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第二届爱尔兰文学学术研讨会在沪举办:叶芝诗歌架起中爱文化交流桥梁
分享到: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杨海燕  2025年06月14日09:58

6月13日,“上海公共关系第二届爱尔兰文学(叶芝诗歌)学术研讨会”在爱尔兰驻上海总领事馆举行。研讨会以“跨文化语境中的诗意桥梁——叶芝诗歌的文学美学探索”为主题,汇聚中外学者、诗人、文化界人士及文学爱好者,共同挖掘叶芝诗歌跨越时空的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促进中爱文明对话。

活动现场,爱尔兰驻华大使欧博仁通过视频致辞指出,叶芝作品在爱中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纽带作用。爱尔兰驻上海总领事莫大维对各方支持表示感谢,期待通过此次活动增进两国文化理解。爱尔兰科克市市长丹·博伊尔亦发来视频贺辞,祝贺研讨会成功举办。

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会长沙海林在致辞中表示,继去年首届爱尔兰文学(尤利西斯)学术研讨会后,本届活动旨在以叶芝诗歌为切入点,打破文化隔阂,推动中爱文明对话。他特别提出,未来将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学作品在爱尔兰的传播,构建双向交流平台,打造一个多元文明相互欣赏、共同繁荣的交流平台。

在主题发言环节中,中外学者从不同维度展开深度解读。叶芝戏剧研究专家阿丽亚娜·墨菲(Ariane Murphy)探讨了叶芝与爱尔兰文化认同的复杂关系;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孙建以叶芝诗歌《长足虻》为例,展开多维度解析,展现诗歌中以小见大的深邃意蕴;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岚解读《骸骨之梦》,揭示叶芝“心愿之乡”背后的哀歌;戏剧导演、曾任爱尔兰演员的罗伯特·普莱斯(Robert Price)分享“叶芝诗歌:跨越时空与文化的对话桥梁”,阐述了叶芝诗歌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传播与影响;上海国际诗歌节艺术委员会主席、散文家、诗人赵丽宏则以“遇见叶芝”为题,分享了个人阅读体验中的诗意共鸣。

互动交流环节中,复旦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生围绕叶芝诗歌的跨文化传播路径、本土文化符号的国际化转译等议题积极提问。学者们回应指出,叶芝将爱尔兰神话与地方风物升华为人类共同精神符号的创作实践,为当代文化交流提供重要启示。

沙海林总结表示,公共关系在促进文学的传播与交流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将持续策划此类活动,让经典文学成为连接不同文化的窗口。

据悉,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与爱尔兰驻上海总领事馆联合主办,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城市品牌工作室承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科克大学-上海大学爱尔兰研究中心、科克大学共同协办。

访谈更多

徐鲁:经典具备思想和文学两方面的恒定价值

“一方面是思想,即精神,即作用于人类心灵的那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文学,即贡献于人类文学艺术发展的那一方面。我觉得,一部真正的经典,一般都具备这两方面的恒定的价值与意义。”

原创推荐更多

诗歌 | 芝麻开花节节高

越是干旱,芝麻长得越好。这是一种与大自然抗争的不屈精神,值得敬畏!

散文 | 亲爱的家乡

回到久别的家乡,那些熟悉的人,那些难以忘怀的风物,还有发展变化的习俗,都是内心的亲爱。

散文 | 隆回行记

《隆回行记》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湘中偏西南之地隆回的独特魅力。作者先后探访魏源故居,感受先哲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光芒;走进大花瑶虎形山景区,体验花瑶服饰、挑花技艺、婚

散文 | 《诰牛》

之星诰牛,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刻的湖南宁远的乡村文化和动人的情感。

散文 | 大理

而我,带着对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的感受,带着对不同文化的魅力与包容的体验,带着内心的宁静与满足的收获回到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