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与奥尔加·托卡尔丘克面对面——开启一扇心灵之窗
来源:文艺报 | 杜 京  2024年11月06日07:38

波兰,是一个地处欧洲中部的文化大国。18年前,当我第一次出访波兰,它在许多中国人眼中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国家”,而我漫步在波兰历史文化的长廊中,却感受到了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优雅的艺术气息。第一次踏上波兰土地的那一刻起,我便身临其境感受到丰富多元的波兰文化魅力。

波兰的文学、音乐、电影、戏剧、绘画、美食深深吸引了我,波兰丰富多彩的文化,深深感染了我,我对波兰文化情有独钟,特别是对波兰的文学成就及对世界文坛的突出贡献,更是由衷地钦佩。迄今为止,波兰文坛先后已有亨利克·显克微支(1846-1916)、瓦迪斯瓦夫·雷蒙特(1867-1925)、切斯瓦夫·米沃什(1911-2004)、维斯瓦娃·辛波斯卡(1923-2012)、奥尔加·托卡尔丘克(1962-)五位作家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中,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19年授予),当代欧洲重要作家、波兰国宝级作家托卡尔丘克在当今文坛备受关注。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理由为:“她的叙事富于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和想象力,呈现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命形式。”托卡尔丘克也是历史上第15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非常有幸的是,我有机会先后两次与托卡尔丘克见面,交谈甚欢,印象颇深。

第九次访问波兰,我漫步在华沙老城,满眼依然都是人文景观。除了哥白尼的雕像、居里夫人的故居之外,这个国家还隐藏着许多我们所不知道的瑰宝,弗罗茨瓦夫就是其中之一。弗罗茨瓦夫是波兰西南部奥德河流域西里西亚省古都,今为省会。2016年被评为“欧洲文化之都”和“世界图书首都”。在这个火热的七月,我第四次来到这座美丽的城市。

午后,我们从华沙出发驱车前往弗罗茨瓦夫,一路景色如画,晚上冒雨抵达距离弗罗茨瓦夫80公里的山谷小镇——克沃茲科。

周末的清晨,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空气格外清新。从下榻的克沃茲科酒店出发,我来到赛尔尼城堡,参加在诺贝尔文学获奖者、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家乡举办的“文学之山”文学节。

这是在托卡尔丘克倡议下举办的很有影响力的文学节,用她的话说,举办“文学之山”文学节旨在积极扩大文学影响,吸引本地或周边市民读者一起来参加阅读活动,提升全民的文学素养。“文学之山”文学节至今已经举办10年。本届“文学之山”文学节自2024年7月4日开幕,为期10天,波兰许多著名的文化界人士,包括不少作家、文学评论家、哲学家及社会学专家学者踊跃参与。他们与当地民众一起阅读作家的文学作品,面对面交流研讨,畅谈阅读心得,关注社会现实及普通人的生活感受。

一大早,在蒙蒙细雨中,许多市民和读者前来参加“文学之山”文学节。俗话说“山里的气候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不一会儿,天空渐渐晴朗,太阳钻出云雾,阳光洒在树林茂密的绿色草地上,鸟儿欢快鸣唱,数百人坐在草地上的白色的帐篷里,他们当中有年轻人、老人、学生和孩子,人们安静地等待着诺贝尔文学获奖者、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到来……

在人们期待的目光中,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笑靥盈盈来到读者面前,她棕红色的头发造型依然是自己最喜欢的独特发型,肩上披着白底红花的披肩,那双灰褐色漂亮的眼睛,目光清澈有神,依然明亮温暖。

托卡尔丘克坐在台上,她用优美的波兰语朗读着自己的作品,娓娓道来,敞开心扉,传递其中的思想要义和美学内涵。

我和许多市民一道沐浴着阳光,在微风吹拂的夏日清晨,在安静的山谷森林中静悄悄聆听托卡尔丘克朗读自己的文学作品。她为读者朗读她创作的短篇小说《安德斯教授在华沙》。小说讲述的是在波兰特殊的历史时期,一位从英国来的安德斯教授访问波兰期间发生的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

波兰教育部长芭勒芭拉·诺瓦茨卡也来到文学节现场,与市民们一同聆听阅读,分享托卡尔丘克的作品,面对面与读者交流,参与主题对话讨论,如“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最受青年学生的喜爱,最适宜青少年阅读”等。

