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支祁”是什么意思?
孙悟空是中国猴还是印度猴,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引发争论。
胡适最早提出猜测,孙悟空“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是以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里的猴王哈奴曼为原型。支持胡适的,又有陈寅恪、郑振铎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季羡林先生推出《罗摩衍那》的完整中文译本。他同样认为:“连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都可以在佛典里找到它的副本。为什么单单这个孙悟空就不能是从印度借来的呢?有人说,孙悟空的前身是无支祁,这真使我有点大惑不解。”
首先提出无支祁原型说的是鲁迅先生。“可是由我看去:作《西游记》的人,并未看过佛经;中国所译的印度经论中,没有和这相类的话;作者吴承恩熟于唐人小说,《西游记》中受唐人小说影响的地方很不少。所以我还以为孙悟空是袭取无支祁的。”
近来随着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破圈,《西游记》相关话题大受关注。有网友注意到英文维基百科网站对“孙悟空”词条做了改动,支持“哈奴曼”原型说,并有“鲁迅说法有误”的描述。此事随即登上热搜。
鲁迅先生真有误?近代以前,《罗摩衍那》并不见中文译本,藏文译本出现也较晚。三国时康僧会译《六度集经》,约略讲述了《罗摩衍那》的故事,但并无哈奴曼之名。北魏时《杂宝藏经》的译文倒有罗曼罗摩太子之名,但故事与《罗摩衍那》完全不同。在敦煌壁画中,确有诸多猕猴形象,但与哈奴曼无关。唐代玄奘取经回归,著述中同样并无提及哈奴曼之处。
一个问题,“无支祁”之名让人费解,这位最早现身于《太平广记》的淮涡水神,名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在众多史料乃至论争之中,却均不见对此有明确考证。
孙悟空原型是谁?哈努曼不妨先放一放,先把“无支祁”搞清楚。
孙悟空的“大姐”或“二妹”
“无支祁”故事,最早见于《太平广记》引《李汤》一则。这条记录讲述了“李汤发现无支祁”的经过和托名为《古岳渎经》所记载的“大禹降服无支祁”的“史事”。
故事中,无支祁是淮涡水神,“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最后被大禹所败,“颈锁大索,鼻穿金铃”,镇压在龟山脚下。
值得注意的是,据宋代罗烨《醉翁谈录》,宋代说书人打小必读《太平广记》:“夫小说者,虽为末学,尤务多闻,非庸常浅识之流,有博览该通之理,幼习《太平广记》,长攻历代史书。”
北宋时无支祁已频频入诗。如苏轼《涂山诗》:“川锁支祁水尚浑,地理汪罔骨应存。”无支祁的老家,若据此诗,在安徽淮河东岸的涂山。相传大禹在此劈山导淮,并娶涂山氏为妻。但后世传说,以盱眙龟山为主流。
无支祁又被称为水母,有“支无祁”“巫支祁”“无支祈”“无支奇”“巫枝祗”等说法,或干脆称“支祁”,可见是民间俗称,并无固定写法。
古时巫、母、无三字基本同音,无支祁或是母支祁。民间由此可能认为无支祁是母猴。
在元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中,龟山水母是孙悟空的姐姐,“吾神三人,姊妹五个:大哥哥通天大圣,吾神乃齐天大圣,姐姐是龟山水母,妹子铁色猕猴,兄弟是耍耍三郎。”
至明代杨讷杂剧《西游记》中,无支祁成了二妹,“大姊骊山老母,二妹巫枝祗圣母,大兄齐天大圣,小兄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
降妖的换成了僧伽
无支祁的故事在南宋又有变化。
在百回本《西游记》中,和无支祁相似的神魔,一是水母娘娘,一是水猿大圣。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行至小雷音寺,遇黄眉怪受阻,孙悟空搬来小张太子当救兵。小张太子出身于南赡部洲盱眙山蠙(pín)城,即泗州。“那里有个大圣国师王菩萨,神通广大;他手下有一个徒弟,唤名小张太子,还有四大神将。昔年曾降伏水母娘娘。”小张太子,可能是杨讷《西游记》杂剧中说的张僧,“巫枝抵把张僧拿住在龟山上”。
大圣国师王菩萨,原型一般认为是唐代高僧僧伽。
宋太宗曾加封僧伽为“大圣”,后世尊之为“大圣菩萨”,又称“泗州大圣”“狼山大圣”。李白、苏轼、杨万里都曾赋诗僧伽。南宋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记载,盱眙有“圣母井在龟山灵济庙内,俗传泗州僧伽降水母于此。水母洞在龟山寺,俗传泗州僧伽降水母于此”。僧伽传说在南宋盛行,乃至有民谣“若过南京不见刘待制,如过泗州不见大圣”之语。朱熹在《楚辞辩证》中驳斥:“如今世俗僧伽降无之祁、许逊斩蛟蜃精之类。本无依据,而好事者遂假托撰造以实之。”
无支祁的传说一直在江淮流传,至晚清薛福成《庸盦笔记》,仍言之凿凿:“若舍人而论物,今洪泽湖滨之龟山,有井名曰巫支祈井,相传神禹锁巫支祈于此,有大铁链系于井栏,垂入井中,其下深黑,莫窥其底。明季及国初,尝有人拖铁链出而观之,盖一老猴也。此物不知生于何代,然自洪水时至今,厥寿已四千余年矣。”
谁说孙悟空不是个反派?
