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从延安出发
分享到:
来源:人民日报 | 王 瑨   2025年06月26日08:19

“从延安出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戏剧晚会”剧照。吴 晨摄

“大人们去打仗,就是为了让你们——可以有别的选择。”舞台上,冼星海对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里学唱歌谣的小战士们坚定诉说。转眼,舞台背景,黄河滔滔,舞台上方,红旗飘飘,灯光将整个剧场染成一片金色。“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延安歌舞剧团的演员们齐声高歌,台下观众激扬合唱。

当《黄河大合唱》最后一个音符停歇,全场掌声持续了3分钟。“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观众席间,一个孩子仍意犹未尽地唱着。这是“从延安出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戏剧晚会”的最后一幕。

宝塔山、延河水、枣园风……人在延安,便拥有了充满时间质感的山河记忆。

俱往矣!“看我进击的英姿,看我燃烧的足迹,看我火红的历史!”诗人石鲁的吟唱,道出多少中国人“几回回梦里回延安”的情结。6月19日晚,蒙蒙细雨中,抗战烽火的旋律再次响彻这片红色热土。

晚会在《山河铭记》中拉开序幕,板胡和打击乐慷慨激越。“那风箱煽得烘烘烘”“那铁锤打得叮当当”“那起子起得噌噌噌”,眉户剧《十二把镰刀》的节奏,仿佛点燃了80多年前大生产运动的激情岁月。

“革命自有后来人!”豫剧《红灯记》选段,每次甩袖、每个眼神,都在诉说革命薪火代代相传的誓言。

再听、再看——京剧《杨靖宇》唱腔有力、昆曲《当年梅郎》水袖轻扬、苏剧《国鼎魂》深沉厚重、评剧《我那呼兰河》如泣如诉、歌剧《沂蒙山》豪迈嘹亮、芭蕾舞剧《八女投江》壮怀激烈……每个选段都打开了一扇窗,往里看,是大江南北、迎风招展的红旗,更有万丈长缨、百舸争流,千般意境、万种豪情,都在和人民一道创造的过程中,化为属于时代的诗行。

成长于陕西的秦腔表演艺术家李梅,演绎得格外动人。“这里是我们的根”,站在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前身)诞生的土地上表演,她心情激动。“艺术的根须深扎在历史的土壤中,才能长出新的枝芽。”

向深处凝望便会发现,这片土壤中最珍贵的精神根系从未改变:那是作曲家冼星海指挥棒迸发的黄河咆哮,是版画家古元木刻刀下农民舒展的皱纹,是从“小鲁艺”到“大鲁艺”去,从封闭的课堂、主观想象的创作投身到人民生活的洪流中去。这些跨越时空的精神链接,汇成最本质的追寻——文艺为何而生,又向何处去?

答案,恰在晚会结尾濮存昕朗诵的名篇《为人民服务》里。濮存昕认为,“让文艺的百花园始终为人民绽放,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这是我们不变的选择。”

晚上9点,延安大剧院外,霓虹勾勒出宝塔山的轮廓。

曾经,到延安去,一代热血爱国青年的心灵呼唤着,“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

如今,我们从延安出发,将精神的火种传递给新时代的行路人。

访谈更多

徐鲁:经典具备思想和文学两方面的恒定价值

“一方面是思想,即精神,即作用于人类心灵的那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文学,即贡献于人类文学艺术发展的那一方面。我觉得,一部真正的经典,一般都具备这两方面的恒定的价值与意义。”

原创推荐更多

诗歌 | 芝麻开花节节高

越是干旱,芝麻长得越好。这是一种与大自然抗争的不屈精神,值得敬畏!

散文 | 亲爱的家乡

回到久别的家乡,那些熟悉的人,那些难以忘怀的风物,还有发展变化的习俗,都是内心的亲爱。

散文 | 隆回行记

《隆回行记》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湘中偏西南之地隆回的独特魅力。作者先后探访魏源故居,感受先哲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光芒;走进大花瑶虎形山景区,体验花瑶服饰、挑花技艺、婚

散文 | 《诰牛》

之星诰牛,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刻的湖南宁远的乡村文化和动人的情感。

散文 | 大理

而我,带着对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的感受,带着对不同文化的魅力与包容的体验,带着内心的宁静与满足的收获回到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