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作家网书单  在明亮的日子,偶遇阿涅斯的海滩 ——2024第三季度艺术类图书盘点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杜 佳 整理  2024年10月15日07:43

艺术史上第一次描绘微笑的作品是如何出现的?第一幅女权主义作品是什么契机下诞生的?第一幅反战作品呢?第一幅亲吻主题的作品表现了什么场景?第一幅镜像和第一幅自画像呢……艺术家经由创作中数不清的“第一次”,以及这些作品后续的传播和影响,实现关键性的突破,正是这些“定义性时刻”,标识和串联了可追溯的艺术史。艺术的历史绝不仅仅关于它本身,其中往往蕴藏不曾宣之于口的时代印记。譬如我们读《看见女性艺术家》——深入那些作品传达的观点和态度、尝试与创见,同时也更接近数世纪以来,女性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探索与抗争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探知定义,恰恰意味着打破定义的可能。

假如勘破艺术的这一层辩证关系,我们或许也就对瓦尔达何以作为边缘的艺术家型导演引领了“新浪潮”了然于心——“在不可能的地方发现美”,是阿涅斯·瓦尔达海滩的一生风景,也是赋予艺术灵魂的终极风景。

——栏目主持人:杜 佳

《米芾:风格与中国北宋的书法艺术》

作者:[美]石慢 张荣芳 译 祝帅 校译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5月

米芾是11世纪一位成就斐然的书法家,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著名人物之一,对探讨书法的功能与风格这一理论议题作出了卓越贡献。本书作者在艺术家跌宕起伏的人生框架内探索其书法艺术,并深入考察了北宋文化以及米芾对文人艺术理论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作者以米芾同他生前身后书法艺术史的关系来诠释了“书法”这种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

《看见女性艺术家》

作者:[英]苏茜·霍奇 赵姝玮 译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新东方大愚文化

出版时间:2024年5月

这是一本关于女性艺术家的入门级百科读物。全书分为“运动”“作品”“突破”“主题”四部分,132个主题。它用28场艺术运动,探索女性在其中的作用与贡献;用60幅经典作品,展现女性艺术家数世纪来的尝试与摸索;用24个关键性突破,追溯艺术史上与女性相关的定义性时刻;用20个创作主题,传递女性特定的观点和态度。 英文书名《The Short Story of Women Artists》,英文书名透露了作者通过本书想记录和表达的是女性探索与抗争的历史,它也是不屈服于时代、打破成见的历史。

《浮光掠影:厄普代克艺术随笔集》

作者:[美]约翰·厄普代克 李和庆 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5月

本书共收录美国文学大师约翰·厄普代克的23篇艺术随笔,品评对象从印象派的莫奈到萨金特,从现代派的安德鲁·韦思到德加,甚至还驻足品评一番早已被世人遗忘的《纽约客》杰出漫画家拉尔夫·巴顿、法国雕塑家让·伊普斯特吉等人的作品。厄普代克睿智幽默、深刻独到的评论,配以190余幅精美图片,展示了其在探讨传统和现代艺术方面,将散文、视觉艺术作品与艺术评论融为一体的兼收并蓄,具有启发性。本书还收录多幅厄普代克创作的线描画,向世人展示了这位文学大师不为人知的杰出艺术天赋。

《张艺谋访谈录》

作者:张英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品方:浦睿文化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我非常知道辩证关系,必须在妥协中求生存,必须在妥协中有某种坚持。因为你面对的,永远是无数的困难,必须先妥协。但这种妥协也是广义的。”张艺谋,一个备受争议的导演,一个标志性的电影人。不管是在拍文艺片、频繁拿到海外电影大奖的时期,还是拍商业大片、冲击世界电影市场的阶段,又或是执导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的时刻,张艺谋总会引发讨论甚或争议。

本书由“张艺谋小传”“张艺谋电影访谈录”“张艺谋奥运访谈录”三部分构成,横跨四十年,涉及张艺谋职业生涯的方方面面,对张艺谋不同时期引发的不同争议进行回顾和梳理,旨在从当事人视角,破解持续多年的“张艺谋现象”。

