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善藏之家,亦必善读善用
分享到:
来源:解放日报 | 毛静  2025年03月18日08:56

人文渊薮之江南,藏书家项背相望,人们多对苏浙藏书家事迹耳熟能详,却遗漏了素有“文章节义之邦”之称的江西。江西作为拥有悠久藏书历史的文化大省,无论是西汉海昏侯墓万枚藏简,还是宋代书院及藏书,抑或明代杨士奇、清代彭元瑞等藏书家,藏书故事道之不尽。

彭泽为蕞尔小县,藏书风气却很盛,从明末进士王演畴,到清代中晚期欧阳氏家族藏书,都久负盛名。如海州道台欧阳霖、翰林欧阳云兄弟,翰林欧阳熙,外交家欧阳述,以收藏书帖见称的欧阳惠叔,以及后出的陶博吾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版本目录学家汪辟疆的伯父是状元,父亲是地方官,自己毕业的学校是北京大学,服务的大学又是名校,俯仰周旋,都是士林书海,其著书、藏书的条件十分优越。

到大学任教以后,较为丰裕的薪水,为汪辟疆创造了良好的藏书条件。他生活俭朴,自奉甚俭,一有积蓄就去买书。他在南京晒布厂五号自筹资金建了一栋三层楼的房子,里面放满了图书,他为自己的藏书楼取了一个怪怪的名字,叫“小奢摩馆”,它源于梵文“奢摩陀”,翻译成中文就是“止”“静”的意思,这层含义,让人想起彭泽籍翰林许业笏在弃儒禅修后取名“许止静”。

除了小奢摩馆,汪氏的藏书楼还有一两个名称,却透露着山河破碎的悲凉:1937年12月前,汪辟疆随台湾中央大学内迁,临行只匆匆拿了一些常用的经学和文学类的书籍。南京沦陷后,小奢摩馆的藏书毁于战火,其中比较难得的是他苦心孤诣研究《水经注》时搜罗的五十多种不同版本。此外,作为诗学研究专家,他收藏了清以来诗家别集,一度达到二百五六十种,这些珍贵古籍都在日寇的凶焰中化为灰烬。为此汪辟疆借用宋代皇室书斋“损斋”,痛心地将书斋改名“损之又损斋”,重庆简陋的书房,只好叫“读常见书斋”,表达了自己无限的惆怅与失落。到了晚年,他陆续将藏书捐给南京图书馆和南京大学图书馆,总算使“小奢摩馆”的藏书有了一个“止”和“静”的归宿。

因为自己懂书、爱书,所以汪辟疆对藏书很是珍视。除了善本书外,一般的古籍有条件的话他都收藏两部,一部收藏,一部自己批注使用,丹黄灿然,注释密布。而精藏的书,整洁挺括,一尘不染,这都跟他细心呵护有关。他享受着坐拥书城,日夕披览,寒暑不辍,陶然世外的日子。他的藏书印,多用一长方形朱文印,内容是“彭泽汪辟疆藏书印”,因为其书或毁或捐,市面上难得一见。笔者只曾见一种清初静思堂刻《钱牧斋先生笺注杜工部集》,为汪本人题签并钤有此印,售价8万;另有乾隆年间刻《玉溪生诗详注》一部,在2011年保利秋拍中以3.22万元成交。

善藏之家,亦必善读善用。汪辟疆曾说,一些好书要常读,他所收藏的清诗百家,自己能成诵者四五十家,其中又对顾炎武、全祖望、汪中、郑珍四家最为熟稔。“四十年间奔走南北,此四家著述未尝不以自随,且收庋各种版刻,晨昏展玩,心目开朗,亦人世之一乐也。”

(摘自《近代江西藏书三十家》,毛静著,学苑出版社,有删节)

访谈更多

走近穆旦,窥见复杂的时代面影

“个人性、时代性与艺术性的这种平衡,使得穆旦最终成为一个风格独特的‘中国新诗人’。”

原创推荐更多

散文 | 巫山

巫山的美,是云与峰的缠绵私语,是江与山的幽幽对话,是历史与光阴的悄然交融。它不似黄山之奇绝,亦无泰山之雄伟,更别于西湖之秀雅。巫山独酿一坛岁月温醇,愈品愈觉其香浓;它自成

散文 | 梦着

讲述“我”从河北景县到北京的人生历程。梦里有故乡的泥土、老宅的生活,也有京城的风。

散文 | 护工老于

那之后,我接连换过好几任护工。工资都超过于他,但是没有一个干得长久。再后来,父亲也走了。空空的房间里,满满的回忆。却只剩下我一个人。

小说 | 蜜儿茶

她走过马路,走进一家商店。店里的灯光已经亮起来。她用卖蜜儿茶的钱买了二两白糖,还有一些其他的小零碎。然后,她沿着熟悉的路往家走。这时,太阳已经彻底落在山后,天黑的速度加快

诗歌 | 植物在说话

蔷薇 迭迭香 萱草 铜钱草 蒲公英 蝴蝶兰 虎皮兰 细小石头花 菖蒲 萝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