无论是斗大禹,还是斗僧伽,无支祁都是为祸一方的大反派。称水神很勉强,叫水怪更恰当。
在元明杂剧中,孙悟空的前身也不算好猴。明代杨讷杂剧《西游记》,孙悟空强抢了火轮金鼎国的公主,囚在花果山紫云洞中做夫妻。“我天宫内盗得仙衣、仙帽、仙桃、仙酒,夫人快活受用。”
明代《清平山堂话本》,收录《陈巡检梅岭失妻》故事。大宋宣和年间,陈辛携妻南下任职,老婆不幸被名为“申阳公”的妖猴抢走。“(申阳公)弟兄三人:一个是通天大圣,一个是弥天大圣,一个是齐天大圣。小妹便是泗州圣母。”这故事,和无支祁、孙悟空都搭上了关系。
在百回本《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诸般好色事迹,嫁祸到了猪八戒、黄袍怪、赛太岁、牛魔王身上,但仍留了猴子尾巴。孙悟空前往南海请观音助战红孩儿之际,观音说他:“你见我这龙女貌美,净瓶又是个宝物,你假若骗了去,却哪有工夫又来寻你?”孙悟空只是回答“我弟子自秉沙门,一向不干那样事了”,简直是自承有案底。
笔记小说中“猿猴盗妇”的故事,历代不绝。最早的记录见于西汉焦延寿《焦氏易林》的卦辞:“南山大玃(jué),盗我媚妾,怯不敢逐,退然独宿。” 西晋《博物志》《搜神记》都藉此铺陈故事。
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中列举了诸多掌故,“按猿猴好人间女色,每窃妇以逃,此吾国古来流传俗说,屡见之稗史者也。……至吴承恩《西游记》小说之石猴姑革胡孙习性,情田鞠草,欲海扬尘,以视马化、申阳,不啻异类变种矣。”
依据猴性 决定称呼
历代词赋,有褒猿贬猴的传统。如唐人李德裕作《白猿赋》,说周穆王“化君子以为猿”,而“彼沐猴之佻巧,虽貌同而心异。既贪婪而鲜让,亦躁动而不忌”。
“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就《西游记》而言,孙悟空的本质,不是石猴,而是心猿。
让孙悟空一步步收心转性,改邪归正,不就是《西游记》的主题之一?
