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阅微草堂笔记》“叙事简,说理透”—— 寓情理于简洁淡雅之中
来源:北京日报 | 纪清远  2024年12月20日11:45

民国年间出版的《阅微草堂笔记》

今年,我在朝阳公园的北京书市上购得民国版本的《阅微草堂笔记》。该书是清代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昀 (1724年-1805年) 晚年所著。纪昀的毕生精力大都用于研究整理古代文献,晚年“老而懒于考索,也不复以词赋经心,惟时时追录旧闻……聊以遣日”。《阅微草堂笔记》包括《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和《滦阳续录》五种,一千余则故事,明理劝诫。该书继承六朝志怪小说的传统,俶诡奇谲,鬼狐精怪;洸洋恣肆,包罗万象,但是“儒者著书,当存风化,虽齐谐志怪,亦不当收悖理之言”。“大旨要归于醇正,欲使人知所劝惩。”(纪昀语)因此,“成教化,助人伦”则是作者的初衷。

在没有成为合刊本之前,只有《滦阳消夏录》等五种广为流传。嘉庆五年庚申(1800年)由纪昀门人盛时彦将这五种笔记合为一编,盛氏说:“又请先生检视一过,然后摹印。”因此这是唯一一部经作者本人检视、校对过的,是最值得信赖的版本,成为流传的各种版本之“祖本”。此书牌记题“阅微草堂笔记,河间纪氏阅微草堂原本,北平盛氏望益书屋藏板”,嘉庆庚申八月盛时彦序。此书的板片毁于火灾。嘉庆二十一年丙子(1816年),盛时彦又将此书重刻,牌记题“纪晓岚先生笔记五种,嘉庆丙子北平盛氏重镌”,装帧精致、清晰。作为古籍,自它开始问世后,从嘉庆到宣统、民国各时期就被民间广为传抄、先后刊印,到现代更不知有多少家出版社相继再版,有的加释文,以便于阅读。

故事一:真正的鬼在自己心里

《滦阳消夏录》卷六中的一则故事说南皮县的许南金先生胆最大。他和另一朋友在一寺庙内读书,半夜里北墙出现了烛光,仔细观看,有个簸箕大小的人脸透出墙来,一旁的朋友吓得要死。而许先生却穿上衣服,朝墙上说:“我正准备读书,发愁没蜡烛,你送来的真是时候。”于是诵读声琅琅。没读几页鬼的目光渐隐,拊墙呼之,也出不来声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许先生说:“鬼魅真有,有时也能见到,其实对于人来说,真正的鬼在自己心里,即心里有鬼。”许南金心里没有鬼,所以不怕鬼;他的友人心里有鬼,所以怕鬼。如果你一身正气,没做亏心事,还怕半夜鬼敲门吗?只要一生检点,就不怕面对鬼魅,见之心中也坦坦荡荡。

故事二:泥古者愚

在《滦阳消夏录》卷三中提到一老儒生刘羽冲,与纪氏高祖厚斋公多与唱和,性孤僻,好讲古制,实际很迂腐而无法施行。刘羽冲请人画他自己在林中读书。厚斋公为画题诗讥讽,“兀坐秋树根,块然无与伍。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什么是井田谱?井田是西周时期的一种土地制度,根本不适合今天施行,可见此人好古、泥古至愚。其偶得古代兵书,读过后自称能带十万兵,此时正遇土寇匪患,自练乡兵与之较量,结果全队溃覆,几乎被擒。他又弄到一本古代讲水利的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挖好沟渠,洪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此他抑郁想不开,惟独步庭阶,摇头自语:“古人能欺骗我?”整天念叨这六个字千百遍,不久发病死去。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

故事三:人非草木,岂得无情

书中对男女爱情的描写莫过于《如是我闻》卷四中这个故事了,构思颇为离奇。有一位任子田先生说,他们乡有人夜行,月下见墓道松柏间,有两人并坐。一男子约十六七岁,韶秀可爱。另一老妇人白发垂项,佝偻携杖,似七八十岁。二人倚肩笑语,意若十分相悦。别人看着奇怪,哪儿的淫荡老太婆竟然和小伙子这么热乎。他想走近看,两人便消失了。次日,他打听这里是谁家的墓地,这才知道那男的当初年少早亡,他的妻子守寡五十余载,殁后与丈夫合葬在此处。正如《诗经》曰:“穀则异室,死则同穴。”这可真是最亲密的情感了。守寡五十年最终与丈夫合葬一墓,地下重逢,两情缱绻,她虽然没有追随黄泉,但是这种“殉情”可谓也同样达到了爱情的极致。在妇女问题上,纪昀认为“存天理,灭人欲”这一主张表现出了极大的荒谬和虚伪。“人非草木,岂得无情?”纪昀认为夫亡的妻子不能改嫁,这是以压抑、愚昧来扼杀人性,是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精神枷锁。这一则故事描述为亡夫而终身不嫁的女子,死后又与亡夫同穴,不属于精神强迫,而是由于她的真爱所致,这种生为同衾、死愿同穴的纯真专一的感人爱情,并不是纪昀批评的范围,相反却是对忠贞爱情的礼赞。

劝诫为主,亦不乏礼赞

以上摘取几个故事,有因客观现象而引发的警示和自律,有讥讽泥古不化的刘羽冲,有赞许一生检点、心无鬼魅、坦坦荡荡的许南金,更有对忠贞爱情的礼赞。故事短小生动,隽思妙语,辩明事理,亦有灼见,寓情理于简洁淡雅之中。读后令人回味无穷。清代学者俞樾评价其书“叙事简,说理透”,可以说是小故事、大文章。

从思想内容上看:一是直面人生,反映社会生活;二是抨击世情,辩明事理,劝善惩恶。这并非纪昀个人情感的宣泄,体现了在“世风日下”的社会,一个文化人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较真实地记述了当时社会生活,同样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清代社会的世态百相,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以及底层大众的苦难。借鬼神寓言,直斥其非者,批判现实,以申斥、劝诫为主要目的,但是也不乏礼赞、明理的内容。

(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