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黄梵邱华栋霍俊明共话诗歌写作的秘密
分享到:
来源:中华读书报 |   2025年06月08日05:31

诗人、小说家黄梵携两本新作《日常的金字塔:写诗入门十一阶》《阅读障碍》最近做客北京雍和书庭,与邱华栋、霍俊明展开交流对话。活动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联合主办。

作为诗人、小说家,也是深耕诗歌和小说写作教学领域的导师,黄梵在创作实践与文学教育方面均广受好评。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日常的金字塔:写诗入门十一阶》是黄梵带给大众读者对诗歌创作“祛魅”的实用指南,线上视频课同步发售。书中拆解新诗创作的底层逻辑,用清晰的公式、真实的教学案例和随堂练习,让复杂的创作技巧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短篇小说集《阅读障碍》收入16篇作品,这些作品以一种迷人的危险气质,展现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障眼法之下,某种恒久且无可逃避的惊心动魄。

分享会上,作家邱华栋称赞黄梵能兼顾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散文等体裁的写作,同时致力于诗歌、小说的入门写作教学,将原本信心不足的文学爱好者引入写作之路。“他的作品,既有江南水汽的氤氲,又有铁质的冷静;他的小说有诗性,他的诗歌中又有叙事性。而在他的诗歌和小说写作教程中,能看到手艺匠人般的技艺和耐性。”邱华栋说。诗人、评论家霍俊明指出,黄梵的两部诗歌写作教程《意象的帝国》《日常的金字塔》,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实效性。“他把自己的诗歌观念、诗歌秘诀放进了书里,满满都是干货”。

三位嘉宾还就“如何把日常生活转化为诗意”展开交流与探讨。邱华栋认为,抓取诗意是人类独有的能力,诗歌作为语言艺术,更能凸显人类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性。霍俊明指出,随着时代发展,诗意的内涵变化显著,人们对诗意的理解应更加宽泛,要保持思维开放。同时,对日常的发现与感悟需进行陌生化处理,诗歌的诗意往往源于对日常经历的多次调整与变化。黄梵则强调,诗意的本质在于换个视角看世界,将内心感受与诗意相融合,再依据主体经验进行选择,如此便能逐步走进诗的殿堂。

访谈更多

AI 写作与人类创作的未来

“庄子说‘物物而不物于物’,人与机器之间应该建立一种生成型的、有机的、互相激发的关系,而不是人依附于它、被它操控。”

原创推荐更多

散文 | 弦上潮声

《弦上潮声》以作者在苏州茶馆初闻琵琶的体验为起点,勾勒出江南评弹中琵琶与吴侬软语相融的温润初感。文章对比了传统琵琶曲或激昂或清冷的风格,着重书写林海《琵琶语》的独特魅力

散文 | 淬火时节

夏以其灼热铸就了浓烈的生机,以其暴烈催生着无尽的繁盛——生命在酷热中锤炼,在疾雨里昂然,在浓荫下自适,在星空下沉思。这季节以最磅礴的火焰,淬炼出最坚韧的生机;以最淋漓的汗

散文 | 高山之高

坡不陡,山却高,极目仰望山顶,有一片杏树林的黑杆铁枝支撑住了快要掉下来的云,枝缝里隐约有庙宇的檐角嵌在云间,使人顿觉天堂就近在眼前,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那琼楼玉宇了。

散文 | 乡村的雨

文章回忆故乡雨的童年记忆(恐惧与温馨),写如今故乡变坚固后雨失却往日与生活的联结,母亲叹其 “寂寞”,流露变迁中的怅惘。

散文 | 嵌在大地裂痕的土林

冰舌尽头,大地突然凹陷,惊世裂痕中,一大片地下土林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