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喜马拉雅上边还是喜马拉雅—— 陈人杰长诗《喜马拉雅》创作交流分享会举办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教鹤然  2024年10月15日08:18

2024年10月13日,由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人民文学杂志社、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外文出版社、西藏自治区文联主办,中国文艺评论(西藏大学)基地、西藏大学文学院、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西藏作家协会、西藏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喜马拉雅上边还是喜马拉雅——陈人杰长诗《喜马拉雅》创作交流分享会”在拉萨开幕。

全国政协常委、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西藏自治区文联主席扎西达娃出席开幕式,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机关党委书记陆彩荣,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西藏日报社党委书记廖恳,西藏自治区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段胜前,西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金永兵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西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喜马拉雅》作者陈人杰出席开幕式并发言。胡弦、霍俊明、龚学敏、蒋登科、张德强、敬文东、孙晓娅、梁晓明、王士强、林莉、杨方、金铃子、杨碧薇、教鹤然、江离、李满强、王冬冬、胡国洪、王保杰、蓝国华、郑安阳、桑木旦、李庆华、普布昌居、颜亮、胡沛萍、魏春春、敖超、罗次、刘雅楠等知名诗人、诗歌评论家、出版人、文学工作者百余人出席开幕式。会议开幕式由西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次仁罗布主持。

陆彩荣指出,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第一时间对西藏国际传播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中心加大力度,传播好西藏,让世界更好地了解西藏,让西藏更好地走向世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西藏篇章提供了良好环境。长诗《喜马拉雅》是一部具有时代意义的重要文学作品、是一部具有社会价值的重要文化作品、是一部具有国际传播价值的重要感知作品。作品浓墨重彩地展现新西藏艰苦卓绝的解放史、建设史、奋斗史,以诗性的语言揭示了推动西藏发生历史性变化背后的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是对西藏这片古老、神秘土地及其伟大人民深情的颂歌。全诗以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为背景,自觉地将地理景观与历史时空一起呈现,构建起一幅跨越时空、纵横古今的壮丽画卷。长诗通过文学的笔法、诗歌的语言,通过诗人的视角,再现了西藏的历史变迁,尤其是展现了西藏各族人民在新社会、新时代团结奋斗、勇开新局的壮观景象,向国际社会呈现了一个鲜活、和谐、文明、进步的新西藏。

陆彩荣表示,外文出版社第一时间接受了出版长诗《喜马拉雅》外文版的重要任务。中国外文局将全力以赴、认真及时地做好翻译出版工作,并在出版以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国际书展等重要机会,加大此书的国际传播,让尽可能多的国际读者看到此书,读到此诗,发挥效能。

施战军表示,陈人杰用心用情用力创作的900余行长诗《喜马拉雅》发表于2024年第5期《人民文学》,并将以中英双语在外文出版社隆重推出,长诗得到了诗歌界的广泛认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全诗对青藏川藏公路建成通车、西藏民主改革历程和中央对口援藏事业的书写,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和文化内涵,大美西藏和中华传统文化相融通,历史之变与现实之美相映照,载道与言志相统一,诗歌的艺术性和主题性高度契合。以人民立场和史诗品格为追求,礼敬英雄、赞颂家国,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为团结奋斗在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各族人民奉献了一部述往知来、聚力鼓劲、启智润心的大诗长歌。长诗《喜马拉雅》的面世和创作交流分享会的举办,对这部有多重意义价值的好作品的认真分析精当阐释,必将在西藏创作史、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留下应有的印痕,必将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丰富拓展新时代文学的事业提供有益的启示。敬畏高天扎根厚土,将深情灌注于自己的生命血脉,不断汲取本民族和其他民族文化的营养,一定能够创造出来自个人又超越个人的杰出诗篇,以此承担起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的文学使命,绽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灿烂光华。

廖恳表示,长诗《喜马拉雅》是新西藏涌现出的优秀的诗歌作品。全诗以其对青藏川藏公路建成通车、西藏民主改革历程和中央对口援藏事业的书写,在主题上、思想上、时代上赋予了作品鲜明的政治内涵;同时,将大美西藏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美,用诗的语言予以了充分展示,实现了诗歌的艺术性和政治性高度融合,既有壮美的景象,更有深刻的思想,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意义与丰富的情感内涵,也是给两路通车70周年、民主改革65周年、援藏30周年的献礼之作。《喜马拉雅》宛如一部生动的史诗,是西藏地区文艺创作的一颗璀璨明珠,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西藏的山川河流、民俗风情,每一个篇章都流淌着西藏本土文化的血液,成为西藏地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力见证,为本土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西藏的文艺创作者们树立了新的标杆。它是西藏文化艺术土壤里盛开的一朵绚丽花朵,滋养着西藏人民的精神世界,也为西藏的文学艺术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喜马拉雅》洋洋洒洒达万言,主题鲜明、导向正确、结构严谨、视野宏大、笔感细腻、寓意深刻,是一部描写中国共产党经营西藏、建设西藏、发展西藏的历史颂歌,将西藏与全国紧密相连,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加深了全国人民对西藏的认知与理解,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向心力。

