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李恒昌《大河赤子》:黄河在血脉中汹涌奔流
来源:中国艺术报 | 张玉华  2024年10月31日09:19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曾言:“一个确定了目标,并朝着目标坚定前行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作家李恒昌近年来在继《大地上的血粮——莫言创作评传》等“大地系列”作品问世后,又一鼓作气创作完成了《大河安澜》《大河涅槃》《大河赤子》,合称为“大河三部曲”,让人感到他的文思如涌出峡谷的大河,喷珠吐玉,奔流到海。其中,长篇报告文学《大河安澜》入选山东省“走在前、开新局”重大题材文学创作出版项目;长篇报告文学《大河涅槃》入选山东省委宣传部精品工程提升工程重点项目、山东省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而这部长篇小说《大河赤子》则是中宣部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是山东友谊出版社精心打造重点推出的作品。

在笔者看来,《大河赤子》既是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山东版的“黄钟大吕”,又是黄河滩区百年涅槃的“汗青记忆”,正如这本书的红色扉页所写:“献给母亲和母亲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为这一流域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诗人以黄河之水为墨写出大块文章提供了良好契机。《大河赤子》正是这样一部现实主义的黄河题材小说,讲述了一个典型的黄河岸边的“中国故事”,用文学的方式记录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锁定黄河入海口”的史诗。黄河赤子张五魁,带领一班人在渤海莱州湾发现M2无潮点,巧用海动力输沙入海,成功“锁定”黄河入海口,创造了大河治理的“中国经验”,确保了顺利建立新型海滨城市渤海市和利华油田的安全健康发展,以及与家人一起保护村中“百年大槐树”,推进家乡“黄河滩区”槐树庄整体迁建和共同致富。著名作家赵德发认为,该作品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艺术地讲述了黄河岸边的“中国故事”,为大河治理的英雄人物“树碑立传”。

这部书既以黄河赤子张五魁领唱“黄河号子”树立了“时代丰碑”,又塑造了黄河滩区百姓的“群体雕塑”。书中人物个性鲜明,如黄河泥般,硬起来钢镢砸下去只留下一个印儿,柔起来遇水即化。该书着重塑造了黄河之子、渤海市市长张五魁的丰满形象,讲述了黄河滩区大槐树下的这个乡村孩子在党的教育下逐渐成长的故事。同时,也将槐树庄张、李两家的恩怨情仇与并肩作战的过程演绎得声情并茂,塑造了一个先进与落后相互感应、相互影响的鲜活群体形象。如村主任张虎林,由“一心想着发家致富”到“帮助全村人共同致富”,由大老粗到主动学习,其不断进步的心路历程被描摹得细致入微。如油田职工李小叶对爱情的“洁癖”以至于容不下一粒沙子,到在家国取舍前的释然,体现了一个农家女涅槃蜕变的自然进程。这些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立体丰满,栩栩如生,既展现出黄河儿女的自身特质,又富有崭新的时代精神,体现了作者既能挥毫泼墨又能精雕细刻的匠心独具。

作品书写既有非凡构建的抑扬顿挫,又有细节刻画的精彩妙笔。该书的叙述方式让人深深感受到有一条大河始终在言语间流淌,是一幅由黄河治理、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滩区搬迁等时代故事绘制的“千里江山图”,也是由治理黄河口、主人公成长、保护百年大槐树、推进黄河滩区迁建等多重线索交织的“清明上河图”。同时,这部书在细节方面也是一大特色。如,那棵作为村名的“大槐树”,就始终出没于文字的活性叙述中,有着“神一样的存在”。如,作者在张五魁的“五魁手”上下足了功夫,那双手寓意着那是一双黄河儿女的手,是劳动人民的手,是充满力量的手,也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手,等等,许多描写让人过目不忘、滋物润心。

全书既在讲一段历史,又在积极弘扬黄河精神。对于一部文学作品而言,蕴含其中的精神是其根魂。李恒昌之所以致力于“新黄河文学”的创作,以新的视角和新的表现方式努力讲好黄河故事,构筑“新黄河文学”创作的一道新景观,其根源在于其“对黄河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李恒昌所在的单位铁道战备舟桥处,坐落在黄河北岸,承担着黄河铁路大桥的保障任务,因战而生,向河而兴,多年来与母亲河结下了不解之缘,视黄河为精神家园和文学故乡。在该书中,作者既强化了一个“守”字,守大槐树,守黄河口,守乡村之根,守家乡之魂,更强化了一个“新”字,创新用海动力锁住黄河口的治理方式,创新“村台”取代“房台”的滩区迁建方式,坚持以现实主义为主、浪漫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多种手法并用,在强调尊重客观现实条件的同时,更注重精神的感染与弘扬,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令人情动不已。拿起这本书,我们为黄河赤子张五魁的形象所感动;放下这本书,我们的眼前何尝不鲜活着李恒昌的黄河情怀呢?

这部书既有唯物主义的现实感,又有赤子情怀的浪漫感。母亲河养育了一代代炎黄子孙,孕育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大河安澜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梦想,更是作者炽热的赤子情怀。书中关于“以障治水的黑土时代”“以疏治水的白银时代”“以洫治水的黄金时代”的论述,就闪烁着唯物主义的光辉,而“顺势而为”“积极作为”的战天斗地的精神,又闪现着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奋斗精神。捧着这本书,我们能够切身感受到“黄河在血脉中汹涌奔流”,那是一位赤子对于母亲的深厚感情。那些高高的房台、那棵高大的槐树与梧桐、那个神秘的无潮点M 2、那声声溃坝漫滩后的黄河号子、那群生生不息战天斗地的河滩人,有机组合为“黄河大合唱”的交响,那是视黄河为精神家园和文学故乡的炽热情怀。现代黄河人在理性与感性的天平上,懂得了舍得之道,明白了取舍之理,在“积极作为”与“有所不为”这一平衡点上,作者把握得很到位。

作品写道,主人公张五魁多次盯着地图上黄河三角洲这片土地发呆,他那双“五魁手”也不止一次地抚摸过地图上的这片土地。每一次抚摸,他都感到手心微微发烫,这片土地在他心中如火一般炽热。是的,作为大河赤子,黄河始终在血脉中流淌,醉里梦里喊她千万回,这种信仰岂止一个“情”字了得?于是,在读了多遍之后,在一个失眠的夜里,再一次从枕头下把“她”请出来,重新开启一场心灵的对话……

复制链接下一篇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