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举办柠檬羽嫣作品分享讲座
近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外联部指导,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西班牙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和格拉纳达大学孔子学院联合举办的“人与机的边界探索与人文回响”专题讲座在格拉纳达大学翻译系讲座会堂成功举办。中国90后网络文学新秀柠檬羽嫣结合自身的医学背景与文学视角,带领现场听众开启了一场关于科技与人文的深度对话。
柠檬羽嫣,医学博士,90后新锐青春文学作者,作品曾连续三年进入华语言情大赛决赛,并荣获2013年腾讯Next Idea文学大赏潜力作品奖与决赛三等奖。其作品以青春为底色,又总能发人深思,深受年轻读者喜爱。
柠檬羽嫣现场分享
本次讲座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科学基础:脑机接口——打破碳基智能与硅基智能的边界”中,柠檬羽嫣结合医者的严谨与作家的想象力,将晦涩的AI脑机接口技术转化为生动的未来图景。通过列举多个生动实例,她带领现场观众踏上一场通向未来科技世界的思维之旅,让听众对这一前沿科技有了更直观、更立体的理解。
当话题转向第二部分“文学创作:从科幻的视角出发——以现实为起点思索未来”时,现场氛围愈发热烈。柠檬羽嫣抛出了引人深思的问题:当脑机接口技术成熟,人类与机器人之间,是否还存在边界?这一问题引发了听众关于科技伦理、人性与身份认同的深度思考,也体现了科幻文学的价值不仅在于想象未来,更在于反思当下。
在分享环节,柠檬羽嫣特别介绍了她的代表作《治愈者》。这部被改编为电视剧《治愈系恋人》的作品入选了四川省重大文艺扶持项目,更因其对罕见病群体的关注而产生广泛社会影响。该剧不仅在CCTV-8黄金档及优酷平台热播,还成功输出至香港、北美、马来西亚、韩国等国际市场,彰显了作品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影响力。
互动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现场听众在文学与医学、科幻与现实的交汇中,感受到创作背后的温度与深意。当被问及“如何在高科技时代守护人性时”,柠檬羽嫣回答说,人性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命题,当我们试图用技术筛选“完美人性”时,或许正在背离人性的本质。柠檬羽嫣认为,在人与机器的边界日益模糊的未来,对人性的定义权应当交还给每个个体。
柠檬羽嫣与现场读者合影
这场持续两个多小时的讲座,既是一次关于科技前沿的启迪之旅,也是一场文学与哲学间的深度对话。格拉纳达大学孔子学院表示,将继续通过西班牙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这一平台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为中国作家和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搭建更宽广的桥梁。
更多
苏童:我认为生存比死亡值得书写
“读者感受到的是文字融合在一起以后的气息,它超越了一切感官,它本身是有力量的。而技术结构本身没有力量的,它可以很完美、很科学,但是它不产生任何力量。”
更多
散文 | 母亲的老布鞋
以“母亲的老布鞋”为线索,串联起母亲大半生的辛劳与温情,制作老布鞋的细节与爱意,以及象征意义。
散文 | 松魄千霜
本文以青衫客从初见的惊叹,到触摸时的感佩,到听涛时的共鸣与自省,再到对画松、听心、持守等问题的思考与回答,最后以充满敬意的告别作结,形成一个完整的欣赏与感悟历程。赋予松树
散文 | 爷爷
对爷爷的怀念
散文 | 公竟渡河
大禹劈山,北魏凿石,登天梯跃龙门,不是同一批人,却是同样的人。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倔强,那种九死无悔绝不丢盔弃甲的刚韧,那种不计成败敢在绝路中走出生路的孤勇,用河津话
诗歌 | 年轮之上(组诗)
中年之后,终于慢下来了 管理的园囿,越来越少 时间的绳索,一点点勒进躯体 生活的卷帙,著述颇丰 他们喟叹一声,年轮的指针 晃了晃,像不息的小小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