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茶器话玉斗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写妙玉让宝钗和黛玉到耳房内吃梯己茶,宝玉悄悄地随后跟了来,有这样一段描写:
妙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道:“俗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
这里提到的“绿玉斗”,1987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与2010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中均有相关镜头。这两个版本的《红楼梦》电视连续剧,对于《红楼梦》中相关器物的展示,通常很少有一致的,但在这个“绿玉斗”上面,却十分难得地从颜色、器形到大小,几乎完全一样:其形状近似于去掉尖顶的倒金字塔形(也就是“斗形”),十分小巧,无柄。
斗在早期文献中是挹酒的用具,其作用与勺一样。《诗经·大雅·行苇》有“酌以大斗,以祈黄耇(gǒu)”之句。安徽阜阳西汉汝阴侯墓与咸阳汉武帝刘彻茂陵1号冢陪葬坑所出铜勺皆自名为斗。《仪礼·士冠礼》郑玄注:“勺,尊斗也,所以斟酒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勺,枓也,所以挹取也。”北斗之所以得名为“斗”,也正是因为七颗星连接起来像一个带长柄的勺子。《诗经·小雅·大东》亦有句“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我们由此可以想见古代斗的形状。
斗又是量具的名称。《说文解字》:“斗,十升也。象形,有柄。”段玉裁注:“上象斗形,下象其柄也。”可见作为量具的斗是有柄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田厘子乞事齐景公为大夫,其收赋税于民以小斗受之,其禀予民以大斗,行阴德于民,而景公弗禁。”田乞在齐景公时任大夫,向百姓征收赋税(谷物)时,以小斗入,但贷粮给百姓时,以大斗出,悄悄对百姓施以恩惠。数十年间,齐国民心背离吕氏,流水般地归往田氏门下。可见在春秋时期,作为量具的斗有大小之分。
在各个历史时期,斗的形制与容量并不一律。1976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一件陶斗,为矮圆筒形,直壁、平底,容量2001毫升。两汉之际新莽始建国元年铜方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为正方形,有短柄,容量1940毫升。现藏上海博物馆的东汉“元初大司农铜斗”是口沿外撇、上粗下细的矮圆筒形,外侧有圆圈形鋬,容量为1970毫升。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成化铜斗为口底皆方、上大下小的倒金字塔形,器口内有一横梁,容量9600毫升。
“玉斗”这个名称最早见于文献,应是《史记·项羽本纪》,刘邦赴鸿门宴,侥幸逃走,留下张良为其善后,“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依言献上,“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这件玉斗的具体形制尚不明确,从语境来看,可能与玉璧一样都是礼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玉松林策杖图方斗,为明嘉靖年间制品。器作平底方斗形,无柄。高6.7厘米,口沿边长13厘米,底边长9.2厘米。白玉制,略灰黄。内壁底部阴刻楷书乾隆御题《咏旧玉斗》:“亚父撞之后,重为玉斗谁。连成双面画,接刻七言诗。迥异俗之态,依然古作师。藉瑕绘松鬣,思已渐邻奇。”乾隆皇帝弘历由这件玉斗联想到鸿门宴上张良献给范增的玉斗,也许两者之间在形制、功能方面确有相同之处。
一般认为,作为饮器的方斗杯应是有柄的。冯其庸、李希凡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大辞典(修订版)》解释“绿玉斗”称:“造型为上大下小的方形,单侧或双侧有把手的碧玉饮器。”上海市红楼梦学会、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编《红楼梦鉴赏辞典》也认为“绿玉斗”是“用绿玉雕成的有柄饮茶具”。作为实物依据,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代白玉回纹双螭耳方斗杯、玛瑙龙柄方斗杯,以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道光锡套紫砂里方斗杯,都是斗形饮器,也都是有柄的。
不过也有相反的例证,比如同样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银方斗式杯,由12件组成一套,就都没有柄。12件杯的内壁均浅刻不同的山水人物图景,若将每件的四壁衔接起来,即为一幅通景故事画。内底阴刻篆体“兰亭修禊”“西园雅集”等,点明画面内容。其中一件外侧刻有“大明皇帝赐金”字样,说明这套方斗杯应是明代之物。这意味着,两个版本的《红楼梦》电视连续剧里,贾宝玉饮茶所用的“绿玉斗”都没有柄,也完全是说得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