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创作谈 | 黄蓓佳:世界与远方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4年11月03日15:36

书名:极地穿梭

作者:黄蓓佳

出版社: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10

大约在二三十年前,时届中年,为自己开列过一张单子:此生最想完成的五十个心愿。当然是玩笑,写过就揉进了字纸篓。仔细回想,五十个心愿中应该不包含看北极光,那时候想做的事情很多,看极光真不是急迫之事。

光阴荏苒,一晃多年,岁月蹉跎,年逾古稀,童心依然是在的,对世界的好奇和热望也依然是在的。又多了手机里的朋友圈,时不时地,会看到有人发一组北极光的照片或视频,色彩瑰丽,奇幻若梦,勾起我极大的好奇心,设想着站在无边荒野中,笼罩着这个世界的是漫天闪烁的鬼魅光影,身心融进宇宙,灵魂飞入太空,那会是何等的壮美辉煌!就觉得,这辈子真要是能碰上一次,也不枉活过一场。

想过去冰岛挪威,去加拿大,去阿拉斯加,一切一切有大概率看到北极光的地方。咨询旅行社,回复说这事不能保证,天空中的事情不由人掌控,摄影团队的“极光猎手”们想拍到极光也得撞大运。

前不久去澳洲的塔斯马尼亚,塔州是距南极最近的几个地点,旅途之中,有一天,全塔州导游的手机上同时接到消息:当天太阳风暴活动剧烈,晚上极有可能看到南极光。导游在群里统计愿意晚上出门看极光的人数,我当即兴奋报名。十月初的塔州,乍暖还寒,出门前穿了羽绒背心和羽绒大衣,围上围巾,做好了通宵等待的准备。天黑透之后,导游开车送我们到远郊海边的一处观星营地。当晚此营地络绎停下了好几辆旅游大巴。夜晚海边寒气逼人,衣着单薄的年轻男女点了篝火摆出各种姿势拍摄视频,细看周围,数我和先生年纪最长,多少有点格格不入。等至夜深,游人疲惫,星星散尽,期待中的极光没有出现,众人悻悻回程。

第二天导游安慰我们,说南极光其实不怎么好看,天空隐约有红绿之色而已,光带不会在漆黑的夜空中如狐狸尾巴一样闪烁飘拂,远不如北极光眩目妖娆。

如此说来,还是得往北方去啊。

愿望暂存,但是手机资讯上凡跟北极有关的信息,必看。对那个遥远酷寒之地,莫名地关注和关心。

然后就想,给孩子们写一本跟北极有关的书?对他们说说远方?说说世界的尽头?说说人类的梦想和愿望?

能不能去到某个地方不重要,目光越过千山万水投向那里很重要,怀揣一个梦想长大很重要,身处凡俗世界还能沐浴星空的光辉很重要。

主意打定,摩拳擦掌。接下来便是陷入纠结:如何写?怎么表达?设定什么样的人物和情节?儿童小说总得有孩子的身影,最起码也得以孩子的视角写,在北极科考队伍中放进一个孩子,逻辑上说不通,这条路是堵死的。以科幻的形式写?好像很难跟“梦想”、“成长”这两个关键词扣得上,也很难表达出我想要的那种“向远方”的理想主义的热切。

坐卧不宁。有东西憋着却无从下手,那股劲儿很不好受。

买了几本图文并茂的关于北极科考的书,收集了一大批跟北极有关的图片:冰川、极光、科考站、破冰船、北极熊、挪威的北极小镇,打印出手机里存下的网友分享文章……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在哪?风不起,云不动,一盘散沙,拎不起来。作家在一本小说开笔前,是真焦虑。之前我写了几十年的书,还没有像这么焦虑过,有点担忧自己是不是脑力迟钝,从此要跟写作这事告别。又不想照着传统路子写本循规蹈矩的书,那不是我想做的事。我在六十岁的时候心里发过誓,不能抄袭自己,不写跟前一本相同的题材、采用相似的风格和手法,我没有能力挑战别人,总得找机会挑战自己,否则写作还有什么意思呢?