段胜前表示,陈人杰同志带着他对西藏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以艺术家的深厚情怀、诗人的使命担当,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怀,写出了《喜马拉雅》这样优秀的作品。陈人杰同志放弃了江南优渥的生活条件,毅然决然的选择留在西藏,把这片土地的馈赠化作营养,丰盈着自身的灵魂和信仰,把对雪域高原的爱和西藏的山山水水写进了他最美的诗篇里。其九百多行长诗《喜马拉雅》就如同一座丰碑,镌刻和铭记着岁月长河里的恢弘史诗,拓展和延伸着喜马拉雅的精神高度,以大历史的恢弘视野纵横古今,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展现西藏历史之厚重,自然之美丽、人文之光彩,又仿佛一卷西藏近代百科全书,气势磅礴中夹带着涓涓细流,雄浑悲壮中夹带着儿女情长,以诗意的语言形象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经略西藏的光辉历程,让我们在荡气回肠中感受那段尘封的往事和记忆。举办陈人杰长诗《喜马拉雅》创作交流分享会是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文化强区战略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此次活动必将对引领西藏文学潮流、助推西藏文艺从“高原”向“高峰”迈进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希望通过此次分享交流活动,能够进一步激发各位艺术家的创作热情,把对祖国的爱、人民的爱同这片高地紧紧相连,紧跟时代步伐,倾听人民心声,倾听西藏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相向而行,创作出更多像《喜马拉雅》一样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金永兵表示,陈人杰常年深耕文坛,更有援藏十余载对西藏的特殊情感积淀其中,其作品《山海间》更是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更是体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一位诗人在重建内心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使命担当。陈人杰从广阔的大自然中汲取营养,把西藏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化在了诗里,把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苦与乐、人和事的点点滴滴都写进了诗里。他的文学作品中充满着高原的博大与宽广、个人的渺小与普通、生活的困顿与乐趣、工作的艰辛与成就、内心的精神苦闷与情感升华,无不让我们沉浸其中,感受到生命的厚重。诗歌宛如一股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喧嚣中找回安宁,在浮躁中回归本真。诗歌中蕴含的激情、惊喜、雀跃更会带给我们宁静、安然与平和,如梦诗歌,如是好梦。传统的力量和诗歌的魅力将会赓续它的精神之源,经久不衰,永远散发迷人的芳香。如此,充满朝气的中国当代文化终会溯洄它千年的价值所在,并同它的现代性相姌和绽放出更加夺目的花朵。

陈人杰在谈及长诗《喜马拉雅》的创作过程表示,长诗《喜马拉雅》的问世,首先要感谢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廖恳先生,他既非诗人,也非诗评家,但他给予了陈人杰莫大的鼓励和信心,也激发了陈人杰创作的无限潜力。从拒绝写作,到今天的论坛,10个月过去了,陈人杰一直处于恍惚状态,写也恍惚,完成也恍惚,甚至怀疑这首长诗不是他写的,“这是不可能完成的完成,仿佛我的一生在等待这样的一首诗,或者来到西藏,就是希望这样的一首诗在等待我,淘完所有的腹笥,像生了一场大病似的,以至于有好长时间不敢写作。”人生如登山,写诗如攀峰,他是怎样攀上去的,以及登顶之后何去何从,这是置身胜境后的新的茫然,从来不曾体验的高处体验。回望走过的诗路,从海洋出发,来到山的尽头,发现视平线远了,而诗歌的星辰离他越来越近,宇宙的辉煌与他的逆行的天路,经历的苦难同频共振,并让他在收获雪山、神鹰的梦里,以诗歌赤子的虔诚领受生命和诗歌悲壮的使命感。《喜马拉雅》的出炉,是天时地利人和,是新时代新征程的使然,是西藏的馈赠,是众水般心灵澄澈的力量汇聚起的浩荡的赞歌。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长诗《喜马拉雅》以其对世界上最雄浑山脉的吟诵,构建了自然、历史、人文、精神的诗歌喜马拉雅,为新时代文学创作敞开了广阔的空间。诗人积极汲取了中国古典诗歌、百年中国新诗的抒情传统,与西藏民间口传文学如《格萨尔王传》等艺术养分,在世界屋脊的舞台上,将大高原背景下的宇宙意识、苍生情怀、历史担当,以诗歌赤子的虔诚领受生命和诗歌悲壮的使命感,完成了与时代发展同声共振的复合性文本,是接通中国文学史之作。

新时代新征程,精彩的故事不断上演,多样的话语交织互动,文化的元素碰撞融合,无数的人们、无穷的远方、无尽的未来期待着作家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创作更多精品力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文学力量。

本次活动旨在充分发挥中国文艺评论(西藏大学)基地和西藏文艺评论家协会的资源优势和组织优势,通过研讨和总结陈人杰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发掘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和美学特色,加强西藏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动西藏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事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分享会共邀请区内专家、诗人及中国文艺评论(西藏大学)基地、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西藏作家协会、西藏文艺评论家协会以及西藏大学文学院师生百余人参加,活动将持续到本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