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十月,隐于方寸
编者的话
年中以来,就多次听说《中国现代文学家》邮票将发行的消息。10月15日,这套六枚纪念邮票终于正式和大家见面了。画面中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六位文学家生动传神,他们的风姿神采从水墨色的浓淡渲染中浮现。每一枚邮票的背景也都由作家代表作书影构成,方寸之间尽显典雅精致。“聚书藏书,良非易事。善观书者,澄神端虑……”与邮票一样,藏书印也象征着藏家雅趣。黄原原《藏书印:朱痕上的文脉守护》一文勾勒了古今藏书印的故事:藏书印是藏书活动的产物,也是藏书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一重方寸之间,守护有收藏者的情感和精神,以及中华文脉的传承和发展。尺牍选本的空间意义也与邮票和书印相关。陈晓峰文章《清初尺牍选本中的文人困境书写》通过释读尺牍故事,分享错综往复的历史记忆。作为一种私人叙述,尺牍选本里的生命轨迹有效地呈现出正史记录和个体言说之间的张力,曾经鲜活的生活史、心灵史、交往史或可从这里拭去尘霾。
本月,有两篇文章获得了较多关注。《隐于<顾颉刚日记>背后的“打工人”汪安之》一文里,李军发掘出一个被忽略的“表弟”。为什么《汪安之日记》里满是顾颉刚,反之《顾颉刚日记》里很少提到汪安之?该文颇见功力可细读。另一篇文章是王梅《渡过父亲的河:“问题中人”梁漱溟的“答案”》。以何种方式跨越前人之“河”,又以何种方式跨越自己所在之“河”,对梁漱溟和我们,都是常思常新的问题。关于现代文学研究,本月还选取有周仁政重读《边城》、严靖重读《在酒楼上》、朱晓江的周氏兄弟失和再考察、吴舒洁分析丁玲的主体转向等好文章,不一而足。
纪录片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在这个秋天收获了意料之外的成功。许多观众过去一段时间内多次走进影院,和百年前那艘运输舰上的陌生人在银屏里相遇相惜。其实还不到一百年。如果没有这场挽歌式的记录,那些年轻的生命注定被大海隐没。萨苏《历史没有假设,但可以对比》整合了“里斯本丸”号周边纪事,或许从这里我们可以再次加深对战火、戕害及救赎的认识。
十月,第四十届“青春诗会”在河南开封举行,这场穿越数十载的诗歌雅集来到了新的锦绣之地。我们选载了杨克《1987,那一年的青春诗会》一文,文中写道,“那个时代,青春的热血与80年代的激情相遇,包容开放的精神充盈着整个文学界。那是个鼓励梦想、拥抱创新的时代,诗歌成为我们追寻真理与自由的旗帜。”无论当下还是未来,希望之旗永远将跃动在文学之中,在诗中。
中国作家网文史频道编辑陈泽宇
2024年11月1日
萨苏 | 历史没有假设,但可以对比——《里斯本丸沉没》周边的那些事儿
朱晓江 | 蔷薇梦碎:“情感—文学”共同体的破裂 —— 周氏兄弟失和再考察
严靖 | 重读《在酒楼上》:“母亲”的声音、关怀伦理与回忆诗学
2023年7月起,文史频道常设“温故”专栏,在每月最后一天重温当月选载佳作及独家文章。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阶段性地温故知新,并在互联网时代有限地保留一点文学记忆与智识。本月还设立固定栏目“频道头条”,将每日更新中重点推介的好文归档,集腋成裘、寸积铢累、聚沙成塔,以便读者查阅。
【温故】往期:
2024年
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