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本周之星 | 董书明:白云青鸟(组诗)(2025年第25期)
分享到: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5年07月17日23:49

“本周之星”是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的重点栏目,每天经由一审和二审从海量的原创作者来稿中选取每日8篇“重点推荐”作品,每周再从中选取“一周精选”作品,最后结合“一周精选”和每位编辑老师的个人推荐从中选出一位“本周之星”,并配发推荐语和朗诵,在中国作家网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共同推介。“本周之星”的评选以作品质量为主,同时参考本作者在网站发表作品的数量与质量,涵盖小说、诗歌、散文等体裁,是对一个写作者总体水平的考量。

——栏目主持:邓洁舲

本周之星:董书明

董书明,笔名左拾遗,66年生人,现居江西九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中铁职工文学会副会长,《长江周刊》诗歌特邀编辑;有诗歌在《诗刊》《星星》《创作评谭》《中国铁路文艺》《诗选刊》《诗潮》《诗林》等刊物发表;获“方苞文学奖”和《诗歌周刊》2021“年度诗人”称号,著有诗集《独爱》等四部。

作品欣赏:

白云青鸟(组诗)

白云青鸟

枯水期即将过去。七家山水库备好汉镜

妆台,青鸟梳洗腰身

从翅膀伸出手语

长亭、短亭。距离产生的美

有时,远至模糊

好山水都给了白云岩

此后经年

一个人常去白云岩禅寺

——守着青鸟的巢穴

一只听风的蚕

所有的蚕都是偏食的

吃下桑叶,匆匆打下丝绸的腹稿

一只听风的蚕

类似短语或子目录

一列困在时间里的绿皮小火车

在天地间蠕动

倒淌河

一滴水的西征

流动的腰身百折不挠

另辟蹊径的倒淌河

从日月山的高原草甸抽出线头

抽出澄澈的水声

雨点激活流量卡,存储青海湖

空 山

来的不是时候

一路上都没有好果子

溪水忙于出山

明月和溪流走了一条相反的路

积水潭罩住闲云

鸟声,落花

满天星辰。像简寂观吃剩的安眠药

游琅琊山

琅琊山

琅琊寺

如影随形

裸露的岩石放下海拔

山道嘴里闭口不言

争高论低的句子

路边的醉翁亭

一滴酒的回味

穿越千年

琅琊溪走走停停

潭水坐等游人

深不见底

(有删改,可进入作者个人空间查看原文)

本期点评:

以“奇”为诗

——评董书明组诗

董书明的组诗是完成度很高的诗。读罢,留下两个印象:反常规的诗路,以“奇”为诗。

《听风的蚕》放在开头,想必是诗人最中意的。的确,这首诗和其他的几首不一样,用词浓缩,诗意盎然。表面来看,这首诗的句子很精道,每个句子都精心选词。但是,诗的主题是什么?这首诗的主题,是要写蚕悠然自得,还是以蚕比拟写诗的艰难过程?全诗的主题非常模糊,写的不彻底、不够透。主题若是“写诗的慢过程”,这首诗就变成这样的:“所有的蚕,都是字的偏食/吃下去的灵感,像桑叶为丝绸打下的腹稿/一只写作的蚕/类似短语或子目录。一列困在时间里的绿皮小火车/在天地蠕动。”这里,首先删除了“匆匆”,因为这个词是写“快”的,所以这个和最后一句的“蠕动”明显相悖。另外,把“听风的蚕”改成“听书的蚕”或者“写作的蚕”,这样全诗的主题就是“写诗的过程”了,蚕吃桑叶最后吐丝,“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这样的话,诗歌的本体和喻体就连上了。

《空山》这首诗写的很愤懑,这首诗是主抓情绪的,“不满”的情绪很饱满,全诗主题非常突出。开头便是暗示:“来的不是时候。一路上,我们都没有好果子吃。”后面的“溪水忙于出山,明月和溪流走了一条相反的路”继而在强化这种情绪,至此《空山》的主题出来了:寻“空”而不得,相反到处是忙碌。最后一句收的好,星辰像“简寂观吃剩下的安眠药”,情绪是丧的、颓废的,灰色的,调子很明显。