蹉跎之间,世界上的大事一件接一件发生了,ChatGPT,AI智能,量子纠缠,星舰航行,基因的修复和再造……很多很多,关于世界,关于未来,关于星球和宇宙。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置身在一个伟大的科技重塑世界的瞬间。许许多多以前不敢想的、从来没有想过的新东西,突然之间“嘭”地一下子落在我们面前,溅出冲天尘土,弄到我们眼花缭乱,惊喜莫名。

坦白地说,我是一个比较喜欢这世上一切新奇事物的人,我对末来和科技的关注,可能比我的很多同龄人要略多一些,很多介绍前沿科技信息的文章,物理的、数学的、生物的、包括经济和军事的,只要能看到,我都会努力去阅读,尝试着去理解和接受,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跟这个世界还没有脱节。

于是,就这样,AI智能机器人深度学习的成果演示给了我极大启发,在我们当下的时代里,人类和机器已经在交互交联,共同进化,共同成长,ChatGPT将以百亿级甚至更多的数据,存储并提供给人类更多的知识,帮助人类走进一个我们现在还难以预测的时代。我想给孩子提供这样的认知,帮助他们去看到关于未来的令人激动的场景,在他们童稚的心里播下一颗用科技改变人生的种子,尽管我自己还在粗浅的学习之中。

作品怎么写,思路已经有了,简单一句话:我的妈妈是个AI机器人。

小说的开头设定在未来年代,年届三十的主人公修小虎一身休闲装扮,去机场搭乘一架科技感十足的超高音速无人飞行器,飞行器将在三个小时之后降落在挪威北极小镇,这是当年各国极地科考站集中的地方,修小虎要亲眼看一看他母亲曾经工作、生活并且为之献身的北极。在机场候机时,他意外碰见了多年未见的小学同桌许蓉,他们的目的地居然都是那个在整个童年时代让他们心潮激荡的冰寒之地,此时他们两个奔赴的是同一个童年梦想。

二十年前,身为北极科考队员的修小虎的妈妈登上了一艘从挪威出发的国际合作科考船,从此她从年幼儿子的生命中“消失”。修小虎十一岁生日时,从事电脑程序开发工作的爸爸送给儿子一台经过特别装配的电脑,修小虎开始与远方的妈妈每周一次视频连线。妈妈的出现为修小虎的生活开启了另一个时空维度,从此他的身心大脑在家庭、学校和冰雪极地之间“穿梭”。借助视频连线,修小虎得以和他的同学们在电脑屏幕上饱览北极壮美的风光,感受极寒之地的勃勃生机和与生命法则,看到了科考事业的艰苦卓绝以及人类探索自然秘境的终极意志。妈妈带给修小虎的广阔世界成了他凡俗生活的精神给养,也使全班同学的精神面貌焕然变新。带着饱满的爱和希望,修小虎和他的好朋友们成功跨越了童年之河,最终分手之时,每个人都更加从容地去迎向未来。

这是一本科幻小说吗?好像不是,书中的现实主义成分更多,很大篇幅描写了当代都市孩子的校园生活:友谊、困境、成长。是一本现实主义小说?也不准确,毕竟本书的主题是科幻引领成长。要刨根究底的话,只能说这是一本知识性与儿童性并生共长的带科幻意味的儿童小说,是在充分书写儿童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加载了一个奇幻世界,让小说形成“古老-年轻”、“当下-远方”、“传统-现代”的多种维度,体现了科技发展之于人类的积极意义,尽量为作品营造出一种奇幻的空间感,以增加小读者别样的阅读体验。

江苏凤凰少儿社我的年轻责编们为这部作品写下了几句广告词:

一个内向少年对亲情友情的执着奔赴

一段极地冰雪世界的奇幻旅程

一种被关爱与理解浸润的内在成长

三个“一”,算是替我诠释了小说主题。我自己讲不出来。作家写一部作品时,并不是每个意念每片思绪都能够捕捉得清清楚楚的,太清楚了,便是直奔主题的写作,缺少了微妙的“量子缠绕”,趣味性必定大减。

“一切都很古老,一切都很年轻,只有爱和希望,是这个世界上亘古不变的永恒。”

这是我写在小说结尾时的一句话,就用它做为我的创作谈的结束吧,毕竟,作家们怎么说不重要,怎么写才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