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化晨钟中的个体生命震颤 ——浅谈刘仁前短篇小说《喊工》的生存寓言与时代镜像
在里下河平原的薄雾晨光中,那声穿透时空的“各家各户起床啰”的喊工声,不仅是刘仁前《喊工》这部作品最具象的叙事载体,更是解剖中国乡土社会肌理的手术刀。在这部承载着集体记忆的文学标本里,作家以“芝麻粉”阿根伙们充满生命张力的日常实践为经纬,编织出一幅既具历史纵深感又富人性温度的时代图景。当权力话语与生存本能在此间碰撞,当集体意志与个体欲望在晨雾中交织,那些看似平凡的农事号子,已然升华为解读特定历史时期中国人精神密码的密钥。
一、集体化时代的日常叙事诗学
刘仁前深谙“一粒米中藏世界”的创作真谛,在《喊工》的开篇便以极具仪式感的清晨“一嗓子”构建起文本的叙事磁场。“天刚麻花亮”这个精确到生理节律的时间刻度,暗示着集体生活对个体生物钟的强制性重塑。阿根伙穿越街巷的脚步声与别具特色的嗓音,构成了权力机器最初的齿轮转动,这种充满张力的日常书写,消弭了宏大叙事的抽象性,将政治话语转化为可触摸的生活肌理。
生产队长祥大少与助喊阿根伙的权力更迭,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集体化体制下权力运作的微妙机制。前者用粗犷的嗓音构筑威权,后者借灵巧的身段经营人情,这种差异化的权力实践策略,暴露了农村基层政权的脆弱性。当祥大少在谭驼子家的牌局中沉溺于“寸符儿”的赌博游戏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道德的堕落,更是整个权力体系在制度空隙中的自我瓦解。
集体劳动场景的蒙太奇式拼贴极具艺术张力:水桩码头边淘米洗漱的妇女群像,田间地头挥汗如雨的劳作剪影,大队部屋檐下吞云吐雾的干部们。这些充满生活质感的细节堆砌,构成了一座立体化的时代纪念碑,铭刻着集体化农业文明的所有褶皱与纹路。
二、权力结构的隐喻系统
“喊工”这一日常行为被赋予了多重象征意涵。表面上看是组织生产的行政手段,实则是权力渗透乡村社会的毛细血管。阿根伙从“助喊”到“芝麻粉”(生产队长)的身份转变,揭示了权力获取的非常规路径——那些在街头巷尾积累的人情资本,往往比正式的行政程序更具实效性。这种非制度化的权力运作方式,成为理解中国传统乡土社会治理逻辑的重要维度。
祥大少与哑巴妻子的畸形关系,构成了权力异化的经典隐喻。施暴者与受害者的身份错位,暴露出体制性暴力对人性本真的扭曲。当这个“革命现代京剧”的忠实听众最终选择自缢时,他的半导体收音机里循环播放的《秦香莲》,形成了极具反讽意味的听觉景观:戏文里的忠孝伦理与现实中的偷情悲剧形成尖锐对峙。
村庄公共空间的权力博弈始终暗流涌动。谭驼子家“据点”式所在(打纸牌、吃碰头)如同当代的“咖啡馆政治”,成为单身汉们进行非正式权力磋商的灰色地带。香玉这个被多个男人觊觎的女性符号,在权力游戏中扮演着危险的平衡器角色。她的每一次“出轨”都在重构着村庄的权力版图。
三、性别政治的另类书写
女性群体在《喊工》中被解构为多重文化符号。水桩码头上的淘米女人们,既是传统农耕文明的传承者,又是潜在的权力反抗者。她们在劳作间隙的嬉笑打闹,实则是被压抑的生命力的短暂迸发。那些夹杂着荤话的劳动号子,构成了对男性权威的隐性挑战。
阿根伙与香玉的私通事件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当权力体系允许男性通过暴力与欺骗实现欲望满足时,底层女性则借助身体资本进行有限度的反抗。香玉在墒沟中的“溪流”,既是生理需求的自然宣泄,更是对体制性压迫的诗意抵抗。
祥大少幻想自己能生个“平顶头”的億想设计颇具匠心。当他在龙巷上不止一次抚摸下学的孩子,并毫不吝啬地给孩子们掏出随身带着的糖果时,他多么希望“平顶头”如愿来到自己家中?这可是承载着这个破碎家庭的救赎希望。当祥大少最终选择在集体化的大队部自缢时,他悬挂的麻绳不仅终结了个体的生命轨迹,也切断了权力血脉的延续可能。
四、生存哲学的当代启示
阿根伙哼唱的小淮调,是苦难生活中绽放的生命之花。那些夹杂着俚语的民间小调,用戏谑的歌词包裹着生存智慧。《香河纪事》中的劳动者们,即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诗性想象。这种“苦中作乐”的生存哲学,构成了抵御时代荒诞的精神铠甲。
村庄时空中的仪式化生存具有深刻的文化隐喻。从清明祭祖到春节拜年,从生产队会议到深夜牌局,这些仪式建构了农民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当现代化浪潮冲刷着传统农耕文明时,《喊工》中的仪式场景愈发显现出文化标本的价值。
个体命运在时代洪流中的沉浮轨迹,构成了最动人的生存寓言。祥大少与阿根伙的命运分野,揭示了制度与人性的复杂博弈。当权力光环褪去后,留在村庄记忆中的,不仅是个人的功过是非,更是整个时代的精神胎记。
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乡土中国的今天,《喊工》这部作品的价值早已超越单纯的怀旧叙事。它以文学的方式保存了集体化农业文明最后的体温,为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阵痛提供了珍贵的文本样本。那些在晨雾中回荡的喊工声,既是历史的回响,也是对未来的叩问。当我们在城市文明的喧嚣中重读这些故事时,或许能更深刻地理解:每个时代都需要属于自己的“喊工者”,来唤醒沉睡的生命意识,来守护文明的精神根脉。
注:短篇小说《喊工》刊发《大家》2019年第一期。入选《小说选刊》2019年第三期。收入2019年10月 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短篇小说集《香河纪事》。收入2025年1月,作家出版社新版短篇小说集《香河纪事》。
更多
吴青松:我把画《三体》当成是一场修炼
“我把画《三体》当成是一场修炼,修炼可以为之后的创作提升能力,同时在其间隙,也能为之后的创作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更多

石舒清:三本书的收藏记忆
记得大概十年前,我买到一本版本很是特别的《忠王李秀成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