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抗日战争》:民族复兴道路上的血色丰碑
分享到:
来源:文艺报 | 邓安明  2025年07月17日11:03

王树增《抗日战争》全景式展现了中华民族14年抗战历程,镌刻着无数普通士兵与民众的名字——他们或许没有在正史上留下详细记载,却以最壮烈的方式诠释了何为民族气节。重读作品,我们不禁要问: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地走向战场?那些年轻的生命为何甘愿在异乡的土地上化为尘土?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一个个看似平凡却无比崇高的英雄叙事之中。王树增特别关注那些被历史遗忘的普通人,通过微观叙事,《抗日战争》构建起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英雄群像,告诉我们英雄并非天生神勇,而是平凡人在极端环境下的非凡选择。他们既是血肉之躯的常人,又是超越生死的勇士。抗战英雄们并非没有恐惧,而是在恐惧面前选择了坚守;他们并非不珍惜生命,而是将个体生命融入了民族命运的长河。这种精神选择超越了简单的爱国主义宣传,触及人类面对压迫时如何保持尊严这一永恒命题。当读到这些段落时,我们不禁要思考:在物质丰裕的今天,我们是否还能理解并传承这种精神遗产? 

访谈更多

肖复兴: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

“第一本书的作用竟然这样大,像是一艘船,载我不知不觉并且无可抗拒地驶向自己意想不到的地方。”

原创推荐更多

散文 | 母亲的老布鞋

以“母亲的老布鞋”为线索,串联起母亲大半生的辛劳与温情,制作老布鞋的细节与爱意,以及象征意义。

散文 | 松魄千霜

本文以青衫客从初见的惊叹,到触摸时的感佩,到听涛时的共鸣与自省,再到对画松、听心、持守等问题的思考与回答,最后以充满敬意的告别作结,形成一个完整的欣赏与感悟历程。赋予松树

散文 | 爷爷

对爷爷的怀念

散文 | 公竟渡河

大禹劈山,北魏凿石,登天梯跃龙门,不是同一批人,却是同样的人。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倔强,那种九死无悔绝不丢盔弃甲的刚韧,那种不计成败敢在绝路中走出生路的孤勇,用河津话

诗歌 | 年轮之上(组诗)

中年之后,终于慢下来了 管理的园囿,越来越少 时间的绳索,一点点勒进躯体 生活的卷帙,著述颇丰 他们喟叹一声,年轮的指针 晃了晃,像不息的小小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