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方金:两心之间
在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求学期间,我们写作课上有项训练,叫情景还原,即每人挑选一幅图片,既可依图起笔写一个故事,也可先写故事,最终以图片作结。当时我好胜心颇盛,目之所及,最为复杂的图当属《清明上河图》,就想以它为核心创作一个故事,怎奈此图太过繁复精细,直到毕业十年后,我才完成这部小说并得以出版。
在写《清明上河图》的过程中,我发现,历史上每一幅传世之作,皆有极具张力的结构,蕴含着海量的信息,堪称时空坐标、秘密之眼,更是故事天然的应许之地。所以,当时就想,日后若有契机,还要继续写“图”。三年前,我受邀为南京夫子庙创作一出沉浸式戏剧,在搜寻资料时,发现了一幅描绘明代夫子庙盛景的图,名曰《上元灯彩图》。此图作者不详,其流传经历颇为传奇,我如获至宝,遂据此图,写成戏剧。但仍觉意犹未尽,又提笔写了一部十二万字的小说《上元灯彩图》,并于去年出版。
所以,《两心图》是我创作的第三幅“图”。然而,与前两幅有所不同的是,世间本无此图。前两次,我是由图演绎出故事;这一回,我要用文字描绘出一幅图。而这幅图中的情节,装在我心里,其实也有些年头了。还记得中学时代,课余常翻《搜神记》,想搜些奇幻之事来读,当时着迷于妖怪神仙,对“秦巨伯斗鬼”这一节并无兴趣。但奇怪的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曾着迷的那些渐渐淡忘,而秦巨伯的故事却不时在我心间浮现。我始终难以忘怀爷爷杀死孙子的那一刻——“伯竟刺杀之”。究竟是什么酿成了这一人伦悲剧呢?
今年春节,回山东老家过年,闲暇之余,从书橱中翻出那本落满灰尘的《搜神记》,直接翻到“秦巨伯斗鬼”那一节,“琅琊秦巨伯”五个字刚跳入眼帘,我不禁“啊呀”一声,恍然惊觉这竟是家乡的故事。我家在胶州西南乡,与胶南相邻,古时皆属琅琊郡。也正在这一瞬,我决意提笔深入到秦巨伯的悲剧中,探其因,究其果,看能否绘就一幅启示今天的人心之图。作为一个讲故事的人,我深感有此责任和义务。
现在,这部《两心图》已经摆在大家面前了。我想我在其中探究到的答案,依旧是今天的问题,甚至是愈发紧迫的问题,那就是在联系和链接越来越便捷的当下,沟通的乏力、人心的疏离仍是无数悲剧的根源。两点之间,线段距离最短;两心之间呢?答案在故事中。
感谢《中国作家》接纳了这部小说。感谢《中篇小说选刊》又让更多的人读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