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青的《苏州故事》,这次写了什么?
7月6日,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主办的范小青《苏州故事》新书首发分享会在第十五届江苏书展上举办。苏州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尧,作家、苏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朱文颖作为对谈嘉宾,与本书作者、江苏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范小青围绕“一本书读懂苏州城与苏州人”展开深入讨论。
作为当代文坛极具影响力的苏州籍作家,范小青的写作一直聚焦苏州市井百态、人文风情,她曾在凤凰文艺推出记录苏州古城改造变迁的《家在古城》。《苏州故事》是她2025年重磅推出的又一聚焦地域文化的力作。该书由28个聚焦苏州的故事组成,故事的时间跨度从20世纪80年代一直持续至当下。书中,范小青以细腻温润的笔触描绘苏州,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当代生活的鲜活气息,可谓为读者构建了一部极简当代苏州史。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总编辑赵阳表示,《苏州故事》不仅是一部小说集,更是一把打开苏州文化之门的钥匙,将为文学爱好者及江南文化研究者带来审美享受与精神共鸣。
对谈环节中,作为长期关注范小青写作的评论家,王尧认为范小青的作品兼具文学与文化意义,重新诠释了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苏州。范小青以“小巷文学”描绘苏州,创造了独特的苏州世界,确立了一种与苏州腔调吻合的叙述语言,保留了苏州神韵。其写作主要聚焦变革后的苏州,在广阔的历史与现实背景中,以轻盈笔触蕴含浓厚历史感,其塑造的苏州小人物充满烟火气,“范小青创造了一种既吻合传统又具有现代气质的苏州美学,具有标杆意义。”
作家朱文颖谈到,范小青的写作具有其独有的苏州式逻辑和节奏,与生命特质自然吻合。“苏州在多年变迁中保持了最诗性的城市内核,而范小青的写作正是由此诗性内核出发,展现出一种强盛的力量,蕴含着深厚的智慧。”朱文颖表示,范小青的写作具有很强的探索和先锋小说意识,体现了探索性、多元性、包容性和可解读性。
分享会上,范小青表示,其写作与苏州有不解之缘。最初写作时,文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苏州;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写作发生变化,从写小巷故事转向创作情节淡化、以苏州地名为基底的“特殊”苏州“情状”小说,充满苏州味道;近期小说则融入了悬疑情节。她强调,无论风格如何变化,其文字始终关于苏州,其中的人物、精神与思考方式皆根植于苏州,“苏州的文化为我的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滋养。”
本次新书分享会不仅是一场文学对话,更是一次城市文化的深度对话。《苏州故事》让读者看到了一座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属于苏州的独特气质。
更多
肖复兴: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
“第一本书的作用竟然这样大,像是一艘船,载我不知不觉并且无可抗拒地驶向自己意想不到的地方。”
更多

王军: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人的一生,遇上过多少个一钩新月天如水的夜?”
更多
散文 | 母亲的老布鞋
以“母亲的老布鞋”为线索,串联起母亲大半生的辛劳与温情,制作老布鞋的细节与爱意,以及象征意义。
散文 | 松魄千霜
本文以青衫客从初见的惊叹,到触摸时的感佩,到听涛时的共鸣与自省,再到对画松、听心、持守等问题的思考与回答,最后以充满敬意的告别作结,形成一个完整的欣赏与感悟历程。赋予松树
散文 | 爷爷
对爷爷的怀念
散文 | 公竟渡河
大禹劈山,北魏凿石,登天梯跃龙门,不是同一批人,却是同样的人。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倔强,那种九死无悔绝不丢盔弃甲的刚韧,那种不计成败敢在绝路中走出生路的孤勇,用河津话
诗歌 | 年轮之上(组诗)
中年之后,终于慢下来了 管理的园囿,越来越少 时间的绳索,一点点勒进躯体 生活的卷帙,著述颇丰 他们喟叹一声,年轮的指针 晃了晃,像不息的小小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