《第一次:30件开创性作品的艺术史》

作者:[英]尼克·特伦德 孙晓雪 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品方:方寸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艺术史上第一次描绘微笑的作品是如何出现的?第一幅女权主义作品是什么?第一幅反战作品呢?第一幅亲吻主题的作品表现了什么场景?第一幅镜像和第一幅自画像呢?……艺术史学者尼克·特伦德通过30件开创性作品和它们的关联作品展开讲述,揭示出艺术家是如何创作出这些“第一次”的,以及这些作品后续的传播和影响,带领读者开启一种走进艺术史和理解艺术家及艺术作品的新方式。

《阿涅斯的海滩:瓦尔达访谈录》

作者:[美]T.杰斐逊·克兰 编 曲晓蕊 译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品方:也人

出版时间:2024年7月

阿涅斯·瓦尔达,是著名的“新浪潮祖母”,也是西方电影史和女性电影史中不可或缺的“电影之魂”。她的创作生涯超过60年,90岁高龄之际仍在进行新的尝试,影响了无数影迷和后来者。她以丰富自由的形式,自然却深邃地表达诠释着电影艺术的真谛。

本书是瓦尔达访谈文章的合集,收录了1962—2008年间她接受的21次采访,涵盖其电影生涯的完整轨迹和诸部作品,涉及她与“新浪潮”、好莱坞、女权运动、不同社会人群、爱人及家庭间的关系。在瓦尔达跨越半生的讲述中,我们得以了解画面背后的故事、影像传达的深意,她对电影的热情从何而来,为何总能从日常中捕捉生活的奥秘,并“在不可能的地方发现美”,而作为边缘的艺术家型导演,瓦尔达又经历了哪些困难和苦涩,她从创作和人生中获得了何种满足等。打开这一篇篇访谈,就能发现属于瓦尔达的广阔海滩。

《哗众取宠》

作者:[英]格雷森·佩里 祝羽捷 译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品方:浦睿文化

出版时间:2024年7月

本书是写给普通大众的当代艺术解惑指南,作者是英国广受欢迎的当代艺术家、伦敦艺术大学校长格雷森·佩里。他曾受邀在BBC第四频道《里斯讲座》中讲解如何让艺术品走入市场,节目口碑颇丰。

作为身处当代艺术界多年的业界权威,格雷森·佩里却希望告诉大众要打破权威,希望让专业知识有限的普通人也能真正地欣赏艺术,过一种艺术的生活。本书语言简练、笔调幽默,从什么是艺术、如何判断一件物品是否属于艺术,写到艺术与金钱的关系、艺术品在市场中的流通方式,再到如何客观看待艺术家、评论家、媒体对艺术的态度,还对艺术爱好者、艺术从业者提出了“如何在艺术世界中找到自我”的建议。既介绍了扎实的背景知识,也提供了“普通人怎样进入艺术世界”的宝贵经验。

《明亮,明亮的日子:塔可夫斯基剧本集》

作者:[苏]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王虹元、糜绪洋 译

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

出品方:纸上造物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与伯格曼、费里尼被称为电影界的“圣三位一体”。本书收录了塔可夫斯基一生中所有电影作品的剧本,是这位电影诗人唯一的虚构文学创作首次翻译引进。作者以其电影为谜面,以其剧本为谜底,雕刻时光,构建了自己的光影诗学。看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总是会感到震撼,而这些震撼之源就在他的剧本里。事实上,这些剧本从来不是指示性的,并非电影拍摄的指示说明,它们是完全独立的文学创作,自其创作伊始,便以散文或小说的面目自立。相较电影,剧本对故事呈现的完满度、清晰度更高,电影里一些模糊的或点到为止的部分在剧本里更加昭然。与电影华彩处对应的文字亦呈现俯拾即是的诗意,它们早已暗含在剧本的文字基因里。通过阅读剧本,读者和影迷可以更清晰地感受到塔可夫斯基作品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元素,以及俄罗斯文学场域的映射。

《费里尼的电影》

作者:[美]彼得·邦达内拉 杨柳、贾婧 译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启真馆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费德里科·费里尼,电影史上影响力最大的导演之一,被广泛认为是一位令人捉摸不透的故事讲述者和充满想象力的造梦大师——在他的电影里,“一切都有可能发生”。而在这本艺术传记中,作者以一种理性而满怀激情的方式试图带领我们进入费里尼充满奇遇和幻象的电影世界。邦达内拉的论述涵盖了费里尼的整个职业生涯,将他的导演成就与他在法西斯时代的漫画家和笑料作者的工作,以及他为新现实主义电影担任编剧的经历联系在一起。同时,邦达内拉以敏锐的洞察力,探讨了许多容易被忽视的与费里尼的电影相关的主题,如文学、政治与女性主义。尽管面临的任务是阐释一位专注于构建神秘梦境与混沌现实的艺术家,但正如费里尼本人所说,邦达内拉“成功地重现了电影艺术表现力的各个方面”。

