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一个深度i人的忧伤”,马华作家龚万辉《人工少女》上市
未来,世界因为一场瘟疫而毁灭,疲惫的父亲带着他的人工女儿莉莉卡,跋涉在被雨林接管的城市废墟之中,通过一扇扇记忆之“门”,穿梭回过去,经历封藏的往事。穿越12扇记忆之门,他们会遇到什么呢?
这是马来西亚华人作家龚万辉的长篇小说《人工少女》的故事,在这个科幻融合魔幻元素的故事中,主人公穿越回过去,揭开那些不被看见的人、不能痊愈的伤痛。
龚万辉1976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毕业于吉隆坡美术学院和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著有小说集《卵生年代》《隔壁的房间》,长篇小说《人工少女》,散文集《清晨校车》等。
他成长的时代是现实主义文学渐趋沉寂、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这样的经历使他的创作与传统的马华文学形成对比。龚万辉曾获马来西亚花踪文学奖、优秀青年作家奖,被评为40岁以下最受期待的华文小说家之一。
在小说集《隔壁的房间》《卵生年代》等作品出版后,2022年他的首部长篇小说《人工少女》出版,近日,简体中文版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人工少女》出版后,让龚万辉的名字在华语文学界更加出圈,这部作品与林棹《潮汐图》、葛亮《燕食记》、马伯庸《大医·破晓篇》、林白《北流》等入选《亚洲周刊》2022全球华人十大小说;2024年,摘得代表马华文坛最高荣誉的花踪文学奖。
与马华文学的前辈作家李永平、张贵兴等人的作品不同,尽管《人工少女》不乏马华文学的常见元素,但其笔墨并不在“蕉风椰雨”的南洋地域风情上流连。它植根于另一种“雨林”——由钢筋水泥铸造的城市森林,以王家卫电影般缱绻的语言和寓言式结构,讲述其中发生的种种无力沟通、怕被(或已被)伤害的人的故事,深刻揭示出主动或被动的“隔离”,乃是现代生活的常态——黎紫书评价其为“一个深度‘i人’的忧伤”。
在这个意义上,《人工少女》超越一般的“南洋文学”,而具备了“世界文学”的素质。在全世界经历了新冠疫情造成的封闭之后,《人工少女》以一种内在的方式,探讨重建沟通的可能性。
《人工少女》包裹着科幻的外壳,其风貌更接近于《百年孤独》式的魔幻。小说写一个衰老、无助的父亲,在女儿手中像蜡烛一样溶解在浴缸里(濒临死亡的隐喻);
一个痴迷角色扮演、不被家人理解的少年,在封闭的房间中日复一复用缝纫机织出一只“茧”裹住自己,并从中逃逸;地道里游击队员们的婴孩,在大雨倾盆的山林之中,变成了一群野猪崽子……
龚万辉施展他的时空变形术,将生活乃至历史中潜藏的暴力,以极为写意的方式表现出来,并提供了一种新的认知伤害的路径。
下周三(7月16日),龚万辉将做客香港书展,在“名作家讲座”上分享“记忆的房间和未来的旅程:小说的想象和真实”。
更多
肖复兴: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
“第一本书的作用竟然这样大,像是一艘船,载我不知不觉并且无可抗拒地驶向自己意想不到的地方。”
更多

王军: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人的一生,遇上过多少个一钩新月天如水的夜?”
更多
散文 | 母亲的老布鞋
以“母亲的老布鞋”为线索,串联起母亲大半生的辛劳与温情,制作老布鞋的细节与爱意,以及象征意义。
散文 | 松魄千霜
本文以青衫客从初见的惊叹,到触摸时的感佩,到听涛时的共鸣与自省,再到对画松、听心、持守等问题的思考与回答,最后以充满敬意的告别作结,形成一个完整的欣赏与感悟历程。赋予松树
散文 | 爷爷
对爷爷的怀念
散文 | 公竟渡河
大禹劈山,北魏凿石,登天梯跃龙门,不是同一批人,却是同样的人。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倔强,那种九死无悔绝不丢盔弃甲的刚韧,那种不计成败敢在绝路中走出生路的孤勇,用河津话
诗歌 | 年轮之上(组诗)
中年之后,终于慢下来了 管理的园囿,越来越少 时间的绳索,一点点勒进躯体 生活的卷帙,著述颇丰 他们喟叹一声,年轮的指针 晃了晃,像不息的小小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