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平凡的世界》是我对故事的追求和评价标准 ——访网络作家愤怒的香蕉
来源:文艺报 | 罗先海  2024年09月27日10:20

愤怒的香蕉,本名曾登科,中国作协会员、湖南省网络作协副主席、长沙市网络作协副主席、阅文集团白金作家。曾获首届“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新人奖”、第三届“橙瓜网络文学奖”百强大神、首届“湖南省十大网络作家”等。主要作品有《异域求生日记》《隐杀》《异化》《赘婿》等。《赘婿》获第二届网络文学双年奖银奖,2021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受到广泛关注。2022年,《赘婿》作为中国网络文学代表作品之一,被收录至大英图书馆的中文馆藏书目。

阅读是唯一亮丽的风景

罗先海:您对阅读似乎一直有着执着的热爱,据说在广东打工时每次发工资都会斥“巨资”购买文学名著。

愤怒的香蕉:那时我住在广东佛山的农村,租住的房子里只有一条被子,下面垫一个席子,旁边则摆着《悲惨世界》《平凡的世界》《家》《春》《秋》之类的书,此外就没其他亮丽的风景了。这些书我以前都看过,但工作后有了工资,就把以前看过且觉得好的书再买下来,摆在身旁反复看。我的一点微薄工资几乎都花在买名著上了。

罗先海:您对路遥《平凡的世界》印象很深,读过多遍,能不能分享一下您的阅读感受?

愤怒的香蕉:我觉得《平凡的世界》是当下时代最需要的书,尤其对我们“80后”而言,这本书启发了太多的人。一部文学作品流传到当下仍被需要,我认为这应该是文学应有的高级形态。我喜欢《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代表了一种精神,代表了我写作的方向。《平凡的世界》就是我现在创作过程中对故事的追求和评价标准。

罗先海:高中时您就有“古游河”这个笔名,是从那个时候就开始网络创作的吗?

愤怒的香蕉:我高中复读那一年就经常在纸上写文章,然后到网吧打成电子稿,发在“翠微居”上,笔名就叫古游河。那时我是“文青”状态,发文没人看也自得其乐,从来没想过靠写书赚钱。

我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写作,一直写到高中毕业,从来没有哪个老师夸过我,但我就是喜欢写,写作对我来说就是消遣。写了几本书后,我就到佛山打工,买了一堆文学名著放在枕边,和我一起的陶瓷工人少有这样的。我那会就在思考,这些名著确实很有营养,但身边做工的人就是不喜欢,怎么办?我是不是也应该研究普通工人到底喜欢读什么,再想办法把有营养的作品“输出”给他们?

2007年时,我开始重新写作,写之前会先思考别人喜欢看什么,然后再动手写一点能打动别人的文字。我当时觉得这种迎合他人的写作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情,不想让人知道,所以就换了“愤怒的香蕉”这个笔名,一直沿用到现在。我那时重新开始写的第一本书叫《异域求生日记》,我觉得这是一本迎合别人口味的书,颇感羞愧,觉得两个月后可能就不会再写了,所以取笔名也比较随意。

罗先海:要是想到自己的第一本书会火,是不是取笔名的时候就会更谨慎些?

愤怒的香蕉:那是肯定的。《异域求生日记》发出来后所有论坛都在讨论,网文界居然能出这样一本“炫文笔”的书?声势还挺大的。后来起点中文网就来找我签VIP,我当时也不知道能赚多少钱,签完之后第一个月是五六百,第二个月就涨到了一千,那时长沙房价才每平三千多。后来写《隐杀》时,勉强能挣到钱了,一个月有一两万,能继续推动我往前走。但火起来确实非常意外,火了之后再改笔名也就不合时宜了。

文字是思维的不完美载体

罗先海:在《赘婿》中,您为什么让主角宁毅以赘婿形象进入作品中?

愤怒的香蕉:赘婿这个形象有天生的压抑点,和退婚流一样。赘婿的身份一开始是低下的,但网文里不会永远这样,中间转折的过程有天生的吸引力,可以调动读者的情绪。

罗先海:《赘婿》火了之后出现过很多同类小说,您也会看一些其他的“赘婿流”小说吗?

