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专家研讨全媒体时代的经典重塑
分享到:
来源:文艺报 |   2025年06月09日08:25

5月30日,由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数字人文与文学研究中心和《南方文坛》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全媒体时代的经典重塑:当代文学的数字化传承与读者参与”学术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邱华栋,同济大学副校长李翔宁、人文学院院长刘日明出席并致辞。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数字技术如何重新定义文学阅读、理解和传播经典文学的方式,以及当代读者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深度参与。

邱华栋在致辞中表示,数字人文正在突破传统研究的边界,让经典文本变为可交互的生命体。但技术永远不是目的本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数字工具作为思想的显微镜,既保持了文学的审美温度,又拓展了批评的学术锐度。李翔宁谈到,全媒体时代的文学传承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需要以更开放的姿态构建“读者参与式”的文学场域。

与会专家从不同维度揭示了数字时代文学经典传播与重塑的复杂图景。大家认为,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文学研究和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在传承传统人文精神的基础上,积极拥抱新技术,探索文学发展的新路径。机器人戏剧、代码诗等新大众文艺现象催生出创作者、改编者、解说者、技术策展人四位一体的新型主体,体现出广泛的参与性。全媒体时代既需要坚守人文精神的本质,又要有勇气去探索未知的领域,要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在技术与人文之间架起桥梁。

访谈更多

徐鲁:经典具备思想和文学两方面的恒定价值

“一方面是思想,即精神,即作用于人类心灵的那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文学,即贡献于人类文学艺术发展的那一方面。我觉得,一部真正的经典,一般都具备这两方面的恒定的价值与意义。”

原创推荐更多

诗歌 | 芝麻开花节节高

越是干旱,芝麻长得越好。这是一种与大自然抗争的不屈精神,值得敬畏!

散文 | 亲爱的家乡

回到久别的家乡,那些熟悉的人,那些难以忘怀的风物,还有发展变化的习俗,都是内心的亲爱。

散文 | 隆回行记

《隆回行记》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湘中偏西南之地隆回的独特魅力。作者先后探访魏源故居,感受先哲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光芒;走进大花瑶虎形山景区,体验花瑶服饰、挑花技艺、婚

散文 | 《诰牛》

之星诰牛,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刻的湖南宁远的乡村文化和动人的情感。

散文 | 大理

而我,带着对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的感受,带着对不同文化的魅力与包容的体验,带着内心的宁静与满足的收获回到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