猴,古籍一般指猕猴。又有玃、猿(初作猨)、猱等字。《诗经》称猱,“毋教猱升木”。按陆游的祖父陆佃的说法,金丝猴最早称“狨”。
《抱朴子》载,猴八百岁变为猿,五百岁变为玃,千岁变为蟾蜍。照这个说法,孙悟空的前途是蟾蜍。
《尔雅》的解释更靠谱,这些字的来历和猴性相关:“猱猿善援,玃父善顾。”因为猴子善顾盼,所以称为玃;因为猴子善攀援,所以称猿、猱。
为什么叫猴?据《吕氏春秋》释,因为“猴善侯(候),其字从侯,善侯,其字从侯”。《庄子》中“朝三暮四”“吴王射狙”两则寓言中的“狙”,也均指猴。狙,同样取义于猴子善伺伏。
还有,为什么是申猴?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申,猴也”。《广韵》:“申,伸也”。古人见猴群常伸手相援于深涧中饮水,故称伸(申)猴。
历代猴又有别名王孙、马留、胡孙、参军等。李时珍考证,因为“养马者厩中畜之能辟马病,胡俗称马留”,梵语称为“摩斯咤”,《西游记》里叫“弼马温”。东汉赵晔《吴越春秋》中有淮津水神,似是无支祁的形迹,“水中有神,见马即出,以害其马”。
《山海经》没有无支祁
唐代李肇《唐国史补》转述李汤故事时,多加了一点料:“后有验《山海经》云:水兽好为害,禹锁于军山之下,其名曰‘无支奇’。”
《山海经》中没有无支祁,也没有“猴”字。除了称 猿,又称 禺、蜼(wěi)。鬲山之上,“其兽多犀象熊罴,多猿蜼。”此外记载了众多“状如禺”的怪兽。如举父(即追日的夸父)、长右、枭阳等。
《山海经》中有兽名“夔(kuí)”,“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被黄帝扒了皮做战鼓。尧的乐师也叫“夔”,《国语》中鲁哀公向孔子讨教,为何“夔”只有一足,孔子说“夔”不是一只脚,而是因为诚信,大家说他“有一而足”。三国韦昭注《国语》,认为“夔一足,越人谓之山繰,人面猴身,能言。”《山海经》中的牛怪,转身成了猴妖。
晋代《抱朴子》载,“山精如鼓,赤色,亦一足,其名曰暉”。“暉”和“夔”音近。又有猴怪,“人入山谷,夜闻其音声笑语,其名曰蚑”,“蚑”和“祁”同音。不妨揣测,“支祁”其实来自“蚑”。
著名学者袁珂在《中国神话史》中说:“无支祁这个神话人物(动物)形象的塑造,仍旧有它的本源。本源为何?那就是古神话中的夔,以及后来神话传说中的山繰。”又在《山海经校注》中说:“所谓蚑或暉之山精亦一足之夔也。然夔古传乃为牛形,或为龙躯,至此而又或为鸟体,或为猴躯,或作人形,亦知神话传说之错综复杂,演变无定也。”
古代水怪或水神传说,确以牛形居多,如《异苑》记述东晋晋康帝时,“有渔父垂钓,得一金锁。引锁尽,见金牛,急挽出。牛断,犹得锁,长二尺”。
只是因为认错字
演变或许没那么复杂。古人认错字了,把“夔”错当作“夒(náo)”。
“夒”也是猴。据清代段玉裁注释《说文》认为,“夒是贪兽也。一曰母猴。”司马迁在《史记》中讽刺项羽“沐猴而冠”,段玉裁认为沐猴、猕猴和母猴,是音转,“玃”和“禺”也都被释为母猴。“母”字并非指雌性,母猴的意思是大猴。照此推论,无支祁也是母猴、大猴的意思。
“夔”和“夒”字形相似,区别就在于头上有无抵角(一说耳朵)。此外,与“夔”和“夒”容易搞混的字,还有一个“夓”字,就是华夏的“夏”字。再有一个“憂”字,同忧,“猴”又称“獶”,大概就是混淆所致。
殷墟卜辞记殷人先祖,到底是“高祖夔”还是“高祖夒”,至今无定论。王国维主张为“夒”,也就是帝喾(kù)。司马迁认为帝喾是舜。《山海经》载“为国”,舜姓为,为国人是舜的后裔。《说文》释“为”:“母猴也”,总不能说为国是女儿国吧。
《楚辞》有句“玄武步兮水母,与吾期兮南荣”,元末明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考证,水母为无支祁。“母”字有本源义,《楚辞》里的水母应指河源,或许水源被陶宗仪谐音成了“水猿”。
提倡文学的原型分析,以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为代表。荣格说:“原型出现在神话和童话中,正像出现在梦和精神幻想的产物中。”现代学者叶德均著有《无支祁传说考》,论述完备,他说,古代水神“虽各不同,性质也互有差异,但他们的神话和传说的来源,都是由同一境地同一心理状态而生。”原型说是体系讨论,无支祁传说历经流变,为孙悟空提供了足够丰富的素材,而哈奴曼并未进入到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