《我见:马克·吕布纪实经典》

作者:[法]马克·吕布 孟蕊 译

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

出品方:后浪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本书全面梳理了马克·吕布的经典作品,既是一本摄影集,更是马克·吕布作为摄影艺术家和全球观察者的心灵写照。法国著名诗人安德烈·维尔泰在《马克眼中的世界》中描绘了一个漫游、嬉戏、流浪的视角,马克的摄影正是以这样的视角,对世界种种细节进行的敏锐观察和温情表达——日常生活、见微知著、直觉而富于诗意。很多经典的瞬间已经成为20世纪的时代缩影:舞者般的巴黎埃菲尔铁塔油漆工、手捧鲜花对抗刺刀的女孩、被窗口分隔的北京琉璃厂街道……马克·吕布通过他的镜头,捕捉了世界各地的多样面貌。他的作品如同长长的回声,在跨越大陆、城市和人群的过程中相互呼应,展现了一个始终强烈、不断更新的世界。

全书编排也十分巧妙,打破时间地点的束缚,不着一字,完全以视觉为线索承起,让读者去感受艺术家最本真的影像力量。

《划清界限?如何对待失德艺术家的作品》

作者:[美]埃里克·豪陶洛·马瑟斯 郭硕博 译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近年来,关于流行艺术家的不当言论和行为,甚至某些犯罪行为的揭露比比皆是。加上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公众对曾经喜爱的艺术家隐藏的生活开始保持警惕和批判的目光。艺术家的道德生活会影响其作品的审美价值吗?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失德艺术家?以及,还能欣赏他们的作品吗?在本书中,作者运用哲学工具,为这一困扰我们的伦理问题提供了敏锐的洞察。作者认为,艺术家的道德生活不仅会影响公众对其作品意义的解读,而且还会影响其作品的审美价值。艺术作品提供了强大的情感资源,使我们能够在艺术世界中探索道德的复杂性,进而与不道德行为做斗争。因此,我们不应该回避那些失德艺术家的作品,而应该更加深思熟虑地参与其中,并且作出判断。

《偶遇:在漫游中感知艺术》

作者:[美]巫鸿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品方:理想国

出版时间:2024年9月

本书从构图、视觉焦点、造型、用笔、着色、肢体动作、视线网络、衣饰等艺术表现中基础而关键的因素出发,以12组共数百件古今艺术作品为例,详尽阐释、示范视觉分析的含义和运作,说明“漫游、偶遇、感知”是一种思考和谈论艺术的方式,是一种在不同艺术传统之间发现交汇的场合和机遇的有效方法。阅读本书并不要求艺术史专业知识——任何对图像有兴趣,愿意使用眼睛的人都是它期待的读者。而对专攻艺术史和其他人文学科的学者和学生来说,本书还有另一层含义,即在方法论层次上思考通向“全球艺术史”的路径。

《博物馆简史》

作者:李翔、一森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广雅

出版时间:2024年9月

本书全面呈现了18—21世纪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完整还原博物馆的前世今生。全书以时间为轴,真实记录了博物馆从文艺复兴时期乌托邦式的“知识神殿”、战争期间的“精神庇护所”,到纯粹的“白立方”艺术空间,再到今天城市复兴中的“地标”“名片”这一过程中的蜕变,展现了博物馆在人类文明史上扮演的角色,探讨了博物馆形态、功能的演化;并针对博物馆当下面临的困境,试图从历史的时空中找到原因和线索。

《水墨东坡》

作者:荣宏君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苏东坡被推为“宋四家”之首,其诗文书画出类拔萃。那么,东坡书画究竟还有多少存世?它们的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是什么?数百年间又历经了怎样的风雨和洗礼?作者从艺术的角度,以苏东坡的珍贵书画作品——《黄州寒食帖》《梅花诗帖》《治平帖》《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潇湘竹石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枯木怪石图》《颍州祷雨帖》等为线索,通过挖掘作品的创作背景、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讲述了这些作品背后的流传故事和东坡跌宕、不凡的生命际遇,立体再现东坡的水墨人生与超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