愤怒的香蕉:不怎么看,我个人还是不习惯短平快的爽点,我喜欢看带有深入挖掘意味的作品。当然我支持所有人都去研究和挖掘爽点,而且要多挖几层。若仅是一个“赘婿”就被人看不起,立马打脸回去,这个故事也就没有嚼劲。

罗先海:《赘婿》的写作较为成功,但您仍严谨地称之为“实验性”作品。前前后后写了十多年,体系越来越庞大,故事的走向到现在有没有发生变化?

愤怒的香蕉:目前来说还是按照预期方向在推进,因为我的人生观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所以写的东西还是照旧,后面剧情哪怕有微调也不会推翻前面的创作设定。只是每个章节怎么写才能吸引人,这才是现在最费脑筋的事。每一章都有很多爽点,但我不会因为情节处于过渡期而抛弃可读性,我认为通俗文学的第一要义就是好看。

罗先海:有的研究者评价您的创作过程逆反了商业规律,以超绝的商业成绩证明写得少又写得慢的网络小说也有生存空间。您怎么看待这种评价?

愤怒的香蕉:这是跟读者之间的一种博弈。比如我前面写的剧情,读者觉得非常爽,就能支撑读者多看几章。如果我每月更新一章,这一章就必须保证高质量,下个月才能勾住一部分读者。我写得越慢,小说的质量就要求越高。网文创作是以读者为导向的,如何征服读者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创作课题。虽然有些读者一边骂一边看,但这也证明你的创作抓住了读者。

罗先海:您会经常关注读者的批评性意见吗?

愤怒的香蕉:以前写书的时候会,现在不会,写到现在能够跟上我的思路且能给出具体意见的读者已经非常少了。《赘婿》写到最后,我的想法是能像传统文学创作一样完成起承转合,对里面80%的人物命运做出预言性升华,把所有的线归结成一个结点。这也是我在读《平凡的世界》时最大的感受,就是让读者在我所营造的世界里有所顿悟。

罗先海:网络文学虽是偏通俗的爽文,但其实也要学习传统文学的精华。

愤怒的香蕉:现在的问题就是少有网络小说这么做。传统小说一般二三十万字篇幅,整合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但五百万字的网文可能有上百条线索,最后要整合到一个恰到好处的点,然后再“爆破”就有点难。如果我把自己的作品看成一部纯粹的网文,完结后就和读者没有太大关系了。但我是读惯了传统文学的网文作者,一方面我会拿传统文学的标准要求自己,另一方面还要追求网文的爽感。所以我的作品结尾可能不像传统文学那样工整,但其实工作量比传统文学大得多。

罗先海:您曾经说过,从《异域求生日记》到《隐杀》《异化》,再到现在的《赘婿》,每本书的创作都是写作技巧的提升。能不能分享一下技巧提升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愤怒的香蕉:重新开始写网文时,我喜欢炫技,会刻意模仿村上春树那种文艺类日记的写法。到《隐杀》时,我逐渐意识到写作的原则是“文字是思维的不完美载体”,文字是用来承载并传递思维的,它是一种工具。之后我就把小说里所有的炫技成分都删掉,尽量不用四字成语,语言就慢慢变得朴实了。我会学习电影里起承转合的结构,比如《阿凡达》中主角愤怒地想要反抗地球人时,读者会产生共鸣。《隐杀》里“八月火”这个结构勉强算成功,前七集的美好生活到第八集全部被砸碎,很多读者都跟着哭。虽然做好了这个大结构,但每一集的小结构却没有做好。我很向往这种结构,所以在写《异化》时就专注做这种小结构。在写《赘婿》时,每一集的结构我都尽量做好,到“刺杀皇帝”的时候又形成一个大结构,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前半段和后半段合成一个顺畅的结构。