和这两首相比,其余几首,多以口语入诗入题,整体稍平。《白云青鸟》中“有时,远得要死”,《游琅琊山》中的副标题“进度条显示非常缓慢”,两处都都是口语,可斟酌修改,因为没有诗歌独属的新意、奇意。《旭日升》这首诗歌还不错,全诗整体写自然的景色,写的较为壮丽。诗人尝试将“风景”和“数据化”进行一种新的结合,所以笔下有了“太阳视运动的原点”和“汉武阁留下关键帧”。全诗第一句“幕旗山是莲花湖设置的最后屏障。祖国的地平线/从白荡闸重新上岸”,“祖国的地平线”可以改成“卫星云图下的地平线”,这样就更贴合整体的风格。总的来看,董书明以“奇”为诗,这条路径故人也尝试过,不妨多看看李贺的诗,也许会对发展这种风格有所助益。

(李啸洋,青年诗人,电影研究者)

了解董书明更多作品,请关注其个人空间:董书明的作品集

 

往期佳作:

张贻端:火脉的传承(2025年第24期)

刘海亮:失神记(2025年第23期)

樊德林:美好的事物都在低处(组诗)(2025年第22期)

夏杰:中年断章(外三首)(2025年第21期)

陌小小:秦岭深处的火焰(组诗)(2025年第20期)

叶青才:夏意脩然(2025年第19期)

高野:一湾芦苇托住了落日(组诗)(2025年第18期)

张毛豆:蓝印花布扇(节选)(2025年第17期)

常金龙:明月三千里(2025年第16期)

陈小丹:青盲(2025年第15期)

阿纳·金:饮尽晨光(2025年第14期)

林澍宁:晚春余日(2025年第13期)

傅俊珂:母性三叠(2025年第12期)

邱健: 草原雨笺·喀拉峻笔记(2025年第11期)

东夷昊: 春天发生的事情(2025年第10期)

陌小小: 少年游(组诗) (2025年第9期)

李志华:麦芒上的童音(2025年第8期)

弦河:人物简史(组诗)(2025年第7期)

念扎边桑:关于海的回忆录(2025年第6期)

胡东伟:冬日(组诗)(2025年第5期)

管荣琪:捕声少年(2025年第4期)

汤茫茫:两个铁球同时落地(2025年第3期)

倪大也:随风而来(组诗)(2025年第2期)

珎兮:细碎的阳光,铺满了去年的路(2025年第1期)

访谈更多

肖复兴: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

“第一本书的作用竟然这样大,像是一艘船,载我不知不觉并且无可抗拒地驶向自己意想不到的地方。”

原创推荐更多

散文 | 母亲的老布鞋

以“母亲的老布鞋”为线索,串联起母亲大半生的辛劳与温情,制作老布鞋的细节与爱意,以及象征意义。

散文 | 松魄千霜

本文以青衫客从初见的惊叹,到触摸时的感佩,到听涛时的共鸣与自省,再到对画松、听心、持守等问题的思考与回答,最后以充满敬意的告别作结,形成一个完整的欣赏与感悟历程。赋予松树

散文 | 爷爷

对爷爷的怀念

散文 | 公竟渡河

大禹劈山,北魏凿石,登天梯跃龙门,不是同一批人,却是同样的人。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倔强,那种九死无悔绝不丢盔弃甲的刚韧,那种不计成败敢在绝路中走出生路的孤勇,用河津话

诗歌 | 年轮之上(组诗)

中年之后,终于慢下来了 管理的园囿,越来越少 时间的绳索,一点点勒进躯体 生活的卷帙,著述颇丰 他们喟叹一声,年轮的指针 晃了晃,像不息的小小寰球