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刘以鬯80年文学创作首度结集出版,曾启发王家卫拍电影
2024年是作家刘以鬯(音chàng)(1918年12月7日—2018年6月8日)逝世六周年。刘以鬯原名刘同绎,1918年生于上海,1948年底定居中国香港,创办了纯文学杂志《香港文学》,创作生涯80年,一生著述6000余万字。其《酒徒》被认为是中国最早一批意识流小说之一,与《对倒》一起曾启发导演王家卫拍出电影《花样年华》和《2046》。
近日,刘以鬯80年文学创作首度结集,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刘以鬯文集》共12卷,468万字,包括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微型小说、散文、诗歌、评论、讲演录、序跋等文学体裁。《刘以鬯文集》的编纂始于2014年,至2024年出版历时10年。
《刘以鬯文集》
作品特色:
“描写香港小人物与城市风貌,为历史留下注释”
文集还收录50余幅珍贵老照片、原稿手迹和原版封面,以及2015年2月8日刘以鬯写下的《致读者》:“世人万万千,相异如其面;杰作可充栋,篇篇个性浓。我十八岁始发习作,矢志努力创新、与众不同。数十年实验结晶,得汇于兹,要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美意。诸君惠阅若有共鸣,余愿足矣。”
今年7月20日,在香港书展举办的“梅子、罗佩云谈刘以鬯文集”座谈会上,《刘以鬯文集》编者梅子和刘以鬯夫人罗佩云回顾了文集的编纂过程。
梅子说,刘以鬯作品善于描写香港小人物与城市风貌,为香港历史留下注释,其创作上的标新立异,为文学界贡献良多。出版《刘以鬯文集》,是对香港文学的支持和肯定。罗佩云称赞文集装帧之美、印制之考究,对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精心编辑和出版表示感谢。《香港文学》总编辑游江说,刘以鬯于1985年1月创办的《香港文学》,如今已成为香港历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纯文学刊物。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刘以鬯文集》,是对刘以鬯文学成就和地位的充分肯定。
业内评价:
“打破香港文学的商业化格局”
《刘以鬯文集》的出版受到文学评论界的较大关注。中国作协副主席、文学评论家邱华栋说:“刘以鬯是香港文学的传奇,有他的存在,香港的商业社会算是有了文学的纯粹性,他的独特性正在于此,不可替代,高拔傲岸。他赋予笔下任何一部作品恰当而极具创造性的形式感,使表达和如何表达都成为当代文学的奇观。”
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丁帆认为:“刘以鬯的‘现代现实主义’创作理念推动了香港文学的繁荣发达,其独标‘与众不同’的文学是他对文学审美个性的倡扬,他意识流小说写作的‘内心独白’不仅提升了香港文学的品位,同时也是推动内地八十年代文学前进的重要驱力。
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说:“刘以鬯是香港文学跟五四现代文学之间最重要的桥梁,他的作品完整地衔接了五四文学的神韵。他开创了香港文学的现代主义,使现代主义成为香港文学的主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赵稀方指出:“刘以鬯的独特历史贡献,可以从他创办的《香港文学》体现出来:不仅以对严肃文学和现代主义的坚持打破香港文学的商业化格局,而且确立了香港文学的自我定位——它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部分。”
在8月22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场文学讲座活动中,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子善回顾了自己与刘以鬯的交往故事,认为《刘以鬯文集》中写巴金、周海婴、端木蕻良等现代作家的散文和评论,为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陈子善说:“刘以鬯先生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少见的多面手,在小说、散文、评论和文学编辑等众多领域里都有卓越的贡献。他以自己丰富多彩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见证了香港文学的进程,成为香港文学的一代宗师,也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图片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