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打造“城市文学、工矿文艺”高地
第三届“宁夏城市文学周”暨“宁夏城市文学活动”赠书活动。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城市是文学的富矿,城市转型离不开文化浸润,石嘴山市打造“城市文学、工矿文艺”高地,书写城市华章,传承文学基因,讲好石嘴山故事,挖掘和拓展具有石嘴山地标和地域特点的文化,将石嘴山文化打造成一张“烫金”名片,用高水平高质量文化强市建设的生动实践,为推进产业转型示范市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石嘴山篇章助力赋能。
文化名片
城市生活 文学承载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一座城市走向诗和远方的底气。
石嘴山市大武口洗煤厂工业遗址公园广场中央的矿工头像雕像、时光廊道、石炭井宁夏工业纪念馆等时代留痕,无不诠释着石嘴山这座城市“形神合一”的独特气质,记录她、讲述她、升华她,是形成城市文学创作所依托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支撑这座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原动力。继2023年成功举办首届宁夏城市文学论坛之后,石嘴山市于今年6月再次承办了关于城市文学的盛会。曾经以工业闻名于世的石嘴山,响亮提出“城市文学”概念,主动扛起“宁夏城市文学”大旗,成为国内文学界热切关注的现象。
石嘴山市城镇化率高,城市特色鲜明,人文底蕴深厚,贺兰山的雄壮与粗犷、黄河的浩荡与奔放,是石嘴山市独有的气质,移民文化、工业文化、黄河文化、军旅文化等城市元素和工矿符号是石嘴山文化的注解,传承发展并挖掘地域特质,定位“城市文学、工矿文艺”,打造宁夏城市文学新高地,是石嘴山文化事业兴盛繁荣发展的潜力所在,也是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石嘴山的时代命题。
近年来,石嘴山市作家群紧紧围绕本地丰富的工矿文化、移民文化、黄河文化、生态文化等文学资源进行创作,创作出了一批小说、散文、诗歌佳作,在《人民日报》《清明》《芳草》《朔方》《天津文学》《星火》《青海湖》等省、市级以上报刊发表,部分被转载或获奖。经过培养、擢拔、引领和传帮带,该市逐渐形成了一支年轻的创作队伍,创作的小说、散文、评论在《中国校园文学》《朔方》《延河》等刊物上纷纷亮相。
2023年5月,首届宁夏城市文学论坛在石嘴山市举行期间,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钟发权、石舒清,以及徐峙、郎伟、金瓯等区内外文学名家齐聚石嘴山市,与广大文学爱好者共话“城市文学、工矿文艺”。其间,宁夏城市文学学会成立。2024年6月,第三届“宁夏城市文学周”暨“宁夏城市文学活动”在石嘴山市举办,刘庆邦、黄亚洲、陈仓等一众文学大咖再次论道“城市文学、工矿文艺”。其间,公布“石嘴山·宁夏城市文学奖”评选办法。这一切,都为石嘴山市进一步擦亮“城市文学”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化探析
“城市文学”让城市变得更美好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弯转流来宁夏川,弯弯的手臂八百里长,牵着沙坡头中卫流往石嘴山。”声音稚嫩的儿童演诵,营造出“黄河岸边是我家”的意境,引发了观众深深的情感共鸣。近日,“把我的爱读给您听 礼赞新时代 爱上一座城”石嘴山市2024年大型诗文朗诵活动成果展演,在石嘴山市文化馆精彩上演。这场充满激情与诗意的盛会,吸引了众多诗歌爱好者和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感受诗歌的魅力。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石嘴山市呈现出新气象,开创了文化繁荣发展新局面。石嘴山市从顶层设计到各县(区)各部门积极推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活力奔涌。近年来,古越、吴全礼、苏子、杨军民等本土作家在城市文学方面显现出很强的实力。散文方面,薛青峰、许乐江、万吉晨及岳昌鸿、王淑萍、赵玉林等作家都有书写城市的佳作问世,其中,薛青峰的作品荣获宁夏文学艺术评奖一等奖,王淑萍的散文获《朔方》文学奖。诗歌方面,涌现出马中骥、白闻钟、万里鹏、马钰、邱新荣、阿康等一批诗人,活跃在宁夏乃至全国诗坛。其中,梦南飞的作品获中外散文诗学会举办的散文诗国际大赛金奖,王跃英获2022中国诗歌春晚“全国十佳散文诗人”。石嘴山市的散文诗创作不仅在宁夏一枝独秀,而且发展成为令全国为之瞩目的散文诗创作重镇。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石嘴山市有相当漫长的工矿业发展史,当年曾经聚集了五湖四海的热血青年,积累和沉淀了几代人的命运故事和内心波澜,而今又面临社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潮流,这一切都为打造城市文学和工矿文艺提供了丰富源泉。对于石嘴山作家而言,焕发卓越才情,立足于石嘴山市的独特历史与文化,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艺术作品,是必须认真完成的光荣任务。”宁夏大学教授郎伟说。
正值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一周年之际,站在新的起点,石嘴山市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改革创新,凝心聚力加快建设文化强市,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不断为石嘴山市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和活力。以文化人、以文兴城、以文兴业,石嘴山市积极探索“城市文学”让城市变得更美好的务实举措。聚焦城市特点,聚焦现代城市文化塑造,着力挖掘弘扬“三种文化”(红色文化、黄河文化、工业文化)、培育打造“四个城市标识”(“五湖四海 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标识、“城市生活 文学承载”的城市文学标识、“文旅融合 体育赋能”的城市活力标识、“人人皆风景、处处树新风”的城市文明标识)。近年来,出版了《石嘴山故事》《爱上一座城——我和石嘴山的故事》《石嘴山市城市文学丛书》《传承里的石嘴山》《新时代遇见石嘴山》《走进石嘴山》等书籍及拍摄了城市宣传片《你好石嘴山》,致力于把石嘴山市打造成宁夏城市文学的高地。
