、自觉与自足,我对自己选择的创作道路多了一份坚定与自信。”她谈到,影视行业是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人民生活的重要一环,秉持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从生活中发掘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展现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是年轻一代影视创作者的任务。今后,她在创作上会更加坚守人民立场,做好编剧工作,勇担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拥抱社会的变化与火热的生活,力求做到思维上创新和文字上准确,拿出真正有分量的影视作品。

王君心坦言,来参加青创会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她对文学的价值感到迷茫。通过在会上聆听和领会各位前辈的经验、叮嘱,她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她能用更广阔的视角审视自己的创作。她认为,新的文学形态正在萌发,文学的创作空间依然广阔。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青年写作者要保有对时代的洞察,敏锐地捕捉人与人之间新的变化,尝试多元的写作方式,不断焕新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要走进更广阔的生活、更大范围的人群中去。身为一名儿童文学写作者,她表示今后将更多从文学经典摄取养分,更加关注“进行时”的童年现场,让创作真正贴近当代少年儿童的心灵,做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护航人与见证者,“珍惜青年时期的特质,以真诚的创造回应时代呼唤,相信我们都有机会创作出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优秀作品”。

作为来自香港的青年作家,吟光对此次青创会的第一感受是“非常温暖”。她表示,今后要将个体的“小我”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大我”之中,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实践中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多向经典学习,勇于创新。谈到网络时代文艺观念和实践发生的深刻变化,她认为,青年作家要在内容创新、问题创新、语言创新等多个层面积极探索,“我一直从事文学创新、科幻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工作,探索‘文学+科技’的多种呈现方式,探索新的文学表达”。在打造香港文学馆混合现实沉浸式展览的过程中,她体会到传承文化传统的重要性,“工具升级、技术革命每个时代都有,预言和展望未来的可能性,推动技术落地,是我们这一代青年可以、也应该担负的使命”。未来她将进一步向前辈学习,争取多出作品、出好作品,展现当下恢宏壮阔的时代风景。

对网络作家季越人而言,此次青创会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与成长机会。有幸在大会闭幕式上发言,让他进一步了解到文学不仅是文字的艺术,更是文化的传承与时代的反映。“网络文学虽然与传统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不同,但同样具有深刻的社会影响力,有能力也有责任去进行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扩展。”此次青创会让他更加坚定了在网络文学与严肃文学之间寻求平衡的信念,“未来希望能将两者更好地融合,展现故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努力在满足读者阅读期待的同时,丰富作品的内涵层次,向大家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网络作家血红表示,参加此次青创会,与各位网络文学创作同行进行深入交流,让他对未来的创作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网络文学可以兼具通俗性和文学性,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大有可为。“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但凡能够爆火的网络文学都有一定的人文内涵。近年来,网络作家一直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把传统文化中的突出元素运用到作品里,努力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并输出海外。实践证明,这类作品很受海外读者的欢迎。网文出海有很多内容可做,很多路径值得探索,需要我们所有的创作者共同努力。”

作为“90后”网络作家代表,天瑞说符对网络文学的未来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谈到,网络文学具备庞大的用户辐射面,拥有广泛的阅读用户,但和产业链下游的对接存在错位,其中蕴藏的富矿未能得到充分开采,全产业链还没有构建起来,“相当于坐拥广袤的地基却只搭建了一座小庙”。他认为,这种局面亟需改观,“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文学需要从云上下来,接触地面,打通线上和线下的联系”。

时隔6年,再次参加青创会的徐衎感慨时代变化之快,会上见到许多年轻同行更让他深感“后浪可畏”,这帮助他检视自己的写作,进行自我更新。“日日新,难免熟视无睹,习焉不察,就像写作,早已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相应地也就少了学徒期的那股非理性的闯劲和冲动”,他选择在温水般的日常生活中,慢慢地写。此次青创会于他而言正是一次跳出日常“熟视无睹”“习焉不察”的契机,“多面向、多层次的时代生活,还有文学本身的形态、传播方式等的变化,都在提醒作家要保护好敏感、热情、专注,然后更勇敢、更开阔地去联结、去浸润并记录”。

(本报记者集体采写,刘鹏波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