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发:我的第一部标准意义上的海洋题材小说
《大海风》这部作品,我酝酿了三十年,用三年时间写成,是我的第十部长篇小说,也是我的第一部标准意义上的海洋题材小说。
我写了一个海立云垂、动荡不安的时代,从1906年到1937年。主人公是一位接受了东西方教育的渔家子弟,叫邢昭衍。他效仿晚清状元张謇,走实业救国路线,造大船、买轮船,在青岛开了一家轮船行,成为民族航运家。他的乱世创业史,艰难卓著,充满波折。但他迎难而上,一步步向着他的目标迈进,那就是买大船,进大港,与外国船并驾齐驱。想不到,日军侵华,逼近青岛,让他的梦想破灭。除了邢昭衍,我在书中还写了一群人,像主人公的妻子、妻妹、学妹、女儿等等,各有独特性格,有不同命运。
书名为什么叫《大海风》,是因为一场场大海风,改变了书中人物的命运,还因为青岛礼贤书院的创办者、德国人卫礼贤先生致力于翻译中国文化经典,介绍到西方,推动了“东风西渐”,这也是一种“大海风”。另外,电影《渔光曲》的插曲,“早晨太阳里晒渔网,迎面吹来了大海风……”在书中一次次唱响。
我写小说几十年,有多方面的追求,但最重要的一条,是要小说好看。我认为,写出的小说不好看,是我的耻辱。这本《大海风》,我自己觉得好看,一些读者朋友也说好看,您如果有兴趣,可以找来读一读。
更多
肖复兴: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
“第一本书的作用竟然这样大,像是一艘船,载我不知不觉并且无可抗拒地驶向自己意想不到的地方。”
更多

王军: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人的一生,遇上过多少个一钩新月天如水的夜?”
更多
散文 | 母亲的老布鞋
以“母亲的老布鞋”为线索,串联起母亲大半生的辛劳与温情,制作老布鞋的细节与爱意,以及象征意义。
散文 | 松魄千霜
本文以青衫客从初见的惊叹,到触摸时的感佩,到听涛时的共鸣与自省,再到对画松、听心、持守等问题的思考与回答,最后以充满敬意的告别作结,形成一个完整的欣赏与感悟历程。赋予松树
散文 | 爷爷
对爷爷的怀念
散文 | 公竟渡河
大禹劈山,北魏凿石,登天梯跃龙门,不是同一批人,却是同样的人。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倔强,那种九死无悔绝不丢盔弃甲的刚韧,那种不计成败敢在绝路中走出生路的孤勇,用河津话
诗歌 | 年轮之上(组诗)
中年之后,终于慢下来了 管理的园囿,越来越少 时间的绳索,一点点勒进躯体 生活的卷帙,著述颇丰 他们喟叹一声,年轮的指针 晃了晃,像不息的小小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