石嘴山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石嘴山市设立首个宁夏城市文学创作基地、采风基地,成立首个宁夏城市文学学会,设立首个宁夏“城市文学奖”,全市城市文学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在的石嘴山市,正发挥文化资源、创新基因、工业基础等方面优势,向新写意,“城市文学”也将以更多渠道和介质链接到一个城市的未来,彰显文学的社会性功能与肉眼可见的“经济效应”。下一步,石嘴山市将挖掘和拓展具有石嘴山市地标和地域特点的文化,将石嘴山市的文化定制成一张带着春天般热度的名片,改进创新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通过讲好“石嘴山故事”,全面展现“石嘴山担当”、主动塑造“石嘴山形象”、广泛汇聚“石嘴山力量”,用高水平高质量文化强市建设的生动实践,为推进产业转型示范市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石嘴山篇章助力赋能。
为聚力打造好“城市记忆 文学承载”的城市形象标识,石嘴山市出台文艺激励措施,激励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积极开展精品创作,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家,创作出了一批叫得响的精品力作。用文化润心、文学助力、扶志扶智,“城市文学”不仅涵养了全市文化文艺事业的发展,更为展现石嘴山奋力建设产业转型示范市的昂扬姿态提供了独特视角,收获了一个文学助力城市发展的全新思路。该市大力推进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接续举办城市文学论坛(文学周)系列活动,办好“石嘴山·宁夏城市文学奖”,持续提升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影响力,让城市文学的火种在石嘴山大地薪火相传。
文化点评
塑造“城市文学”品牌 丰富宁夏文学格局
石嘴山市独特的地理特点,孕育了多元文化,城市文学、工矿文艺也由此衍生。“城市文学”是体现石嘴山市厚重的城市文化底蕴和城市秉性的文化品牌。众所周知,石嘴山市“因煤而兴,依煤而建”,新中国成立初期,石嘴山市就被列为全国十大煤炭工业基地和“三线建设”的重要布局点,一批批建设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云集塞上煤城,筚路蓝缕,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屹立于贺兰山下。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辽宁省政协文史学习委副主任滕贞甫用几个关键词描述城市文学的价值,第一个是“血肉”,因为历史往往以骨骼的形式存在,而血肉正好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可以给历史的骨骼框架填充血肉,让历史变得丰满。第二个是“传播”,城市变迁太快,而城市文学能把这种变迁传播。第三个是“问题”,发现城市变迁当中的一些问题,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能够发现问题并展示出来,这也是一个城市文学者很重要的价值。建议石嘴山市的作家发现一些别的地方所没有的独具特色的东西,比如参加“三线建设”的那些人在这个地方的成长与发展,煤矿工业的故事等,写出自己的特色。
宁夏文联主席、宁夏作家协会主席郭文斌介绍,石嘴山市提出城市文学和工矿文艺,这个文学的方法论是非常有力量的,使石嘴山文学和西海固文学成为一个并行的概念。石嘴山市是宁夏的工业老区,对宁夏而言,可以说有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有一代支宁人的青春和梦想。如果写好,应该可以写出像《青春万岁》这样的巨著。石嘴山市能够在宁夏文联和作家协会、中国作协的支持下,以文学周的形式举办这样的主题活动,一定会催生出优秀的城市文学精品力作。希望通过这种推动,能够出现有精神高度的城市文学。
文化自信
文学与城市互鉴互偎
如果给石嘴山这座城市贴上一个标签,那一定是“工矿”和“城市”这四个字。
1982年,张正民随父亲从河北老家搬到石嘴山市,他的父亲是石嘴山矿务局第二煤矿的一名普通煤矿工人。“文学创作是城市的指纹,打开城市历史的最好方法莫过于书写这块曾经沸腾土地上的故事,触摸与之相关的脉络。一条河承载了一座城的历史、孕育了一座城的文明、催生了一座城的发展。”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张正民介绍,城市塑造了作家,作家又提炼了城市。“城市文学、工矿文艺”这个石嘴山市特有的文化气质和地方标识,大大提高了“石嘴山文学”在全国文学版图中的辨识度,这既是石嘴山城市品格塑造的需要,也是读者的心灵需要。
“铸造城市文学品牌、电影拍摄重镇、中国散文诗创作重镇,我们充分发挥已形成的‘城市文学’品牌作用,使之品牌化、产业化,实现石嘴山文学走向宁夏文学第一方阵,在全国文学领域有一席之地。”石嘴山市文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着重做好“城市文学”基础工作,协助做好“石嘴山·宁夏城市文学奖”评选工作,依托《贺兰山》文学杂志,凸显“城市文学、工矿文艺”主题,积极筹办“宁夏城市文学馆”。在“中国散文诗创作基地”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扶持力度,与国内名刊名报联合开展征文、采风活动,继续培育本土作家。以充分彰显散文诗这一文学品牌为龙头,拓展“贺兰山诗歌”整理和“河套文化”研究,积极融入黄河文化建设之中,讲好“黄河故事”这篇大文章中属于石嘴山的文学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