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未来而读——2025阅读行动交流会”举行
7月11-13日,“为中国未来而读——2025阅读行动交流会”在江西省九江市举行。
交流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本次交流会主题是“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由商务印书馆、中国教育报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康震在题为“品读苏东坡诗词人生”的主题报告(视频)中,围绕苏东坡的人生经历、文学成就、生活态度、人格气质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他表示,苏东坡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和骄傲,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挫折相依相伴的豁达精神和坚守理想的君子人格直到今天都值得敬佩和学习。他强调,语文老师对所讲授的文章或诗词的内容及其作者应有全面透彻的了解,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真正理解学习的价值。
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周建设在主题报告“数智时代经典阅读新模式探索”中,探讨了数智时代深度阅读的新模式,指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读写评一体化是经典阅读的新模式之一。
他提出,建设中华大阅读资源体系,依据基因能量学、数字动力学和脑认知科学等构建其科技体系,用优秀的人文基因构建其内容体系;建设知识认知智能检测系统,通过人文基因智能计算检测阅读效果;建立读写思维训练场,利用人机交互辅助教师进行作文批改、提出改进建议等。
交流会设置了“公开课”环节,邀请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专委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培训专家余映潮,九江市同文中学语文教师蔡晓璇,分别以《黄鹤楼》名诗两首和杜甫诗歌3首为赏读对象进行了课例展示。
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专委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杨桦在点评公开课时指出,要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提升建立在品味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将人文内涵渗透于语言文字之中;杜绝脱离语言环境、架空分析内容的现象。
更多
肖复兴: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
“第一本书的作用竟然这样大,像是一艘船,载我不知不觉并且无可抗拒地驶向自己意想不到的地方。”
更多

王军: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人的一生,遇上过多少个一钩新月天如水的夜?”
更多
散文 | 母亲的老布鞋
以“母亲的老布鞋”为线索,串联起母亲大半生的辛劳与温情,制作老布鞋的细节与爱意,以及象征意义。
散文 | 松魄千霜
本文以青衫客从初见的惊叹,到触摸时的感佩,到听涛时的共鸣与自省,再到对画松、听心、持守等问题的思考与回答,最后以充满敬意的告别作结,形成一个完整的欣赏与感悟历程。赋予松树
散文 | 爷爷
对爷爷的怀念
散文 | 公竟渡河
大禹劈山,北魏凿石,登天梯跃龙门,不是同一批人,却是同样的人。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倔强,那种九死无悔绝不丢盔弃甲的刚韧,那种不计成败敢在绝路中走出生路的孤勇,用河津话
诗歌 | 年轮之上(组诗)
中年之后,终于慢下来了 管理的园囿,越来越少 时间的绳索,一点点勒进躯体 生活的卷帙,著述颇丰 他们喟叹一声,年轮的指针 晃了晃,像不息的小小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