在文学节读书分享会上,坐在我旁边的波兰女法官安娜告诉我,这部小说很受欢迎,虽然题材厚重压抑,话题沉闷严肃,但是在作者的笔下语言优美,幽默风趣,精妙绝伦。

“托卡尔丘克的文学作品风格独特,我认为她比普通的作家更懂得读者心理细微的变化,她的作品内容包罗万象,历史、文化、情感等方方面面。青年人、中年人、儿童都喜欢。这位女作家是我们波兰的骄傲。我已经是第四次参加文学节,每年都来这里与托卡尔丘克和其他知名的作家学者面对面交流,阅读和分享是我生活中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安娜高兴地对我说。

周末的文学节作品阅读分享会上,许多来自不同职业、不同背景的读者,相聚在这里,共度宝贵的阅读时光。在波兰这个爱读书的国度里,人们尽情地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内心充实和快乐幸福。

文学节作品分享会结束后,与托卡尔丘克相约在城堡咖啡厅见面,边喝咖啡边聊天,勾起了我们多年前在北京相见时的美好回忆……

记得那是一个春日午后,我接到波兰驻华大使馆卡塔日娜·布拉尔赤克女士的电话。她告诉我次日下午,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将举办与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见面会,问我是否有兴趣并真诚地邀请我参加,我欣然接受。

第一眼见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就有一种亲切感。她坐在我对面,一双灰褐色的眼睛熠熠生辉,身穿一件白色外衣,精致漂亮的脸上绽放着温暖的笑容。她那极富个性的发型透露出她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说,她觉得北京的春天很漂亮,到处都绽放着鲜花。春风吹来,杨柳在风中摇曳。

咖啡浓郁,室雅茶香。也许是因为同为女性,又都酷爱写作,我们谈得很投缘。她说喜欢喝咖啡,那是长期写作养成的习惯,但到了北京,却喜欢上了喝茶。中国的名茶很多。我问她喜欢喝什么茶,她说只要是中国茶都好。

我对托卡尔丘克说,记得那次在北京采访时,我们还谈到了发型,那是一个属于我们女人的话题。她笑着点点头回答说“是的,我记得”。

2008年,我在北京采访了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多年后,她的文学创作在金色的秋天收获颇丰,我由衷地为她高兴;此时此刻,我们在她的家乡见面聊天,谈艺术生活,谈文学创作,十分惬意……

大千世界瞬息万变,在这个时代,我们依然可以通过阅读,乘着心灵的翅膀,飞过海洋跨越国界,抵达诗和远方。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获2018年诺奖之后,逐渐被更多中国读者所了解。她的代表作也陆续被引进翻译出版,在读者中口碑甚高,好评如潮。当我告诉她“中国读者很喜欢你的作品”时,她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她说希望有机会再到中国,看看如今的变化。

她的几部作品《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怪诞故事集》《世界坟墓中的安娜·尹》《糜骨之壤》我都读过,这些年来中国读者正通过阅读托卡尔丘克的作品,走进这位波兰女作家的内心,领略到她非凡的文学才华,分享其文学作品带给人们的思考。

此次波兰之行,每到一座城市,说到文学艺术,聊起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波兰人都有着极高的兴趣,认为她是一位极具天赋和原创性的作家,是欧洲最喜爱和最独特的作家之一。

《洛杉矶书评》曾经这样评价:“她驾驭文字的能力,展现出她在文学思想方面勇敢且成功的尝试,她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在过去25年间为数不多的在欧洲脱颖而出的小说家之一。”“一个不可思议的寓言般的神秘故事……托卡尔丘克是掌控节奏和悬念的大师,向人类行为投去犀利的目光。”

她的作品不仅仅是小说,更像是哲理童话,是一曲献给人类与自然的颂歌。托卡尔丘克继承了欧洲的哲思文学和杂文类小说的传统,是欧洲最重要的一批具有人文主义情怀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总是能鲜活地展现主人公的个性,让你立刻就想把所有时间投入阅读之中。

早在20世纪初,波兰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波兰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亨利克·显克微支的作品便经翻译进入中国,一个多世纪以来,成为了中国读者了解波兰的一扇窗口。如今中波人文交流日益频繁,期待未来更加紧密。

在城堡咖啡厅与托卡尔丘克告别时,我送她一件中国红的“喜盈门”纪念品,她很高兴。这件小礼物寓意着中波友谊的纽带紧密相连,中波文学开启一扇崭新的心灵之窗。

(作者系新闻媒体工作者,曾获得“波兰共和国军官十字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