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讲坛深耕“文学之根”:杨占武畅谈如何用地方故事滋养散文创作
活动现场 夏欣/图
7月12日上午,宁夏图书馆品牌活动“塞上讲坛”公益大讲堂第82期如约开讲。本期聚焦文学创作,特邀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研究员杨占武,以《用地方故事,写出有“根”的散文》为题,带领现场读者开启了一场关于散文灵魂的深度对话。
作为宁夏图书馆精心培育的文化品牌活动,“塞上讲坛”自创办以来始终深耕国学、心理、文化、教育等多元领域,已成为市民汲取知识、交流思想的重要文化平台。本次讲座聚焦地方故事与散文创作的深度联结,旨在探讨如何让文学创作扎根乡土、接上“地气”。主持人在开场中指出:“地方故事蕴含着一方水土的独特风情与人文精神,将其融入散文创作,如同为文字寻到了‘根’,让作品拥有更深厚的底蕴与鲜活的生命力。”
主讲嘉宾杨占武是文学领域的资深研究者与创作者,拥有文学学士、硕士及管理学博士学位,历任宁夏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银川市委副书记等多项重要职务,出版过多部民族学、语言文化研究著作,其散文代表作《牧马清水河》更是以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读者喜爱。
讲座中,杨占武结合自身丰富的创作经验与学术积淀,深入阐释了地方故事对于散文创作的重要价值。他强调,地方故事是散落在民间的文化明珠,承载着历史变迁与乡土记忆,以地方故事为创作土壤,能让散文作品摆脱“空中楼阁”式的空洞,生长出独特的文学肌理。杨老师通过具体创作案例,详细讲解了如何从地方传说、民俗风情、历史遗迹中挖掘创作素材,如何将地域文化元素自然融入情感表达,为读者揭示了写出有“根”的散文的创作秘诀。
在互动问答环节,现场读者踊跃提问,围绕“地方故事的收集方法”“散文创作中的情感把控”等问题与杨占武老师深入交流。杨占武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并向参与互动的读者赠送了签名著作,现场气氛热烈融洽。
更多
肖复兴: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
“第一本书的作用竟然这样大,像是一艘船,载我不知不觉并且无可抗拒地驶向自己意想不到的地方。”
更多

王军: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人的一生,遇上过多少个一钩新月天如水的夜?”
更多
散文 | 母亲的老布鞋
以“母亲的老布鞋”为线索,串联起母亲大半生的辛劳与温情,制作老布鞋的细节与爱意,以及象征意义。
散文 | 松魄千霜
本文以青衫客从初见的惊叹,到触摸时的感佩,到听涛时的共鸣与自省,再到对画松、听心、持守等问题的思考与回答,最后以充满敬意的告别作结,形成一个完整的欣赏与感悟历程。赋予松树
散文 | 爷爷
对爷爷的怀念
散文 | 公竟渡河
大禹劈山,北魏凿石,登天梯跃龙门,不是同一批人,却是同样的人。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倔强,那种九死无悔绝不丢盔弃甲的刚韧,那种不计成败敢在绝路中走出生路的孤勇,用河津话
诗歌 | 年轮之上(组诗)
中年之后,终于慢下来了 管理的园囿,越来越少 时间的绳索,一点点勒进躯体 生活的卷帙,著述颇丰 他们喟叹一声,年轮的指针 晃了晃,像不息的小小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