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深化社会合作 共筑书香天堂 “新质动力·文化共融”公共阅读共同体建设与发展工作交流会在杭州举行
来源:文汇报 | 李镜媛 孔嘉雯  2024年12月20日09: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

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是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新阶段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面临的新机遇和新要求。近年来,以公共图书馆为代表的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向基层延伸拓展,如杭州地区的杭州图书馆主题分馆、邻里阅读空间,为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和参与文化活动提供了空间载体,取得了明显成效。当下,亟需运营模式、工作策略的探讨研究,为未来可持续发展赋能蓄力。

2024年11月28-29日,一场主题为“新质动力·文化共融”的公共阅读共同体建设与发展工作交流会在杭州图书馆举行。本次活动由杭州市图书馆协会主办,浙江省文澜图书馆事业基金会、上海阿法迪智能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支持单位,来自中图学会公共图书馆分会社会合作专业组、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届学术委员会空间建设专业组相关成员,全国40余家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齐聚杭州,共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公共阅读共同体建设与发展的创新之策。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公共图书馆分会主任、原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巡视员刘小琴,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龙,公共服务处副处长王山河,杭州市图书馆协会理事长、杭州图书馆馆长刘冬,副馆长丁晓芳,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国新,浙江图书馆原馆长、二级研究馆员、浙江省文澜图书馆事业基金会理事长褚树青,《图书馆报》副社长李晓,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徐建华等出席开幕式。

本次交流会采取“实践+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设置了现场参观、主旨报告、经验分享、专家点评等环节,会议内容丰富,现场气氛热烈,交流成效显著。

探讨,以共同体理念深化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理论发展

李国新、褚树青、刘冬分别以《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合作与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阅读共同体可持续发展的“杭州实践”》为题,从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新质生产力驱动、社会合作共建、杭州模式推广等角度出发,系统介绍了“公共文化共同体”、“阅读共同体”的理论溯源和发展现状,探讨了以政府为主导,坚持公益性导向,携手多方社会力量的实践成果,梳理和探索了政策、管理、运营、服务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方向,为下一步公共文化共同体和阅读共同体建设把脉开方。

李国新在报告中指出,“十四五”时期以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开启了公共文化服务由“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要深化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让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通达四方、覆盖基层。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如:杭州图书馆主题分馆、邻里阅读空间的可持续运行,就具有一定代表性;又如:深圳的政府主导型垂直管理模式,苏州图书馆推出的“家庭阅读卡”,济南图书馆闭馆音乐秀等,展现了公共图书馆在不断破圈跨界融合发展。要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为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条块分割、行业壁垒、资源分散的问题提供组织保障。

褚树青作的报告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以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特点,不仅促进文化赋能“非标化”“景区化”商业共同体建设,推动社交体验、人际传播和情感交流,也为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与扩展提供了新机遇。在这一背景下,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正是对新质生产力理念的积极响应。在跨界合作、资源配置、服务模式和技术应用等方面,图书馆应主动吸收文旅、商业的合作经验,进一步深化图书馆与社会各界的融合,实现知识共享与社会创新的并重。

2024年9月,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将“公共文化共同体”定义为:由两个以上的主体或功能类型构成的,以提供公益、惠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为目的,进行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共享,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创新的联合体。

根植于“公共文化共同体”的社会文化土壤和产业发展动力,杭州图书馆创设并提出了“阅读共同体”的目标和愿景。刘冬分享了杭州的实践经验:杭州图书馆“阅读共同体”的构建和推进始终在政府主导下有序进行,秉持“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致力于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积极响应关于国家和地方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引领,致力于提供品质高、内容多、形式新的公共文化服务,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设施建设、数字化建设等多措并举,推出了“主题图书馆杭州模式”和“邻里阅读空间”等品牌服务项目,打造集合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城市书房、出版社、书店、各相关企事业单位、社会阅读团体等成员单位的阅读共同体,探索出社会力量参与阅读共同体建设发展的“杭州实践”。

创新,建设“阅读共同体”可持续的生动实践和创新策略

来自金陵图书馆、敦煌市图书馆、济南市图书馆、宁波图书馆、温州市图书馆、长春市图书馆的代表,分别介绍了如何结合自身阵地优势和地方文化特色,通过推出公益性阅读交流项目、创新阅读推广服务模式、利用社会资源共建、智慧平台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举措和案例,为各地“阅读共同体”建设提供了鲜活实践。

1.金陵图书馆:公益互助模式

与伊宁图书馆携手共建,开展文献资源共享、馆员队伍互通、阅读推广共建、地方文化共享,以少儿阅读为突破口,给伊宁的小朋友们推荐一本书,讲述南京的人文名片,让书香从长三角飘香边疆大地,弥合地域壁垒和文化鸿沟,实现公共文化共同体的普惠性价值。

2.济南市图书馆:全民悦读模式

构建开源式阅读推广创新模式,取济南“泉城”之名,将“全民阅读”引申为“泉民悦读”。依托馆舍空间资源和特色文献资源,推出全国首个阅读迷宫、“闭馆音悦汇”、实体解谜书、沉浸式典籍展演、图书馆市民夜校等,深化打造场景式的阅读体验。

3.敦煌市图书馆:文化厚植模式

距离杭州三千多公里的敦煌市图书馆,兼顾其边陲小城的地理位置和独特历史文化遗存的特点,创新开设了“敦煌文化百家讲坛”,举办“书说敦煌”读写分享、边塞诗文经典诵读活动等,传承弘扬敦煌文化。让古老而神秘的大漠之风吹至烟雨江南,追溯千年文脉,寻觅诗和远方。

4.温州市图书馆、长春市图书馆:跨界共建模式

温州市图书馆推进地区全民阅读一体化、主题式、联动型发展,搭建社会化治理桥梁,以“社会荐书员”“小小荐书官”等,积极吸纳读者自发参与图书馆服务与管理。长春市图书馆通过协作机构、志愿服务、专家学者、市民读者等多元化的社会化协作,搭建公共阅读“朋友圈”。

5.宁波图书馆:复合空间模式

其“天一书房”打造以“慢生活”为理念的复合式公共阅读空间,发挥文化产品物质生产、社交扶持和人际传播、休闲阅读和文化生活、群体认同和情感归属等场景性和功能性的协调。

交流,共谋“阅读共同体”未来新发展

通过参观杭州图书馆南宋美学分馆、上城区宋韵中医文化书房·邻里阅读空间、滨江网易蜗牛读书馆和晶都社区·邻里阅读空间等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与会人员深入了解杭州图书馆在打造“主题图书馆杭州模式”和“邻里阅读空间”等品牌服务项目方面建设的成功经验,也感受到杭州这座城市浓郁的书香氛围。

此次工作交流会的举办,为各地图书馆搭建了一个思想碰撞、智慧交汇的平台,既丰富了“阅读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也对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为促进新时代图书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了图书馆人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