罗先海:文字表达并非越简洁越佳,也不是越繁复越好,而是需要掌握度和平衡。

愤怒的香蕉:浅层的“YY”可以利用一些方式让人爽,每个网文作者都有掌握爽点的写作功力。比如某个作者只让读者在作品中感觉到爽点,而我作品的爽点可能藏得更深,但希望能让读者读到爽点时激动得跳起来。我之前用增加侧面描写的办法深入挖掘某个爽点,描写场景时会不厌其烦地从侧面刺激读者内心,最大程度地调动爽点。察觉到爽点后,会进一步思考如何将其全都挖掘出来,还会继续思考若减掉一些字数能否达到同样效果?这样一轮一轮地改,砍掉、拿起来,再砍掉、再拿起来,最终慢慢抵达平衡点。

我认为自己创作的文本都是实验性文字,超五百万字的大结构,没有实验是做不到起承转合的。网文能否在保持通俗的情况下输出一点传统文学的内核,做到雅俗共赏?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雅俗共赏是值得追求的艺术境界

罗先海:您的实验和设想做成之后,将会是沟通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一个范例。当下网络文学已是受众面最广的文学样态,网文作家作为最为活跃的文化群体之一,理应担负起服务当代读者精神文化需求之职责,雅俗共赏是值得追求的艺术境界。

愤怒的香蕉:是的。作品要成为经典不仅需要雅的元素,还要有俗的因子,要把雅和俗以中性态度和标准进行客观审视。以往研究通俗文学,首先是研究其文学内涵,但我认为通俗文学的首要问题一定是怎么写得好看。很多理论批评对作家创作没有太强的指导意义,我认为从创作实践出发再来提升理论,实践意义可能会更强。如果《赘婿》写完之后有人能给出客观评价,能看到这个实验中的写作路径,那么其他作者也可以从中吸收一点网文经验。传统文学的主题都不错,但是怎么把过程写好,怎么把读者抓住很重要,这是问题。过程是手段,主题是目的,这样融合起来就达成了雅俗共赏。

罗先海:文学创作要做好雅和俗的平衡,只有做到雅俗兼收、融合并蓄,才能在雅中体味到俗的烟火气,在俗中体味到雅的情趣,相得益彰、相映成趣,而不能为了追求雅致而主动拒斥俗气。您如何看待当下网文的发展前景?

愤怒的香蕉:我认为网文的成熟需要专注于发展长板,即使它的短板非常短也无妨。网络文学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短板已经慢慢提上来了。现在几乎每一部能爆火的网文,结构都很完整,几百万字的网文结构也能保证前期的线索到结局依然不被抛弃。我认为五到十年时间内,网文会进入真正和外界接轨的阶段,这两年短视频行业的爆发令人感到意外,网文的发展可能会更快地进入下一个阶段,但具体能不能做到还要看实践。

罗先海:您最希望传递给新生代网络作家哪些经验和启示?

愤怒的香蕉:我见过很多优秀的“文青”作者,网文写到一定阶段获得不少经济收益,然后开始回过头来追求文学性,写出来的书反而不好看了,最后甚至放弃写作,非常可惜。其实他们应该走雅俗共赏的路子,而不是到一定程度后把俗抛弃。“俗”的规律需要创作者重视,重视规律才能掌握规律。我建议新的网文作家创作时能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贩卖一下“文青”的仪式感,可能会得到更多读者的喜欢。我觉得良性的网文生态,首先要有大量的人追逐市场,也要允许一些“文青”作者存在,关键是让这些作者知道可以做到雅俗共赏,不能回头去干“去俗写雅”的事情,否则最后可能连饭都吃不上。

罗先海:创作上如何做到雅俗共赏,确实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话题。

愤怒的香蕉:这个时代的网文作者有点像当年写宋词的那批人,他们在勾栏瓦舍间写词的时候也没想过名留千古,但作品还是流传下来了。这些作品既有雅的传播,也有俗的影响。因为人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所以我们得掌握人们在每个阶段会喜欢什么?能接受什么?然后才有可能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我认为这是当下网文创作应该思考和积极践行的事。

[作者系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本文为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湖南网络文学口述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21ZDB00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